导 航
楼主: 凤池飘香

[综合其它] 华侨大学新获批5个博硕学位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6-26 13: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大文学院引进了一名87年出生的教授,该教授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得过浙江省优秀博士论文,研究方向是古代音乐文学、古代音乐制度文化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外传播。法学院也录用了2名内地高校的正教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6-26 13:36:12 | 显示全部楼层
scaramouth 发表于 2025-6-13 18:06
所以我觉得柳应该不太可能,莫可能性确实比较大,刁也可能,二院可能推呼吸内的上了

华大工学院博导朱建清进入2025年度福建青年五四奖章评选名单第一顺序人选,朱建清也是工学院副院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6-28 10: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侨大学郭克莎教授在《经济研究》发表学术论文

       近日,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学科带头人郭克莎教授署名文章《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刊登在《经济研究》2025年第4期。

       文章认为,需求不足制约中国经济发展有长期性特点,主要是发展阶段转变引起的阶段性问题,国际上也有类似历史经验。文章评述了这两大政策结合的演进过程和相关研究,指出两大政策都要定位为长期性战略政策,把长期性的需求管理、供给管理和深化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应对需求制约和结构性制约的复杂挑战。宏观调控要坚持两大政策协同发力,必须认识“坚持”的必要性、“协同发力”的重要性和深化改革的引领性。为了使这两大政策更好实现协同发力,要关注经济运行矛盾转化和政策重点调整,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升宏观政策统筹协调的高度和深度。XJPZSJ关于统筹好五大关系的重要思想,对于促进这两大政策协同发力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  府的关系,是促进两大政策协同发力的基础和框架;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是促进两大政策协同发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是促进两大政策协同发力的动力来源;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是促进两大政策协同发力的主要依托;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是促进两大政策协同发力的长期目标。

      《经济研究》发表经济学领域最新和最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被学界誉为我国最高水平的经管类期刊。据悉,本文系郭克莎教授继近五年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三篇文章之后的又一力作。此次刊登标志着华侨大学经济学科高水平论文的不断突破,体现了华大经济学科科研水平的持续提升,对扩大华大应用经济学学科影响力具有重要助推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6-30 12: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AIGC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学术会议在福建泉州举办

       6月27日至29日,由南京大学商学院、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华侨大学国际学院共同主办的“AIGC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会议在泉州召开。本次会议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在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前沿应用,吸引了来自全国7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共收到投稿近90篇,设立8个平行分论坛,充分体现了学界对该议题的高度关注与跨学科研究的深度拓展。会议亦得到了Chinese Management Studi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Data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管理学报》等期刊的学术支持。

       华侨大学副校长王秀勇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AIGC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的运行逻辑和组织管理的基本方式。组织如何理解和应对人工智能所带来的结构性挑战,如何以数智赋能推动管理创新,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同课题。本次会议聚焦“人工智能赋能下的组织管理转型”,为推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理论更新与实践创新提供了重要平台。

       在主题报告环节,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学者分别发表主旨演讲,深入探讨了智能化组织的演化逻辑、人工智能赋能下的人才管理范式转型、“液态金属组织结构”模型构建、人机协同的伦理边界、“AIQ”测量机制等重要议题,呈现出人工智能技术与组织管理深度融合下的理论突破与现实思考。其中,教育部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育指导委 员会副主任委 员赵曙明教授强调的数智化时代的人才管理“数据思维”、张志学教授提出的“组织行为研究范式重塑”及龙立荣教授提出的“人智管理”概念,引发了在场专家学者的热烈反响。

       本次会议设置的8个分论坛涵盖员工行为响应机制、零工经济与算法管理、海外华商与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等议题。除主题报告与分论坛外,本次会议还设置了圆桌对话、青年学者专题汇报、高水平期刊对话等多个环节,围绕AIGC赋能组织管理的机制重塑、研究方法的范式转型与国际发表路径等话题展开交流与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6-30 12:3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侨大学拟增设目录外二级学科博士点“低空技术与工程”,福建农林大学、闽南师范大学拟增设交叉学科硕士点“低空技术与工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6-30 17: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2025年全国旅游类实践教学师资培训班在泉州开幕

       6月30日上午,由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主办,华侨大学旅游学院承办的2025年全国旅游类实践教学师资培训班在泉州开班。培训班聚焦复合型文旅管理人才培养,充分利用承办院校在旅游实践教育与实验研究上的长期经验和旅游学科专长,通过理论与实务兼备的课程体系,旨在提高旅游实践教学水平。来自全国40所院校百余名学员出席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后,教育部旅游管理类专业教指委主任、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副会长、云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田为民教授受邀进行本次培训第一讲——《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数字化开发》的专题授课。

       据悉,本次培训预计为期6天,授课内容涵盖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数字化开发、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与数字文旅人才培养、文旅融合背景下MTA课程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旅游院校MTA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面向实践的知识萃取与案例开发实战、文旅领域情景实验法应用与实战、美食领域眼动技术应用与实战、文旅领域多模态技术应用与实战、旅游管理类高级别科研课题的选题论证和案例解析、旅游课题研究与学术成果转化、神经旅游学研究的研究探索与实践、神经管理学研究的前沿探索等多个专题课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3 09: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1992年出生的教授、博士生导师阮文奇入选了国家文化青年英才,27岁博士毕业,28岁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并被评为泉州市高层次人才,29岁破格聘任为教授,30岁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岁评为福建省高层次人才,32岁评为青年闽江学者,33岁入选国家文化青年英才,在旅游顶刊Tourism Management (9篇)和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5篇)发表论文14篇,获得3项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8 14: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侨大学工学院三个专业全部上榜2025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物联网工程获评A级

       日前,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5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华侨大学工学院的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全部上榜,其中物联网工程专业以全国前40名的成绩获评A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位列全国第139 名并获B+级评价,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全国第80名的成绩获评B级。上述专业上榜标志着工学院新工科专业建设、产教融合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获得权威认可。

       据悉,本次“2025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覆盖全国1200多所高校的6万余个本科专业点,采用学校条件、学科支撑、专业生源、专业就业、专业条件5大类27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构建了学校——学科——专业三层次专业竞争力评价框架。华侨大学工学院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三个新工科本科专业全部上榜,充分体现了其在学科建设、科研平台、师资力量、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以及产业服务等方面的综合实力。

       华侨大学工学院表示,将继续以XJP新时代中 国特 色社 会主 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D的二十届三 中全 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扣华侨大学“顶天、立地、树人”的办学思路,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教育教学创新实践,提升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贡献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侨大学与南安共建研究院联合培养工程硕博士
                                                                 高校与地方融合发展“双向奔赴”
来源:福建日报
       7月27日,由华侨大学与南安市RMZF联合主办的华侨大学南安智能制造研究院院名启用暨福建省工程硕博士联合培养单位揭牌仪式,在南安市水头镇海西石材城华侨大学石材产业中心举行。华侨大学DWSJ徐西鹏,南安市LD张桂森、王连赞、李安辉、陈志慧、易辉泉参加。
       一个是全国千亿县、制造业大市,拥有世界石都、中国建材之乡、水暖之乡、高端装备之城等一大批产业名片,经济总量跻身全国县域第16强、工业百强第12强;一个是国 家重点扶植大学、省“双一流”建设高校,是科创资源和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从‘石材产业技术’到‘智能制造’,这不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是使命的升华。”华侨大学DWSJ徐西鹏在揭牌仪式上如是说。四年前播下的种子,如今已长成枝繁叶茂的创新之树。

       作为首批5个入选的福建省工程硕博士联合培养试点单位之一的含金量不言而喻,研究院凭借其“将实验室建在车间,把论文写在生产线上”的务实作风,赢得了评审专家的一致认可。这一资质意味着研究院正式跻身福建省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第一方阵,也意味着南安有了自己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得以更好地为当地智能制造领域输送更多“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复合型人才。

       回望四年征程,一组数据令人振奋:93项发明专利申报,24项已获授权;6项核心技术实现产业化,带动企业新增产值超5亿元;培养的27名硕博毕业生100%就业,其中多人进入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国家重点领域。更令人瞩目的是,研究院牵头制定的全球首个石材线锯切割机械标准已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发布,让“南安标准”走向世界。“我们实现了当初‘为南安石材产业转型升级打上华侨大学烙印’的承诺。”研究院院长谭援强教授说。在他的带领下,这支由23名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团队,不仅攻克了石材加工领域的多项“卡脖子”难题,更探索出一条“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

       站在两块金字招牌之下,南安SWSJ张桂森表示:“四年来,我们见证了研究院从无到有、由小变强的全过程。今天的两块牌子,是对过往成绩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期许。”未来南安将一如既往提供“最实的政策、最优的环境、最暖的服务”,支持研究院建设发展。

       研究院落地南安开花结果,成就首批福建省工程硕博士联合培养单位并非偶然,这与当地长期重视产业人才的培养基础分不开。为深入贯彻落实“来南安·会成功”引才聚才专项行动,进一步畅通校地双方供需对接渠道,南安已在全市16家企业设立首批“南安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分别涉及新材料、低空经济、机械装备、智能卫浴及石材等特色产业,全面支持合作院校的研究生到联培基地参与项目攻关、课题研究等,并提供研究生生活补贴及助研经费等配套资金支持,助力人才科技创新能力与南安产业需求深度衔接。“期待有更多人才通过研究院,通过联合培养单位及各个培养基地,扎根南安,共享成功。”
       研究院依托政策支持,已成功打造多层次科研与服务平台,包括:福建省工程硕博士联合培养首批试点单位、泉州市新型研发机构、泉州市人才之家、泉州市创新券服务机构、泉州市大院大所、泉州市特级人才创新实验室、泉州市科协产学研合作试点单位等7个平台。目前,研究院正在申报福建省产教融合人才联合培养基地。
       四年间,研究院与南安市企业签约技术合作或联合申报研发项目数量约17项,有6项技术成果被当地企业采用;获批福建省重大专项、泉州市揭榜挂帅项目、泉州市高层次人才团队(第六批、第七批)、泉州市特级人才创新实验室、泉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等6项项目,承担企业委托攻关项目15项。研究院积极开展石材行业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沙龙等活动,受益人员合计超过6500名。

       布局三大领域 校地携手绘新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更名后的华侨大学南安智能制造研究院依托福建省工程硕博士联合培养单位,将发展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

       从石材到智造,不仅是研究领域的拓展,更是发展理念的升级。“智能制造是重塑制造业版图的核心引擎。”徐西鹏强调,“我们要将研究院打造成为科创英才近悦远来的‘强磁场’、前沿技术的‘策源地’、产教融合的‘样板间’。”根据规划,未来研究院将重点布局产业加工智能化、装备制造数字化、新材料应用绿色化三大领域,驻地研究生培养规模将扩大至每年200人。

       谭援强描绘了更具体的蓝图:“我们要实现‘三个高’——高质量人才培养、高层次平台建设、高水平成果转化。”在他的规划中,未来五年将在南安孵化10家科技企业,推动新一代线锯设备、机器人加工系统等智能制造装备全面市场化,力争培育1家上市公司。

       南安市希望该研究院成为南安产业转型升级的“最强大脑”,助力“南安智造”闪耀全球产业版图。为此,南安将全力支持研究院申报国家级产教融合基地,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智能制造创新高地,助力研究院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方面大胆探索。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从石材切割技术的革新者,到智能制造的引领者;从单一产业的服务者,到多领域融合的开拓者——华侨大学南安智能制造研究院的这次华丽转身,不仅关乎一个机构的成长,更折射出县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轨迹。

       放眼未来,在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更多的创新正在孕育,更大的“劈波斩浪”值得期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3 15:39 , Processed in 0.036379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