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8-5 19: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WDEFENDER 于 2025-8-5 20:01 编辑
广州新中轴南门户:城市轴线设计的全新可能
撰稿、采访:原源、李博超 2022.07.20
什么是“广州新中轴”?
当新中轴再遇珠江,14年的设计推敲+院士坐镇总设计师+集合海内外顶级团队设计智慧,现阶段的新中轴南门户:海珠·沥滘生态城,将如何规划?
这片区位关系优越、历史底蕴深厚、生态环境出众的场地,将为城市中轴线设计,揭开哪些新的可能?
......
俯瞰中轴线上的珠江新城 ©sellwell / 图虫创意
海珠·沥滘生态城规划效果图
一座伟大的城市,必然拥有独特且具魅力的城市中轴线。7月2日,怀着对广州新中轴再遇珠江的全新想象,海珠·沥滘生态城城市规划发布会在广州珠江新城举行,由华南理工大学设计院与土人设计带来的设计再思考,也在会上正式揭晓。
广州新中轴,是广州新世纪的城市中心。海珠·沥滘生态城,坐落在新中轴南段最后1公里,是南中轴与珠江二次交汇的黄金之地,是海珠区最大的滨水综合片区,也可谓是广州新的“南大门”。正如广州市海珠区政协副主席、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海珠区分局局长区俊东在发布会致辞中所言,“沥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注定让这个片区卓尔不群、广受注目”。
新中轴南门户在今日的开发建设,必然要成为广州最新时代面貌的体现,营造独属于这个区域、别具一格的空间新格局。此外,470万方的庞大更新面积、复杂的规划条件、高规格的目标定位,无疑也对片区开发工作提出着重重挑战。而之于深耕城市更新与地产开发26载的广州本土名企珠光集团,打造属于广州的中轴空间,既是情怀,也是挑战。未来的海珠·沥滘生态城,将规划为集总部产业办公、湾区文化交流、星级酒店、创意商业、品质住区于一体的理想城市发展单元,区域内统筹规划布局的100余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交通、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将与沥滘原住民完全共享。
在政府、开发商、设计师、当地民众的群策群力之下,项目规划目前有哪些最新进展?在进一步思考片区规划方案的过程中,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王世福、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对新中轴空间有着哪些愿景?下文逐一揭晓。
发布会上广州市南洲街沥滘经济联合社党委副书记郭瑞愉(左)与珠光控股集团执行董事、行政总裁刘捷(右)致辞现场 ©珠光集团
城市的生命,在于尊重历史,更在于演绎未来。
细流为沥,河道为滘。沥滘是赫赫有名的岭南水乡,岭南文化在这片古村落间流传了近千年。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卫氏大宗祠等十多个宗祠,广州城旧界碑等重要文物,以及滨江现存的大量厂房、船厂,都标志着沥滘曾作为城市重要商埠的辉煌记忆,也体现着深厚的岭南文脉积淀。
《千年沥滘》选段 ©珠光集团
沥滘南临珠江后航道,北衔面积约1100公顷的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沿江岸线长达7.1公里,原生自然生态资源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作为目前广州市中心面积最大的城市更新项目,海珠·沥滘生态城将紧抓新中轴南延的发展契机,化自然、人文优势为功能、形象优势,塑造引领时代、面向未来的城市封面形象。地块内未来将建成“六横十三纵”的交通路网,助力构建广州超级TOD枢纽南门户,加强与湾区核心城市的联系。
项目周边拥有143家世界500强,106家广州市认定总部;分布着海珠创意园、广州之窗等六大产业园,未来将成为湾区创新要素、产业聚集的节点,释放广州千年商都磅礴经济能量,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布局。
《千年沥滘》选段 ©珠光集团
江是一座城的来处,轴是一座城的方向。
近千年的建村历史、水绿相接的生态资源、城中村既有的市井活力……如此复杂、特殊的场地条件,遇上打造新中轴门户名片的形象要求,使规划设计必须审慎、科学、全面,在构想与落地的平衡间,寻求一条独具沥滘特色的城市蜕变之路。
自14年前筹备沥滘“城中村”三旧改造起,海珠·沥滘生态城项目展开多轮设计研究,谋求更为与时俱进、面向未来的规划方案。从海珠生态城总体概念规划、控制性详规,到海珠创新湾(沥滘片区)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规的制定、获批、落实与调整,在总设计师何镜堂院士的坐镇指导,以及SOM、戴水道等团队的早期概念规划的基础之上,一轮轮设计深化凝结了海内外顶级设计团队的智慧结晶,也让广州新中轴南门户的美好图景逐渐清晰。
项目规划历程 ©珠光集团
规划先行,谋而后动。
为使规划设计方案更具国际视野与可持续发展性,符合当下城市发展与居民生活的需求,2020年,珠光集团启动了“海珠创新湾沥滘核心区城市设计以及建筑群概念方案设计国际竞赛”。
2021年1月,由何镜堂(中国工程院院士)、常青(中国科学院院士)、俞孔坚(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倪阳(华南理工大学设计研究院院长)、王世福(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潘忠诚(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刘捷(珠光控股集团行政总裁,业主代表)7名专家组成的评审团队,对ZHA(扎哈事务所)及上海天华联合体、SOM、株式会社日本设计、Gensler、中规院及中国建研院联合体五组入围团队递交的方案进行评审。
五组方案阐释出各自对这座综合性“岭南大城”的独到理解,也为后续方案提升提供了多项重要策略——高层地标、文化前庭、超级街区、南海心沙、中轴景观。各方案优势亮点可用以下三问概括:
当新中轴与珠江再次交汇,沿江界面应怎样塑造门户形象?SOM强化地标性的设计以子母塔的天际线形态呼应轴线,塔楼形似山谷的布置化用了向上升起的花瓣形态,建立起对“空中岭南”意象的空间回应;扎哈事务所联合体则强化空间的灵活适应性、导向性与识别性,整合、丰富空间形态,满足城市未来的发展要求。
SOM选择于中轴打造“科技森林”,受传统镬耳屋的启发,中轴总部办公可实现自遮阴。檐下空间和树木种植点的特殊设计,也提供了大量户外荫凉,让中轴空间能以亲近、柔和的姿态,自然成为片区活力的集聚点。
SOM 规划设计方案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