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jaysue

怀旧式的东莞民国时期建筑风格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0 10:4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0 10: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园——位于万寿路76号,原旧市府大院内。建于民 国初年,整体建筑成“7”字形,由两栋相连的主体楼房和一单一厨房组成。主楼内有两个天井,中西合璧风格,楼高三层。硬山瓦顶,红砖墙体,墙裙和门框均为石米批荡,彩色蚀花玻璃。明园的主人叫李扬敬,原国民党第三军军长、南路军第二纵司令,授中将军衔。曾掌管东莞明伦堂多年。


     我们曾多次行走在石涌街上,多次从墙外观察明园。从其外墙的精美雕花,罗马柱的后门柱可见其一斑。听石涌街上的老人们回忆说,门口两侧有两盏灯,每到晚上,李家的家人总给出来点灯。现在,只剩下这破破烂烂的灯座了。


莞城万寿路明园的后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0 10: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园的后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0 10: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中红色的房子就是李杨敬将军的故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0 10: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绍贤家塾——东城区温塘社区茶下村中禾圩,建于民 国二十六年(1937年)。绍贤家塾由前后两座三层楼合围而成,青麻石基脚青砖墙体。前楼柱础接四根罗马柱承三楼凸出阳台,方格结合曲线云纹铁艺窗花精美完整,麻石嵌框趟笼大门,塾台前为青麻石栏杆。传统柱础结合石米批荡罗马柱,别具一格;拱形券门高大气派;屋檐及墙角排水系统科学;嵌于龛台两侧“家塾记”、“评语”记载了该家塾建造时间及由来,尤为难得可贵。


     绍贤家塾是民 国时期南方宗祠形制结合西方建筑特色的代表性建筑典范之一,是研究东莞民 国时期建筑特色及温塘袁氏历史人文的重要的实物资料。

东城温塘下村中禾圩绍贤家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0 10: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过去3年多的行走中,我们发现旨亭街十五巷9号的一处待迁的老房子也是西式风格的建筑。


莞城旨亭街十五巷9号


寺庙和祠堂



     东莞寺庙中最与众不同的当推——欧公祠。欧公祠亦称欧仙院。位于石龙镇原黄家山小学内。始建于清乾隆五年,由欧东明建造。光绪十年重修。民 国初年再次重修,今存建筑物为水磨青砖,水泥顶,西洋式平房。

    2011年1月8日,我们四访石龙时前来拜谒。据村民介绍说:“欧仙是黄家山人,年轻的时候曾经到罗浮山学道,后来年纪大了,就买了一条船,既可钓鱼又可摆渡。后传说他得道成仙。乡民为了纪念他,集资建祠—— 叫‘欧公祠’。”我们在一边听故事,一边在欧仙院的内外游赏。这是一座水磨青砖和混凝土结构的别墅式建筑。整个形状酷似一个大红灯笼,大门为罗马柱拱券门,三角形的山花,开四窗尖券拱窗。中间为八角形的天井,周围为环形的廊柱式拱形回廊。寺两侧各有高大的凤凰木相掩映,冬日里的树叶散落了一地的金黄。稀疏的树枝间,温暖的阳光投下斑驳的光点……

    从盘旋而窄小的楼梯一直可以上欧公祠的房顶,院中的一切尽收眼中。欧公祠右侧的大雄宝殿拔地而起,并且已经正式启用。大雄宝殿高大气派、灿灿生辉。但我们还是钟情于这民 国时期的造型独特的建筑。

    通过看大雄宝殿的介绍得知,寺里的主持海印和尚,是个很有修行的僧人,据说是从西安大雁塔寺里请来的。寺中正在瞻仰唐僧取经时遗世的两片贝叶佛经和佛祖舍俐,我们二人也随至寺中合掌参拜。

位于石龙黄家山的欧公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0 10: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0 10: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欧公祠内的八角形天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0 10:5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堂镇潢涌村——荣禄黎公家庙,位于黎氏大宗祠的右侧,同在一条河涌的边上。20101016日前往潢涌走访黎氏大宗祠时发现的一座独具民  国风格的祠堂。祠堂前的两个大石狮立已经被移到河涌边,只是这两只石狮雕刻十分细腻,活灵活现,动感的线条,视觉冲击力很强。

     荣禄黎公家庙房顶皆为蓝色瓦,配以灰色调的麻石基础、门框、石柱,十分有怀旧的感觉。廊下的彩图已经模糊不清了,但石制的构件、雕塑依然挺立。这座家庙远没有黎氏大宗祠幸运,似乎没有得到修缮。门口挂着“潢涌老人活动中心”的牌匾。匾下散坐着二三个闲聊的老者,似乎谁也不会注意到门墩上栩栩如生的麒麟石雕。

   进了门才发现里面别有洞天。祠堂为三开间三进建制。所有的屋顶都是蓝色的瓦当,两侧的传统的走廊建成了三间亭子,中间高两侧低,都是相通的。造型十分特别,中间的一个由两根麻石柱子高高支起,亭中三面有彩色图绘。亭子上有几簇红杯,逶迤地垂了下来……这些亭子让我想到了南京的中山陵,高耸的牌坊,蓝色的瓦当,挺拔的石柱……


碑亭

     东莞明伦堂信条碑亭,位于东莞人民公园内,博物馆旁。201073日,我们来此行走,并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拍照。信条碑亭,由八根罗马柱支撑,顶为钢筋混凝土浇制顶。两侧各有一麻石石凳。地板为陶制红黑黄三种颜色构成的花纹地板砖。信条碑是由当时任明伦堂委员长的李扬敬于民 国二十六年订立,并在此建亭,希望“一邑之财产,仍可互相维持”。这个亭子颇具民 国建筑风格,也是东莞研究民间公共财产的不可多得的资料之一。

位于东莞人民公园内的明伦堂信条碑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0 10: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六一一亭又称为国殇冢,坐落在道滘镇闸口东路边,建于1946年,后重修后于1949224日揭幕。六一一亭为了纪念1941年农历611日,日寇第二次屠村时,被毒烟熏死的老百姓而建立的,墙上用石雕刻了前任东莞县长何峻芳之碑文及国殇冢三个大字,周围有当时国民党广东东莞军政界人士题刻的石碑共十九块。

位于道窖镇闸口东路边的六一一亭


     东莞民 国时期的建筑独具特色,是岭南建筑文化研究者的难得的研究实体,同时也是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成功融合的典范。目前在东莞地区保存完好者不多,这是我们应该重视和加以保护的。尤其是**时期灰调、淡雅的朴素实用的建筑风格和审美观念,至今仍影响着建筑、装修行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0 11: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觉得“骑楼”要拆除很可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4 15: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的转帖!【麒麟合创】系列文章皆为“东莞文化发现之旅组合”经过四年多的行走而成,呕心沥血之作,敬请楼主注明作者与出处!非常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4 15: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的转帖!【麒麟合创】系列文章皆为“东莞文化发现之旅组合”经过四年多的行走而成,呕心沥血之作,敬请楼主注明作者与出处!非常感谢!
-----------------
非常感谢原创者的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4 16: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的转帖!【麒麟合创】系列文章皆为“东莞文化发现之旅组合”经过四年多的行走而成,呕心沥血之作, ...
jaysue 发表于 2011-5-24 15:46

“东莞文化发现之旅组合”——子木、醉红颜问好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4 04:30 , Processed in 0.044749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