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0-28 08: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大环卫投入扮靓城中村
“每天工作8小时,轮班的。这条路要扫好几遍。”刘大姐是车陂街的一位环卫工。8月的广州,太阳有些毒,刘大姐顶着烈日在车陂街高地大街上来回清扫。“现在你看,地上多干净啊,污水肯定没有,果皮纸壳也几乎见不到。”
说起高地大街过去一年的变化,刘大姐坦言:“街道环卫工增加了近一倍的人手,还增加了很多现代化设备,添购了6台电瓶车、2台洒水车,还有专门收集大件家具的专用车。”
“以前下雨天走在路上,脚上会溅到黑泥,现在好了很多。”住在高地大街附近两三年的崔先生很有感触。
过去一年多,广州城中有许多条街道都像车陂街一样,开展了“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综合整治行动。
在广州的城市客厅———花城广场,改变也在悄然进行。从北到南全长约1500米的花城广场,被划分为5大网格,每个网格配一名负责人,再安排相应数量的保安、保洁、工程等人员。保安员吕尚建谈到花城广场近一年的变化,非常自信。“路面更干净了,乱摆卖和派传单的也少了,骑车、遛狗的也少了很多。”
除了环境卫生面貌焕然一新,“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整治活动还注重引导外来人口更好地融入广州。越秀区登峰街居住着许多外国客商,登峰街通过建设外国人综合服务中心,配备懂各种外语的社工,宣传广州干净整洁有序的要求。中心还会定期举办“分享各国家乡菜”、“组织外国小朋友包粽子”等活动,增加他们对广州的融入度,打造“平安、有序”的社区环境。
垃圾分类或带动社区自治
家住黄埔区海安社区的崔阿姨拎着垃圾从楼栋里面出来,“你看,我是分两袋的。干湿要分开嘛!”海安社区正在推行“定时定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从2012年开始,广州城中就掀起了一场关于垃圾分类的“垃圾革命”。“我们家住在一楼,丢垃圾还挺方便,最高楼层的住户也会自觉在晚上9点之前把垃圾放到门口。”崔阿姨坦言,“定时定点”之后楼道的卫生更干净了,老鼠、蟑螂也少了很多。
“最辛苦的还是保洁人员,他们会在规定的投放时间站在桶边监督垃圾分类,如果分得不够细致,他还会重新分类,然后告诉我这些垃圾应该放在哪一类。”崔阿姨称,正是因为桶边监督,让她慢慢了解垃圾该如何分类,“我就是举手之劳,最好不要麻烦保洁员再分一遍了。”
从去年7月10日开始,广州逐步推广“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这一模式已覆盖全市过半社区人口。按照推广目标,到今年底将覆盖超六成社区人口。
广州推行垃圾分类,有一群人非常活跃,他们是N G O。罗建明,网名“巴索风云”,曾是番禺反焚烧事件的参与者。近年来,他带领着一帮朋友,创办了环保公益组织“宜居广州”,这一组织的一大宗旨就是推进广州垃圾分类。罗建明身体力行,深入社区楼盘搞调研、总结经验,近期还和街道合作在菜市场推行垃圾分类。
“广州的垃圾分类在理念和措施上都走在全国前列,接下来要不断加快市场化步伐,引入企业参与分类。”罗建明坦言,垃圾分类正深刻影响着广州,“像我们这样关注垃圾分类成立的N G O会更多,街道、居委为了推广垃圾分类进行的良性互动将会带动社区自治。”
“届时,垃圾分类将不仅改变广州的城市面貌,更成为改善城市治理体系、提升城市文明的重要途径。”罗建明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