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南徐大道与九华山路交叉处的西南角,镇江市一座现代化、多功能、开放式的新建档案馆已经竣工,目前正在进行内部安装和调试,将于上半年正式对广大市民开放。
档案馆它保存着历史,服务着当代,启迪着未来。这个新档案馆即将发挥它无可替代的功能、价值和作用。在新馆即将启用之际,记者于近日特意走进已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新档案馆,对各部分先睹为快,为市民提前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现代化新馆看过来
紧临市规划展示中心,对面就是江科大南校区,这座正门朝东临路的新馆是一座外观呈L形的建筑。新馆占地面积12亩,建筑面积13100平方米,主体部分为公共活动区、展区、库房,附楼设有办公区和业务技术区。
一进正大门,扑面而来的是历史和现实交织的气息。一楼迎门是一处大厅,迎面安装着大型液晶屏。再向里走一些,一处展示厅正在布馆,据施工人员称,展示厅内开馆时将集中展示以“大爱镇江”为主题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料,彰显镇江城市精神。
拾级而上,二楼北侧是一处多媒体视频室,可同时供50人使用。这间房间今后将面向中小学生和社会公众,播放宣传镇江历史文化的资料片和声像档案资料。二楼正中间是今后市民利用档案须首先经历之处,它便是查档接待大厅,有7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60人查寻纸质和电子档案。
在新档案馆内,库房属于核心部位,可算“保管重地”。三楼的主楼部分就进入了库房区域,这里将用来存放珍贵档案和特色档案。据介绍,三楼的特色档案室大约有120平方米,将用于保存油画、国画、底图、实物。为适应电子技术、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三楼还辟出一间磁性载体库房,用于存放电子档案和磁性载体档案。
在库存中,一般性档案为数最多。在新馆内,除了三楼之外,四、五楼也设有普通档案库房。记者在普通档案库房内看到,房间内已经安装好一排排可以推走滑动的密集架,它们将被用于存放纸质档案或资料。市档案局办公室主任於志洪介绍说,普通库房三楼有2间、四楼有3间、五楼有2间,每间的面积均为360平方米。
新档案馆总计五层楼,来到主楼的第五楼,这里有一大间培训教室兼会议室,约有360平方米大小,可供开展档案业务培训和召开会议使用。
在新档案馆附楼,记者在现场看到,与档案业务有关的场所还有技术用房,将被建成一处实施档案技术工艺的“工作间”,主要用于档案接收、储存、修裱以及档案消毒等。
库容可满足今后50年
众所周知,档案保存对库房的室内外环境和安全保卫技术有着特殊的要求,那么新档案馆又有哪些特别的保管方法和保安手段?
於志洪向记者介绍说,“新馆专门设有视频监控、电子门禁系统,楼宇周围设有周界红外报警设备。整幢楼的楼板的承重为12千牛顿/平方米,完全符合档案馆建设规范要求。”
库房的窗子呈正方形,占用面积不大,原来它可以隔热防潮。库房内还专门安装了臭氧消毒空调以及其他消毒设备,用来保护档案和资料。在每间库房的顶部,安装着一只只消防龙头,但它也不同一般。於志洪说,这是高压细水雾消防系统,发生火灾后,喷头喷出来的不是水柱而是细水雾,这样既可以达到灭火降温的效果,也可以减少对档案的损坏。另外,所有的库房门全部是特制的防火门,以便隔开火情,防范火势蔓延。
新档案馆启用后,可提供什么样的档案、资料查询服务呢?“老档案馆目前存放档案17万卷(主要为新中国建国之后的文书档案、业务档案和专门档案,也有部分民国时期的档案)、资料1.8万卷,已经满库,亟须实施搬迁。”工作人员说,“而按照国家对档案馆规定和要求,库房需有一半的剩余空间,新馆启用后就可望改变这一窘境,可满足今后50年的存档需求。”
下月整搬 短期闭馆
采访时,随处可见施工人员紧张忙碌的身影,他们进入了装潢和布置最后的冲刺阶段。不久,镇江的历史珍藏将拥有国内一流的条件,地方档案管理的历史也由此进入崭新时期。
“新馆内部的安装和布置已经即将结束,我们争取在下个月将旧馆整体搬迁入新馆,然后及时对市民开放。”於志洪信心满满地表示,“但是在搬迁期间,将闭馆一至两周时间。”
记者了解到,在新档案馆启用后,市民只要凭身份证就可以前来免费查阅档案。档案馆还计划开通网上查询,届时市民坐在家中点点鼠标就可以查寻到馆藏的开放电子档案和资料。档案局也将面向市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于一座城市而言,对历史的妥善保藏,功泽千秋后世。如果我们把已然成形的南徐新城称作历史、文化、生态相结合的“经典之作”,那么,在这儿建设的新档案馆则可以说更好地接续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名城血脉”。由此来说,新档案馆的建设和启用无疑为名城镇江画上积淀历史、传承文脉、服务当下的又一精彩之笔!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