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11月8日上午,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与济南高新区创新谷发展中心、山东省齐鲁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在齐鲁创新谷发展中心签订共建齐鲁大学科技园战略协议,加上之前签约的济南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交通学院和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至此,已经有8所大学签约齐鲁大学科技园。
工期:齐鲁大学科技园明年10月全部交付使用
拟发起建设的“齐鲁大学科技园”位于高新区创新谷的核心区域--建大合新智慧型产业园区基地内。该园区由建大教育置业集团子公司山东建大合新发展公司开发建设,目前,项目已于2016年9月主体封顶,计划在2017年10月份交付企业使用。
创新谷周围高校密集,产学研资源丰富,交通、成本、配套、环境等优势明显;2016年3月30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同意济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谷作为济南市高新区重点发展区域,政府支持力度大,社会影响力和覆盖面大,是环渤海及京津冀南部区域建设大学科技园区的最佳场所。
模式:多所学校,一个园区
齐鲁大学科技园采用 “多校一园”的建园模式,并在此模式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即由多家高校作为发起单位,济南高新区创新谷发展中心作为组织方,山东省齐鲁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作为运营平台公司。由平台公司的出资方负责大学科技园物理空间的投资建设并按照市场化机制来运作。建成后的齐鲁大学科技园将是高科技企业的聚集地,是大学教学、科研与产业结合的载体,是政府、高校、企业等方面形成良性互动的重要平台。
为使高校优质科技成果更好地成功转化和企业孵化,园区搭建了三维孵化保障和三种孵化体系,三维孵化保障通过政策、平台及资金确保了三种孵化体系科技项目、企业及企业家的孵化成功;同时园区也构建了工商税务登记注册、投融资平台、法律援助咨询、专利申报、知识产权保护等十二大服务平台,真正让企业家在园区内享受“保姆”式的一站服务。
规划:2025年,在孵企业150家
齐鲁大学科技园将分三期建设:
建设起步期(2016年-2018年):初步完成科技园基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在硬件上达到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运作所需的基本要求。到2018年底,实现大学科技园区在孵企业达到70家以上,研发机构达到10家,园区孵化场地面积达到6万平方米。
初步成型期(2019年-2021年):全力推进园区软、硬环境建设,以各依托高校为分园区,主要构架研发区和培训区,以位于大学科技园区内的基地园区为企业孵化区。到2021年底,完成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的申报与认定,实现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100家,研发机构20家,园区孵化场地面积达到9万平方米。
发展完善期(2022年-2025年):经过前二期的建设和发展,到2025年,科技园将全面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科技园各项功能和支撑服务体系,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到2025年底,实现园区在孵企业150家,研发机构30家,大学科技园区孵化场地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使科技园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形成以大学科技园基地园区为中心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孵化辐射体系,把齐鲁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国内一流的大学科技园。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