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起源上看,BRT这种交通形式于1974年才在巴西的库里蒂巴诞生,历史远比轨道交通短。
在中国,BRT的发展也远不如轨道交通那么受关注,直至现在也有很多人认为BRT就是路中间的专用道而已。即便如此,自2004年北京快速公交投入运营开始,有不少城市尝试使用这种低交通方式来解决交通问题。其中有些效果不尽人意(比如北京和乌鲁木齐),但也不乏广州和宜昌这样敢于尝试创新,最终取得成功的例子。
为了从过去的成功和失败例子中吸取经验,为打造一个成功的BRT系统提供标准和指导,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Transportation & Developement Institute,ITDP)和其他国际组织一道制定了BRT标准。这个评价体系通过多维度指标对一个走廊进行打分,最终给予BRT走廊不同的称号。(广州中山大道BRT走廊和宜昌东山大道BRT走廊都在标准中得到了85分以上的分数,获得了“金牌BRT”称号)
在雄楚大街BRT满月之际,我尝试使用最新的2016年版BRT标准对雄楚大街进行评分,一方面希望与大家共同讨论雄楚大街BRT走廊的亮点和缺陷,同时通过用这套标准的过程,我们能更好的了解BRT本身的特点和优劣,从而理性的看待武汉,乃至其他城市的BRT建设和运营。
评分标准采用《The BRT Standard 2016 Edition》(只有英文版)
下载:
https://www.itdp.org/wp-content/uploads/2014/07/BRT2016-REV7.75.pdf
评分表如下:
部分项目的翻译和评分细则参考《BRT系统评价标准2013》(中文)——强烈推荐阅读,如果能看2016年版更好
下载:http://www.itdp-china.org/media/ ... 87%E5%87%862013.pdf
不同分数段的分级如下金牌标准BRT:85-100分
金牌标准BRT几乎在所有方面都是国际最佳
实践。这些系统提供了高品质的服务,取得最高
的运营服务和效率。在其他有足够需求的走廊上
一样能够实现这些标准,但可能投资会比较高。
这些金牌标准的BRT系统能够激励公众和其他城
市。
银牌BRT:70-84分
银牌BRT包括了国际最佳实践的大部分元
素,且在有足够需求的走廊投资,可以获得所期
望的成本效益。此类银牌BRT实现了较高标准的
运营和服务质量。
铜牌BRT:55-69分
铜牌BRT符合BRT的通用定义,与国际最
佳实践基本一致。铜牌BRT有一些优于基本BRT
的特征,有比基本BRT更高的运营效率或服务质
量。
基本BRT:18-55分
基本BRT涵盖由技术委员会制定用于定义
BRT的一些最基本的要素。获得最低BRT资格是
金、银、铜牌BRT的先决条件。
注意:
这个评分的对象是BRT走廊,不是一条BRT线路,也不是多个走廊组成的整个BRT网络
在打分过程中,由于部分项目信息无公开报道或资料不全,故最终得分仅供参考(同时这些项目的得分用斜体标出)
满分项目和零分项目分别用浅绿和橙色标出。
备注:
[1]标准中无各分数具体的左转禁止率指标,目前雄楚大街BRT沿线多数路口不允许左转,信号优先未实现;
[2]没有报道表明雄楚大街BRT实现了自动化调度或主动车辆控制,故此项暂给1分;
[3]目前只能找到2005年左右的常规公交客流站点集散图,考虑到武汉市城市规模较大,主要客流走廊多采取轨道交通覆盖。故从雄楚大街的常规公交线路数看,运量应该能排进前十,给满分;
[4]目前的雄楚大街BRT走廊(静安路-光谷大道)要比其东沿线(光谷大道-WTA场馆)有着更大需求,故此项给满分;
[5]雄楚大街走廊里的BRT1是纯电动车肯定达标,但其他线路就不知道了。从这两则报道看,目前武汉的公交车排放标准已全部达到国Ⅲ标准(http://www.hbjt.gov.cn/zwdt/mtkjt/80667.htm),约1000台公交达到国Ⅳ或以上标准(https://www.chinastock.com.cn/yhwz_about.do?methodCall=getDetailInfo&docId=5255616)。但评分标准内得1分的标准为“Euro V, Euro IV, Euro III CNG, or Euro III using verified PM trap retrofit”,也就是说柴油车仅有国Ⅲ是不够的,还必须加装颗粒物捕捉器才行。但国Ⅲ和欧Ⅲ又有所提升,打0分似乎更不准确。这里给分很可能偏高;
[6]这个是估测的,没实地量过;
[7]找不到有关雄楚BRT廊道路面设计寿命的数据,但从这篇文章看确实采用了一些新技术延寿,所以给了1分;
[8]这里也没给具体分数对应的车辆比例。BRT1路的车辆是3个门达标,但其他车辆的前门应该都没有1米宽;
[9]很多车站只能通过天桥和地下通道到达,下肢行动障碍人士估计没法进站。除了车站的盲道地砖也看不到其他的辅助设施,0分;
[10]BRT走廊的西边1/3路段还是非常不错的,所以有一分;
[11]从我的乘坐经验看,BRT1停靠时和站台的间隙一般都大于15cm,其他线路应该会更大;
[12]这个数据完全没法找...
欢迎各位指出打分的不合理之处,或补充相关信息。
同样欢迎对目前不足和改进措施的讨论~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