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091|回复: 2

深圳初步建立起创新载体体系 757家创新载体蓬勃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16 11: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深圳“大孵化器”战略生机盎然,形成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全过程、全要素的孵化培育体系。总孵化面积达143.5万平方米,投资71亿元,其中12家认定为国家级孵化器,目前在孵企业数量达4000余家,累计毕业2155家,上市公司达到30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6 11:3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月前,国家科技部正式下发将35个工程技术中心列入国家组建计划的通知,来自深圳研祥公司的“国家特种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金蝶软件的“国家企业互联网服务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榜上有名。一年内有两家工程中心跃入“国家队”,这一速度非常惊人,因为,深圳前30年也只有三家。

记者昨天从市科技创新委了解到,目前全市拥有各级创新载体757家,在4G通信技术、基因测试和基因组分析、干细胞基础研究及技术服务、超材料等领域跻身世界前沿。其中科研机构40家,重点实验室170家,依托优势企业建立的工程中心167家,公共服务平台65家,各类性质的孵化器63家,引领支撑了中国电子信息、生物技术、资源环境、先进制造、材料科学、光电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研祥和金蝶的破茧而出,其实是深圳创新载体大发展、大跨越的一个缩影。创新载体是包括基础研发、应用技术研究、产品创新、产业孵化、创新服务、产业发展等城市创新体系中基础支撑条件的总称。目前深圳已初步建立起一个以产业化、市场化为导向,以开放合作、民办官助、企业主体为特色的创新载体体系。

以科研机构为例,近3年来我市规模以上科研机构研发投入达36亿元,共引进博士7524人,申请发明专利4392项。北大深圳研究生院的创新药物研发、深港产学研基地的新一代纳米级CMOS器件仿真技术、深圳清华研究院的人工皮肤研发、光启研究院的超材料研发等项目不但学术成就显著,而且迅速产业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6 11:3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重点实验室是观察创新载体建设的一面镜子,分布于34家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中。包括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2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家、省部(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家、中科院重点实验室1家等,覆盖重点产业、社会、民生三大领域。截至去年底,这些实验室承担国家级项目1372项,累计经费15.5亿元,仅仅去年一年就新增申请专利378件,其中发明专利333件,培养硕士以上人才2968人,成为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各级工程中心同样成绩骄人,截至2012年底累计申请专利1806件,其中发明专利1110件,承担国家级项目59项,获得国家级大奖28项。

深圳“大孵化器”战略生机盎然,形成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全过程、全要素的孵化培育体系。去年深圳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成立,促进企业和银行、创投、引导基金对接,通过放大政府资金效应,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科技创新。总孵化面积达143.5万平方米,投资71亿元,其中12家认定为国家级孵化器,目前在孵企业数量达4000余家,累计毕业2155家,上市公司达到30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5-14 18:55 , Processed in 0.030117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