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1076|回复: 44

[古城影像] 保定寺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7 2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未来式 于 2014-1-16 13:51 编辑

保定宗教寺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21: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未来式 于 2014-2-3 22:41 编辑

大慈阁(门票15元)

位置穿行楼街57号

对外开放

大慈阁建于宋元时期(公元1227年)。   
大慈阁以“市阁凌霄”之美誉位居“保定八景”之首,成为古城保定的象征,故有“不到大慈阁,何曾到保定”之说。大慈阁自古为佛教圣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慈阁是一组雄伟壮观的古建筑群体,坐北向南。大慈阁重檐三层,歇山布瓦顶,底岐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登上三层阁楼,可以鸟瞰保定全市景致。   
大慈阁现存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钟楼、鼓楼、大慈阁和关帝庙。   
大慈阁通高31米,阁前是22级台阶,移目阁内,观音菩萨矗立于莲瓣须弥座上,神态安然。阁内两侧有壁画十八罗汉及经变故事,为清末作品,是阁内艺术珍品。二、三层皆面阔三间,进深一大间,阁内藻井、檩枋均绘旋子彩绘,四周作围廊,依栏鸟瞰,市井民宅历历在目。登上三层,凭窗极目,西部群山尽收眼底。   
前人赞美大慈阁的诗词有:“辽海依依见,尧山隐隐横”、“通衢谁建凌虚阁,留与居人作伟观”、“燕市珠楼树梢看,祗园金阁碧云端”等名句。   
大慈阁背后有一座始建于明代的关帝庙,原名“汉寿亭侯庙”,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一大间,为歇山式建筑,前置卷棚。因其坐南朝北,故称倒座关帝庙,在全国罕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21:5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未来式 于 2014-1-29 10:37 编辑

保定天主堂(无门票)

位置裕华西路245号(古莲花池对面)

对外开放

天主教传入保定地区的时间始于明末。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北京法籍孟主教在保定北关桥洞购地16亩,建房40间,称保定北关天主堂,这便是现在保定天主教堂的前身。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北关天主教法籍神甫杜保禄借口被董福祥部士兵殴打,逼迫直隶总督荣禄立契,将保定城内宾馆(原清河道署旧址)与北关天主教堂互换。1900年义和团运动的时候教堂还没有修建完成,教堂内的神职人员曾分别逃至清苑东闾中华圣母堂和徐水安家庄教堂,筑围墙、 碉堡自守,抵抗义和团。1905年教堂修建完成,命名为“圣伯多禄,圣保禄教堂”,亦即今天裕华路上的天主教堂。
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法籍传教士富成功任主教后,在教堂加建房屋数百间,设立医院、学校等机构,并同年于城内建筑教府、大修道院和保定城内分堂等,扩大教会影响力。后来虽然历经变迁,但是天主教堂与裕华路上其它“显赫“的建筑一样,形制基本保持完整。直到文革时期,教堂的神职人员被驱散、逮捕,宗教活动停止。教堂变成了河北梆子剧团的剧场和排练场。同时大量开挖防空洞也使教堂的地基被严重破坏,教堂地板墙面产生多处裂缝。
1980年,政府落实宗教政策,教堂归还教会,经过重新修缮后,于1981年正式开放使用。1993年,该处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自1980年以来,教堂已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修缮,最近的一次是2010年。现存建筑总占地面积10000多平方米,该堂现在天主教保定教区主教府所在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21: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未来式 于 2014-1-29 10:39 编辑

关岳行宫无门票

位置保定市古物市场(天威中路)

对外开放

关岳行宫位于天威路北侧,北至府学后街,南北长220米。元好问《顺天府营建记》称:为祠宇四,三皇(庙在今体育场,不存)、岱宗(东岳庙,在旧城东北隅,不存)、城隍(城隍庙街北端,今古城宾馆,存正殿5间)、武安(关羽庙)。
武安庙即今关岳行宫。关羽有多种封号,曹操以献帝之名封汉寿亭侯,死后蜀汉封壮缪侯。宋代早期封显灵王,宋徽宗封义勇武安王,武安之名由此得。明万历年间封协天护国忠义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清代顺治帝封关圣大帝。
蒙古太宗十三年(1241),主持重建保州城的苑德,按张柔的意图,于今址建武安王庙,面宽5间,前廊带卷棚,庙前有广场和戏楼。历经明、清重修,庑殿顶的形制未改,木结构上还有金元构件。1920年曹锟任直鲁豫巡阅使,因他敬重关羽和岳飞,仿袁世凯在北京改关帝庙为关岳行宫,并将戏楼改建为剧场(占用了庙前广场),成为祭祀关羽、岳飞和召开大型会议的礼堂。关岳庙1919年动工修建,由曹锟幕僚张氏(天津人)设计监造,到1921年6月竣工。新建的关岳庙前有一东西向影壁,是用灰砖磨砖对缝砌成,贴影壁两侧各有一木构单檐单洞通衢。过了影壁向北是三开间的山门,中间为拱门,两侧有石狮一对。正前方竖有一木旗杆。过了山门是坐南朝北长方形的二层戏楼。戏楼内,南部是戏台,中间是池座,楼上下两层,东、西、北三面设廊座。戏楼与山门间院内贴东西墙建有单檐廊壁,壁上原绘有关羽、岳飞生平的彩画。戏楼北部两侧各有一门进入正殿前院。正殿坐北朝南为庙宇宫殿式,顶铺灰筒瓦,瓦当有龙纹,四角垂脊上翘。殿前月台较大,三面围以汉白玉护栏,雕有四季花卉图案,和望柱相连接,柱头雕蹲狮和莲花。月台上右立一鼎香炉,左侧一口铜钟。正殿上方不吊顶,可直视梁架,正门的门楣上写有红色的“关岳行宫”四个大字,每字约50厘米。曹锟老年信佛,特在正殿的北山墙中心位置树立他亲笔撰写的“佛光普照”石碑一块,并撰文解释何为“佛光普照”。正殿中间有关羽泥塑坐像,赤面,长髯飘拂,头戴官帽,身着绿袍,双眼下视,左手托《春秋》,右手自然下垂于膝下,气势威武。西立周仓左手执刀,右手插腰;东立关平双手捧官印。塑像前两侧各置刀、枪各类兵器一排,约十八九件。
正殿两侧有月门通后院,后院正北是新建的后殿,原为中西合璧民居楼式五开间的两层楼房,楼房两边各有北厢房两间,院内东西两侧各有3间厢房相对。楼立面檐下无斗拱,山墙和后墙平直至顶不出檐,无窗口。外墙见砖不见柱,内壁见木不见墙,用花板装饰。楼高8至9米,上下两层均为明5间,进深3间。屋顶灰筒瓦,龙纹瓦当,外墙磨砖对缝砌筑。一层正南门有石阶,正中、东、西间均开门,门内无廊,各置单面木屏风为障。殿内北墙悬挂岳飞画像一幅,岳飞坐姿,面向前方,一身紫袍,左手按玉剑,右手紧握下垂,仪态庄严有神。二层楼上为寝殿,是关羽的卧室。楼前有棂格门相隔为廊,廊前置竖木护栏。室内有关羽泥塑卧像,头西向枕右臂,左臂裸露于绿被上,双眼微睁,有不怒自威之感。关岳庙“七七事变”前曾办过学校,还驻有国民党五十三军一个营。侵华日军占领保定后,为日伪修械所。日本投降后驻有盐警大队。关羽坐像和卧像不知何时被毁,但戏楼、正殿和后殿二层楼保定解放初基本保有原样。新中国建立后,戏楼改称新华礼堂,成为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召开大型会议和重大演出活动的场所。20世纪70年代初期,保定市文化局转让给保定机床厂使用。
2003年,保定机床厂转让给香港力高建设集团进行房地产开发(关岳行宫在机床厂厂址之内)。力高集团董事长黄若虹、黄若青平素就崇敬关羽,今见其庙宇如此衰败,几成废址。遂发心斥资千万重建关岳行宫,并将岳王庙改建成面宽五间的大殿,殿有前廊、立有六根立柱。殿前月台以汉白玉石栏围绕。殿门正中上方挂有一块横匾,上书“岳王庙”上款书黄若虹、黄若青捐建,下款为甲申年庚午月。左右的对联为:腾龙奋笔出师表,怒发冲冠满江红。殿内正中有一长方形供台,台后立一影壁墙,墙上绘有岳飞戎装立像。像的上方悬有“还我河山”四个大字,左右的对联为:朱仙镇血战丧敌胆,风波亭长恨遗千秋。在岳王殿的前方建有关帝殿,同为面宽五间的大殿,殿前月台以汉白玉石栏围绕,只是其地势略低于岳王殿。殿前带有向前延伸的卷棚,卷棚上方的横梁上书有“关岳行宫”。殿前正中挂有一块横匾上书“关帝庙”,左右的对联为:诡诈奸叼到庙倾城何益,公平正直入门不拜无妨。殿内正中塑有关羽手拿《春秋》立像,像的上方一块横匾上书“威震华夏”,左右的对联为:志在春秋功在汉,心同日月义同天。殿内的墙壁上有、义释曹孟德、单刀赴会、忠义千秋、温酒斩华雄、桃园三结义、千里走单骑的绘画。并将曹锟戏楼恢复原态,戏楼前扩建了广场,在广场前新建一石牌坊,牌坊上书有“关岳行宫”四个大字。在关岳庙后又新建了一座假山、凉亭。广场、关岳庙的两侧全是经营古玩的商店,每逢周六、周日远近经营古玩、旧物的商贩纷纷云集于此,摆设地摊。有买有卖,热闹非凡。颇似北京的琉璃厂古旧、古玩市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22: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未来式 于 2014-11-17 16:35 编辑

清真西寺无门票

位置清真寺街(清真寺小区内)

对外开放

保定清真西寺座落在保定市南市区清真寺街中心,始建于明朝万历丙辰年(公元1616年),至今已有392年的历史。建筑风格系中国古代宫殿式建筑,清真寺大门三道,旁门两道,旁门两道,正门一道,正门上方有一块汉白玉石匾,石匾上有马良(民国间原山东省长)题写的枣核体清真寺三个大字。
本寺系明朝万历丙辰年(1616年)由直隶保定府城守营,司法公系房山县韩继村人见城内无寺,每遇节日投乡礼拜,法公定施资财独资修建,先买魏家菜园12亩,四面至道除盖寺外地基许众教亲借住官地私房。
当时法公只盖了三间大殿两间沐浴室,直皖战争军阀段祺瑞部下第二师师长马良征集回民部下1000银元,炮兵营长马景立又征集部下500银元,盖起两边耳殿和前厅,其余乜贴由马玉麟阿訇和乡佬等下关东(东北三省)敛乜贴完成。
光绪30年扩建了沐浴室南北讲堂,大殿内的地板由马国仁伊玛目操办完成。
伊斯兰教不崇拜偶像原来大殿房脊由走兽形象不适合需要由白云章出资将泥走兽搬走改成花草,并制成了18扇屏风放在大殿,由闫达周出资500银元制造殿内的呼图拜楼(敏麦尔)。
清真寺大殿共建21间,殿内同时可容330多人礼拜,大殿对面为三间对厅,也是清真寺的正大门,大以工殿两边第各建6间南北讲堂,北讲堂为阿訇室和藏经室,南讲堂为海里凡室和经学班室,大殿南边有沐浴室10间,大殿南北两边各有一个小院,院内各有东西4房间,用于五掌教室和厨房,北小院系经席厅。女寺大门正对着的小院是殡仪室(埋体房)。
本寺建筑布局合理匀称,是一座非常完美的古代宫殿式建筑,也是我市保存完好的明朝建清真寺,全部使用面积为2761平方米,本寺另有民房42间半分布在清真寺周围.三百九十二年以来,在历届阿訇和本坊广大穆斯林群众不断拿乜贴出钱财出人力才使清真寺的完美建筑保存至今。自光绪年以来,在本寺任职的阿訇有吴天无、马玉麟、谢晋卿、李三阿訇、李四阿訇、杨觐元、郭王阿訇、李济清、刘士明、刘绍堂、刘学真、杨宝斋、尹宽、刘克俭、马文兰、马瑞林、张英杰、张清廉、丁文才、杨七龙等阿訇。  保定清真西寺教门兴盛人才辈出,有据可知的有谢晋卿、杨觐元、安士伟、杨宝斋、杨永昌、韩荣光、杨东文、平恩毅还有何茂清、马文元、杨德光、林谦、郭清泉、石锡恩等阿訇。
其中安士伟阿訇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伊斯兰教会会长,历任北京牛街、花市、东西清真寺阿訇。
作为保定市“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重点拆迁改造工程项目之一,目前清真寺街片区正应保定市政规划办的要求进行大拆迁,多数居民已经另觅他处居住,清真寺街的传统格局将发生巨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22: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未来式 于 2014-1-7 22:49 编辑

观音堂无门票

位置府学后街(裕华园小区内)

对外开放

观音堂位于保定市莲池南大街裕华园小区内。始建于明代,造型独特,小巧玲珑,是研究古代建筑的实物资料。民间修建观音堂的地方颇多,但保定市仅存此一处。现有佛堂一间,面积约为1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多平方米。抱厦两根明柱上原有一幅对联:上联是“问观音如何倒座”,下联是“叹世人不肯回头”,历经风雨字迹全无,有石碑一通,砌于墙内,碑文已无法辨认。1993年2月,观音堂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南各外扩3米,西、北各外扩10米。2000年,在旧城改造、裕华园小区修建过程中,观音堂落架重修,现保存完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7 22: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城隍庙、关西街教堂、清真东寺和清真女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22: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basher


    嗯的。还没有发完呢。哈哈。正在查询关西街教堂的资料。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22: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未来式 于 2014-1-7 22:46 编辑

关西街教堂无门票

位置关西街91号

关西街教堂位于关西街91号,始建于民国七年(1918年),为欧味极浓的“哥特”式建筑。

  教堂现仅存礼拜堂一座,其尖高的塔楼,对称的斜坡式屋顶,上圆下方的窗洞,墙面上布局得体且工艺精美的装饰部件以及塔楼正面圆形内凹的立体装饰砖雕,与德国的科隆大教堂、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以及法国的夏尔特尔大教堂,具有相似的建筑特征。礼拜堂保存完整,其附属建筑已无存。现占地面积为370平方米。
     该教堂解放后成为“红星塑料厂”仓库,该厂破产后,教堂随之废弃,目前为附近居民的狗圈,内养大狗数只,与教堂氛围极不协调。
2009年,关西街教堂成为保定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来源于HBU_David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7 22: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的不错,支持
{:5_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22:2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未来式 于 2014-11-17 16:37 编辑

清真女寺无门票

位置清真寺街(清真寺小区内)

对外开放(男性参观须征求管寺人员同意)

    清真女寺坐落于保定市清真寺街清真西寺北面,建于民国五年(1916年)。该寺坐西朝东,灰砖筒瓦,由礼拜堂、南北厢房和东厢房组成。该寺是为伊斯兰教妇女做礼拜而建,规模比清真西寺小很多。
    清真女寺是由伊玛目(领拜人,负责带领穆斯林大众做礼拜)闫凤山发起修建的。修建过程中,得到了马子贞将军的赞助。但由于经费有限,只有几间茅草屋。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来自吉林的阿訇沙杨质君到保定,成立清真女子小学校,他不辞辛劳,亲自教导学生。但寺中大殿、讲室以及水屋,因为工程浩大,经济拮据,没有进行修缮。1939年,沙杨阿訇亲自到北京、天津、济南等地募捐,开始着手兴修大殿。保定的白运章先生将自有的住房低价卖给女寺,使得女寺面积有所扩大。文革期间,女寺北屋被当作托儿所,东屋成了居委会所在地,大殿前及另外的小房成了商业场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府从尊重民族信仰的立场出发,责令女寺内的所有用户逐步腾清占用房屋,用于伊斯兰教信众礼拜之用,女寺重新成为礼拜讲经之所。现寺内事务由西寺管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22: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未来式 于 2014-1-7 22:53 编辑

城隍庙

位置市府后街(古城宾馆内)

古代衙署为保一方平安,建城隍神祠,城隍成为一城的主宰。城隍原为守护城池、保障治安之神。道教吸收其为神后,其权限增至护国安邦、剪凶除恶、调风和雨、管理亡魂诸事。官员赴任,首先到城隍庙拜神,宣誓造福一方,并求神护佑。一般城隍庙内有两座城隍像,一为泥塑,一为藤像。藤像为春、秋、冬出巡用。春指清明节,秋为七月十五中元节,冬为十月初一寒衣节。
城隍神祠,最早见于文字记载为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城隍庙已遍及大江南北。《北齐书·慕容俨传》载,天保三年(552),开府仪同三司慕容俨在郢州城,南梁以数万大军攻郢城,城内兵寡,内缺粮草,外无援军,梁军攻城自正月至六月,历时五个月,慕容俨内外交困,他曾率领部下至城隍神祠祈祷,求城隍护佑。他出奇兵,多次击败梁军,梁军以伤亡惨重而退。官府大力提倡祭祀城隍神,并成为官员的一项职责。唐代,张九龄、韩愈、杜牧、李商隐等官员兼文人均做过祭城隍文。宋代皇帝还为城隍加了封号。明洪武二年(1369),朱元璋大封城隍。敕京都、开封等地城隍为王,官级正一品;府城隍为威灵公,官级正二品(同不兼兵部尚书衔的总督品级);州城隍为灵应侯,官级正三品(同巡抚品级);县城隍为显佑伯,官级正四品(同知府品级,亦有封侯者,满城即是)。洪武三年,令比照各级地方官衙款式改建城隍庙。
保定城隍庙原为清苑县城隍庙。北魏太和元年(477)置清苑县,县城在今省监狱、马庄一带,于城内建城隍庙。北宋淳化三年(992),保州城移今保定旧城,在北城新建城隍庙(今古城宾馆)。金贞祐元年(1213),蒙古军屠保州,城池与城隍庙尽毁。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蒙古军保州等路都元帅率部于满城县移镇保州,在重建保州城时复建城隍庙。蒙古太宗十一年(1239),保州升顺天路,改名顺天路城隍庙,顺天路治与清苑县治同在一城,为区别等级,在城西南隅建县城隍庙废于清同治初年(1851)。……(见史理广《保定道教琐记》)明洪武三年(1370年),依敕令再建保定府城隍庙(洪武元年路改府),城隍神为二品官衔的威灵公。至成化十四年(1478),洪武三年建的庙历时108年,庙宇腿颓败。江夏刘观(字亚元)由真定府迁保定知府,节缩公帑,捐舌俸资,鸠工选材,效京城城隍之制,建正殿五间,……在城隍庙左右分建二司神祠(左为保护地方之土地祠,右为保护生育之子母宫),……见史理广《保定道教琐记》)
保定城隍庙建于北宋初期移建城址时。金贞祐元年(1213年),蒙古军屠保州(今保定),城隍庙毁于火。金正大四年(1227年),蒙古保州等处都元帅张柔由满城移驻保州,重建城池和气势雄伟的城隍庙。元末,再毁于战火。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城隍。翌年,保定府奉命按官衙署款式改建城隍庙,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英、法、德、意侵略军入侵保定,城隍庙被盘踞保定北城的德国军队焚毁。次年,由民间集资重建,因财力不足,比原建筑简陋。慈禧太后、光绪帝由西安返京,途经保定,追封被联军杀害的直隶布政使、署理直隶总督延雍为直隶都城隍,该庙改为都城隍庙。1923年,直鲁豫巡阅使曹锟予以整修,重新塑像,新盖殿宇,庙前广场南端的戏楼亦修饰一新。
数百年来这里一直为全市最繁华地段儿,尤其每年春、秋两次庙会,引来大批商贾、香客,买卖兴隆、购销两旺。民国时期,这里形成有名的商业游乐中心:平时估衣旧货、干鲜果品、糖果糕点、小吃茶摊、古玩钟表、丸散膏丹、花鸟虫鱼,修脚拔牙、点痦子、说书、唱大鼓、说相声、拉洋片、变戏法、练武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到了庙会期间除了搭棚唱戏,还举办大型“戏隍出巡”的游行,高跷、舞狮纷纷出场,热闹非常……
20世纪70年代初,将城隍庙改建招待所(今古城宾馆),仍保留五楹城隍大殿为会议室。2006年经有关部门协商,交由道教管理,重新塑城隍像,为保定道教书画家、河北省道家书画院会员崔信良杰作,现为保定市道教协会驻地。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大师为城隍庙题写了匾额,保定市道教协会刘崇汉会长编撰了大殿楹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22: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未来式 于 2014-1-8 18:59 编辑

清真东寺无门票

位置长城南大街382号(清真寺街)


东清真寺坐落于长城南大街382号,清真西寺以东百米之处,建于清末。现存礼拜大殿、东配房和北房,南房已无存,规模较之西寺稍小,占地面积为470平方米。
据史载,由于西寺教门兴盛,礼拜的乡老众多,渐渐感到西寺地势狭窄。在伊玛目(领拜人,负责带领穆斯林大众做礼拜)闫凤山的支持下,阿訇李德明在西寺以东创办经房一所,进行教学,以解一时之需。光绪九年(1883年),经房改建为新寺以扩大面积,并定名为保定东清真寺。后因人事变迁,东寺年久失修,已经不便于举行讲经、礼拜之事。此时的阿訇杨宝斋到各地募捐,对东寺进行修缮和改建。工程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竣工,寺院整体建筑焕然生辉。1958年宗教改革,东寺与西寺合并,东寺改为晒图纸厂。1979年,落实民族宗教政策,东寺产权归于西寺所有。现在由保定市新月清真食品厂租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7 22:46:12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个,咱保定的古韵真是悠长啊,喜欢古韵古香的保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8 01: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位置:市府后街(古城宾馆内)

古代衙署为保一方平安,建城隍神祠,城隍成为一城的主宰。城隍原为守 ...
未来式 发表于 2014-1-7 22:29



    城隍庙现在可以随便进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2 23:07 , Processed in 0.054253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