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joem 于 2014-7-9 01:45 编辑
首先先给你们讲一下美国的政治结构。
公民→市政府 公民→郡(县)→州→美国
这个顺序是没错的,由公民选举出来的市政府在地理上是属于郡,但市和郡并没有政治上的关联关系。
是这样的,在一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市民想要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那么大家就会在一起商讨成立一个City。
关于成立一个City的门槛我并没有查到,但City的财政式独立的。City的市民要多交一份“城市税”。(可能说法上有不对的地方,但意思是没有错的)
同样,City中的市民也能够享受到城市警察也就是PD所提供的服务,例如NYPD(纽约市警察局)、消防队、市法院……一系列的服务。
这一切的经济来源,都是市民所交的”城市税“,而且市政府得到的钱也只能用于为公共服务买单。
当然,在经济变坏的时候,市民是可以公开举行投票,废掉市政府的。(听上去好霸气的说)
居住在非市辖区也就是“无政府地区”的人们,可以享受到“县治安官”Sheriff所提供的安全服务,《背水一战》里的”施瓦辛格“,《暮光之城》里贝拉的父亲,都是Sheriff。当然,服务的水准肯定没有PD所提供的好。同样,还有县消防队,县法院……一系列缩水的服务。
财政独立,没有户籍限制,权利自下而上。也就造成了,一个城市可以突然间兴起,也可以突然间消失。(至少在政治上是可以的)
一个地区发展成功人就会越来越多,相反,失败也就会人走茶凉。
所以,从本质上而言。美国人是不需要所谓城市规划的。一个地方发展不好,变得贫穷。OK市政府被废掉,人们渐渐都离开,新的城市开始兴起,新的政府开始成立。高楼开始建起,新的产业开始兴起。所有的地方政府,都处于公平竞争的状态。
公民交的税都用来为公共服务买单,政府没钱搞地方保护主义。土地都是属于私人的,政府也没土地送给企业以扶植产业。
政府之间争取项目,从我们所熟知的,几年免税、多少公顷免费土地,回归到了最简单的,单位劳动成本,投入产出比的计算。整个这一套都变回了一开始的自然法则。
根据这一套自然法则,有些城市盛极一时,比如“底特律”;有些城市风光无限,比如“纽约”;有些城市永远没办法崛起,比如美国中部的无数城市。
所以美国的城市规划,永远不会像我们一样,这么难。永远不会出现像“京津冀一体化”这种超级大马蜂窝。
但他们也不会出现每一个州,都像我们的每一个省一样,都有一个差不多能拿出手的省会城市。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