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magnitude 于 2015-3-20 01:12 编辑
古邕州八景,及其现状
《古邕州八景》
罗峰晓霞
地点:今市西北郊20里地心圩乡内
典故:罗山又称罗秀山,宋已盛名。此山高峻,上有龙潭,还有飞来钟、“仙迹亭”。《古今图书集成》载:“峰在望仙坡之西,与青山拱揖,旭日凝烟,霞光散彩,亦邕州胜景也。”据载,罗山上有一寺,叫罗山寺,早晨在寺门口观旭日初升,霞光万道,喷薄而出,蔚为奇观。
现状:罗山仍在,但已非风景区,知者甚少。
望仙怀古
地点:今人民公园“镇宁炮台”处
典故:望仙坡与市西北郊心圩乡罗秀山遥遥相望,传说罗山是晋朝人罗秀修行得道的地方,他在此结炉炼丹成仙,因而与罗山相对的望仙坡遂得其名。望仙坡建有“六公祠”,1917年,旧桂系军阀陆荣廷以整建“省防”为名,将它拆除,筑起“镇宁炮台”。
现状:镇宁炮台仍保留至今,吸引着不少人前往参观、寻古。
邕江春泛
典故:此景是指春季水位提高,邕江出现的景色。该景另一版本为“三元灯照”。三元阁旧址在今邕江大桥头冬泳亭处,很久以前该阁建有“奎星楼”,人们每晚在奎星楼点上长明灯,祈求科考时“奎星”赐给南宁“三元”(解元、会元、状元),楼上灯影照至对平西江中;另外,三元阁河边一带旧社会是“花艇”(即女支女居住的船只)停泊的地方,夜晚灯红酒绿,弦管歌声喧嚣不绝,歌声灯影直传至对岸,故有“三元灯影平西河”句。但不管是哪个版本,该景都与邕江有关。
现状:虽然“三元阁”、“奎星楼”已消失,但邕江仍是南宁弥足珍贵的水景之一,在“136”目标建设中,邕江两岸将新添堤路园、民生广场、江滨休闲公园等新景。
青山松涛
地点:今青秀山风景区
典故:青山横亘在南宁市郊东南十里,南临滚滚邕江,山势雄奇秀拔,四季青翠欲滴,因以得名。据《南宁府志》载,宋代曾在山顶建白云寺,山腹建万寿寺,临江建独孤寺。明代嘉靖末年,刑部主事董传策被贬南宁,常游青山,流连忘返,自命为青山之主,后陆续筑“洞虚亭”、“董泉亭”。明代万历年间,南宁人肖云举于山顶建“龙象塔”(即青山塔),该塔于1937年以“减少敌机轰炸目标”为由被当局拆除。
现状:为南宁市著名风景游览区。
弘仁晚钟
地点:今江南路区体育馆附近
典故:在邕江大桥南端,今区体育馆附近,从前曾有两疃寺庙相邻,一为伏波庙、一为弘仁寺,据说弘仁寺为明万历年间肖云举所建。寺近河边,每当夕阳西下,皓月初升,寺僧敲钟,钟声宏亮悦耳,因受河水振波影响,发出的回音拖得很长,钟声余响令人悠遐思。
现状:弘仁寺早已被毁,该景已不存在。
花洲夜月
地点:今民族大道区电信大楼附近
典故:据说在民权路与民族路交界之城内处,有两口大水塘,旧称“花洲汛”,塘水长期清碧,塘边垂柳绿蕉,是市民散步游憩的好去处,尤其月夜良辰,月影、树影、人影,影影印入碧水中,极富诗情画意,故有“十五花洲寻夜月”一句。
现状:水塘早已被填,此处现已建成住宅区,“花洲夜月”仅留下美好的诗句供后人遐思。
象岭烟岚
地点:今亭子圩外
典故:五象岭原名武号山,《南宁府志》载:“武号山,在城南十里,山势雄峻,拱向城廓,为邕之砥障,五峰相倚,如五象饮江,故名五象岭,为八景之一。”五象岭以前曾是南宁外围的高山,如五只大象逶迤而行,成为南宁南面屏障,春夏雨季,常有烟雾环绕山峰,远远望去景致甚为壮观,故地方知名人士周培懋进士公有“十里烟岗浮象岭”之句。
现状:现在是五象岭墓园,此景今天已不存在。
马退远眺
地点:今邕武路、邕宾路间的四厦岭
典故:马退山坐落在市北郊15里地,山势如一匹骏马昂首回顾邕垣,《方舆纪要》载:“山势趋而复返,如马之退得名。”登山顶,可远眺周围几十里地方。传说唐朝邕州刺史柳宽(文学家柳宗元族兄)曾在山上建一茅亭,常与友人登山远眺,柳宗元曾代作《马退山茅亭记》一文,山便因人成名,为文人墨客士子游览胜地。
现状:四厦岭已成公墓区,该景亦不复存在。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