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anson908

[经济论道] 2025年武汉产业经济城建新闻综合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光谷12寸硅光芯片流片平台投用
近日,国内首条基于12寸40nm CMOS工艺线的全国产化硅光PDK(工艺设计套件)、TDK(测试设计套件)及ADK(封装设计套件)流片服务平台正式在光谷投用,该平台由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NOEIC)建设运营,标志着光谷企业在硅光领域实现又一关键突破。

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硅光芯片


传统芯片靠电子传输数据,好比汽车运货。硅光芯片则让光子穿梭于光纤,变身“光速高铁”。近年随着技术成熟及AI需求爆发,硅光芯片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产业领域迎来大规模应用。行业顶尖咨询机构LightCounting预计,至2030年硅光芯片在光通信芯片市场占比将增至60%。

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2018年在光谷揭牌,承载解决我国信息光电子制造业关键共性技术协同研发和首次商业化应用的战略任务。7年多来,它已服务支撑300余家单位,完成800多次订单,并突破了1.6T硅光互连芯片、2T芯粒、145GHz强度调制器等关键技术。

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工作场景



东湖高新区前瞻布局,支持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建设12寸硅光芯片开发服务平台,通过提供稳定、开放、完善的MPW(多项目晶圆)流片服务,推动产业从“单点突破”向“集群化、规模化”发展。

该平台创新构建硅光MPW服务模式,通过将多个芯片设计集成于同一晶圆流片,实现成本分摊,大幅降低研发门槛。平台基于40nm制程的硅光PDK1.0性能总体达到商用要求,其加工精度、波导损耗、光耦合效率等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除了PDK外,平台还集成了TDK和ADK,可提供芯片从集成设计到封装验证的全流程支撑,可满足科研成果转化和产品研制中的快速迭代需求,助力项目加速落地。

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硅光芯片加工场景


目前,光谷锚定“世界存储之都”“全球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创新中心”两大目标,已构建存储集成电路、化合物集成电路及三维集成为主导,先进封装和硅光集成电路为特色的“3+2”集成电路产业体系,正规划建设7平方公里存储器产业创新街区、14平方公里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创新街区,每年提供100万平方米高标准厂房,2024年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突破800亿元,行业话语权及全球影响力持续提升。

平台预定通道现已开启,如有流片需求,敬请联络:service@noeic.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slickly 发表于 2025-11-10 13:44
从上面的帖子就能看出(大部分)湖北人的“劣根”:好的方面不会宣传,容易自我否定(自己的优势,容不得一 ...

是的
我这两年盛夏都是跑到东北    漠河   根河等地过得
夏天十分凉快  甚至有点冷
当地的人   得知我是武汉的    总是很自豪的跟我说他们气候好

可是事实上   他们那9月1日开始下雪    直到第二年的5月底雪才化
一年到头8个月都是冬天   最冷到零下50度
不仅适合人类生存   也不适合农业生产   干嘛都不好   所以北方人口流失   南下

相反武汉才是鱼米之乡   湖广熟天下足    一年到头都适合外出活动  生产生活
一年四季都是好日子
真要说起武汉夏天的热   冬天的冷   那算啥啊    整个长江中下游不都是那样的吗
那个冷能和东北比吗   东北的冷   是可以冻死人的  丢命的   武汉冬天再冷   你大冬天在外面睡一晚也不至于丢命吧?

走遍全国我真心感受武汉是自然环境气候最好的地方之一

可是武汉本地人的评价往往是武汉气候恶劣  不适合人类生存

真正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的人   我不仅没听过他们这么评价自己的家乡的气候
反而是一天到晚吹自己老家气候多么好

包括恩施    不知道大家冬天去过没有   那些避暑的山头   很多到了冬天大雪封山   出不来的(我就经历过出不来的时候)
但是冬天没人去玩   大家只盯着它的夏天说事  吹嘘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据华康洁净消息,近日,华康洁净与施耐德电气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推进海外业务拓展,针对医疗、实验室、电子等高精尖产业项目,由施耐德电气提供相关中低压电气设备及相关软件支持,满足精密场景的应用需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RISTIANCO 发表于 2025-11-10 18:46
和旅游更重要的是古建筑、古遗迹背后的文明和文化,这才是强相关的。
就好比,为什么国人经常怀念汉唐宋 ...

除了文学作品,诗词歌赋,现存有几个那个年代的古建筑,别尼玛在这里哔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dingjiashi 发表于 2025-11-11 08:58
你去四川,是不是大家都跟你说四川话,你去上海难道不是?这不是什么宗族观念的问题,你来到一个地方,想 ...

我不是武汉人 。我凭什么要学武汉话?我外地来武汉定居 的。就讲普通话。融入?融入谁?这么大个城市 我过我的你过你的。谁融入谁?现在外地人900万 本地人400多万。谁融入谁?我去四川我不可能就学四川话。用普通话交流就行了。你们本地人之间讲武汉话,跟外地人将普通话就行了。普通话诞生就是起这个作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09: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江中心高度380m?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白大白 发表于 2025-11-11 09:14
是的
我这两年盛夏都是跑到东北    漠河   根河等地过得
夏天十分凉快  甚至有点冷

都是些本地拐子到处黑自己家乡,反倒是我们外来的都是千方百计说武汉好。比如大江大湖。科教文卫等等。武汉夏天现在已经不是最热的了。冬天也不算太冷。并且每年都是3月到端午节都很舒服,下半年也是9月中下旬一直到11月下旬都很舒服。本地人上来就黄鹤楼没什么好逛的。见一个叼一个。这不傻逼吗?自己都不喜欢自己家乡,人家更不尊重你家乡,当然不能盲目吹牛。适当宣传是有必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wuhan_123 发表于 2025-11-11 09:36
我不是武汉人 。我凭什么要学武汉话?我外地来武汉定居 的。就讲普通话。融入?融入谁?这么大个城市 我 ...

谁指望你们这些人学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09: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wuhan_123 发表于 2025-11-11 09:36
我不是武汉人 。我凭什么要学武汉话?我外地来武汉定居 的。就讲普通话。融入?融入谁?这么大个城市 我 ...

是的,我朋友土生土长的武汉人,现在全家都是普通话,孩子根本不和他们说武汉方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09: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flora_yf 发表于 2025-11-11 09:43
谁指望你们这些人学哦

关键外地人没人愿意学方言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09: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要行动一下了……再吵下去直接把本地和外地搞对立了,有点难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白大白 发表于 2025-11-11 09:14
是的
我这两年盛夏都是跑到东北    漠河   根河等地过得
夏天十分凉快  甚至有点冷

我们湖北  华中   。有个  中   字  。就意味着,没有地震,没有泥石流,没有台风。四季分明 但不太热 也不太冷。饮食也是既不会太无辣不欢,也不会像沿海。口味过于清档,除了海鲜就是海鲜这种生冷的东西。鱼糕,甲鱼,小龙虾,炸胡椒扣肉。珍珠圆子。还有淡水鱼都是特色。根本不稀罕外地的东西。但是有些本地拐子上来就是什么都是人家的好。这种人不是一个两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人口空间与汉口的城市发展(1460-1930)》第68页:与全国其他城市相比,1918年前后,据总税务司
统计,中国通商口岸中人口在五十万以上者第一为汉口(合武
昌、汉阳)1321284人,第二为上海1000000人,第三为广东
900000人,第四为天津800000人,第五为福州624000人,第
六为杭州594000人,第七为重庆517520人,其中汉口居**,
为十三省之通衢,“各省来往旅客,每年由轮船通过本港者,不
下五六十万”。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至清末民初时,汉口已经
牢牢确立了它在全国的商业地位,单从人口数量上看,汉口已经
跻身大型城市的行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wuhan_123 发表于 2025-11-11 09:36
我不是武汉人 。我凭什么要学武汉话?我外地来武汉定居 的。就讲普通话。融入?融入谁?这么大个城市 我 ...

现在本地人小孩子在学校也是讲普通话,跟父母也是讲普通话,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被迫讲普通话。其实湖北很多小县城小孩子跟父母都是讲普通话了。大势所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这些人哦,只会在坛子里秀优越感,厉害的话咋不对外宣传呢,我都晓得在抖音跟别人外地人的那些看不起黑湖北和武汉的人吵,怎么没见你们有所行动呢,反而天天就在坛子里秀外码本地人武汉话,大无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11-12 04:26 , Processed in 0.380905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