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admeta

[雄安新区] 保定雄安新区行政规划和发展可能性(28楼新分析)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6 11:55:55 | 显示全部楼层
footbool 发表于 2018-1-6 09:59
本末倒置的是你。记住,从朱棣开始到现在,决定把中央政府设在北京的是他们(朱棣之流),而不是北京市 ...

多民族与否和定都北京没有任何关系。北京最早是蓟国都城,正统的华夏首都。
明朝也不是什么“多民族”的原因才定都北京。
为什么本末倒置的是我呢?不正是因为有了皇帝建都,北京才有了优惠政策,外地人口才因此涌入北京吗?今天的北京人,绝大多数是外地迁入的,甚至不如河北人(流动性低)和北京“土著”的地缘关系近。北京真的是外地人的北京,至于那些喊着还我家园的,多半也是京二代、京三代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6 11: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洪同志 发表于 2018-1-6 11:16
不必多说,北京明确规定只做“白菜心“,剥去“白菜帮”已经说明一切!

请问您如何看待雄安新区定位“中华文化窗口”“国家创新中心”与北京“白菜心”的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交往中心有所重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6 12: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洪同志 发表于 2018-1-5 21:26
论坛是大家发表看法意见以及辩论的平台,不可能都发出同一种声音,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吧,这样论坛 ...

你没必要搭理渤海论坛那位kill-bill版主。那位动不动就扯什么北天津南上海。呵呵。


-------------------



1933年上海、天津工业产值比较


<不含东北>


比较项目---------------------------上海--------天津

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50.01-------5.12



中国经济通史第1371页,孙健著。

孙健:毕业于南开大学,教授。



------------------------------------


从上面的资料来看,当时天津工业产值只有上海的十分之一。

从1937到1949,中国开始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到处都在打仗,数据已没有对比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6 12: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士巴 发表于 2018-1-6 11:55
多民族与否和定都北京没有任何关系。北京最早是蓟国都城,正统的华夏首都。
明朝也不是什么“多民族”的 ...

多看看书,就明白了。这不是我三言两语就能说服你的。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6 12:13: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士巴 发表于 2018-1-6 11:58
请问您如何看待雄安新区定位“中华文化窗口”“国家创新中心”与北京“白菜心”的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

这些国家创新中心都不具有唯一性,上海张江,合肥,北京都是国家选定的国家科创中心,而北京的创新是从基础学科,科学理论层面,雄安科技创新更多的是科技应用,成果转化层面。本来就不矛盾。至于中华文化窗口,国内不同地区都有吧。房子也不能只有一个窗子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6 12: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洪同志 发表于 2018-1-6 11:14
这位朋友,貌似咱们说的不是一个问题,好,不在争论这个了。总之一句话,什么雄安新区、什么京津冀一体化 ...

没有北京,就不会有雄安新区。这句话是对的。

但设立雄安新区,不止是为了北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6 12:44:09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想把京津冀这盘棋下活就必须调整行政区,要不行政成本太高,不调整行政区,这就是一盘死棋。
例如雄安新区,如果归北京,中央不会操很大的心就能发展起来,如果归河北,中央会花很大的力气,也不见得有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6 12: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士巴 于 2018-1-6 12:58 编辑
footbool 发表于 2018-1-6 12:14
没有北京,就不会有雄安新区。这句话是对的。

但设立雄安新区,不止是为了北京。


说得太好,北京天津作为北直隶的两个孩子,也该是时候反哺一下亲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6 13: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ootbool 于 2018-1-6 13:09 编辑
tiantian0430 发表于 2018-1-6 12:44
要想把京津冀这盘棋下活就必须调整行政区,要不行政成本太高,不调整行政区,这就是一盘死棋。
例如雄安新 ...


雄安新区,不要归北京。那样就失去京津冀共同发展的意义了。(雄安新区划归北京,肯定中央省心。看看现在的通州,中央根本无需操心。

雄安新区,是河北的雄安新区,北京疏解资源的集中承载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6 13:2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ootbool 于 2018-1-6 13:26 编辑

天下之根本的京畿



    “京畿者,天下之根本”

    我们今天所说的“首都圈”,古代相关的称呼很多,有王畿、帝畿、畿内、畿甸、京畿等等。古人对首都和首都圈非常重视:“王畿者,四方之本也。京邑者,又王畿之本也”;“京师者,天下之本,而畿甸者又京师之辅也”;“畿甸者,天下根本之地”;“京畿者,天下之根本”。由于首都及“首都圈”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各个王朝除了在军事、经济上重视外,在行政区划设置和管理体制上也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

    古代首都圈的政区设置有四大特点

    古代首都圈的政区设置大体上说有四个特点:

    一是实行行政区划层面的特殊制度。

    包括两个方面,即首都圈的行政区划通名与其他地方不同,职官制度也不一样。古人认为:“王畿千里之地,天子所自治。”多个朝代在政区通名层面对首都圈进行特别命名。

    秦朝在全国施行郡县制,两汉为郡国制。秦朝将首都咸阳附近的地区称之为内史,西汉改置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官制也不一样。唐代全国实行的是州县制或郡县制。唐玄宗登基后,改雍州为京兆府,洛州为河南府。

    据《唐六典》记载,京兆、河南、太原三府置有府牧(从二品)、尹(从三品)、少尹(从四品下),品级分别与在外的大都督府都督、长史、司马相同,在外各州设刺史(按州的等级,分别为从三品、正四品上、正四品下)、别驾、长史、司马等官缺。京畿各府的官员品级明显要比各州高。

    二是首都圈的政区通名与其他地区相同,但是实行特殊的职官制度。

    有的朝代,将全国的高层政区或统县政区统一为同一个通名,首都圈的政区表面上没有什么特殊,但是它的职官制度有些特别。

    东汉时,以河南郡为都城,行政长官为河南尹,其他各郡的长官为太守。京都西、北、东三面的弘农、河东、河内三郡,也是置尹。这是尊崇京都和京都附近各郡的举措。东汉后期,逐渐形成州郡县三级制,此后曹魏和西晋均以司州为首都圈,司州与其他各州一样实行州制。但是,西晋司州的行政长官为司隶校尉,其他各州为刺史。

    从宋朝开始,以府相称的政区逐渐增多,京府与其他府的差异,只能通过职官制度进行区别。北宋以开封府为首都,设有府牧一人,从三品;尹一人,从三品;少尹二人,从四品下。但这些都是荣誉性职位,并不常置。实际上的开封府行政长官为权知开封府事。普通的府仅置知府、通判等官缺。

    明代首都顺天府设府尹(正三品)、府丞(正四品)、治中(正五品)、通判(正六品)、推官(从六品)等,普通府设知府(正四品)、同知(正五品)、通判(正六品)、推官(正七品)。清代仍以北京为首都,顺天府、普通府的官缺设置基本同明代,仅仅裁掉了推官。清代又特别重视京师的管理,从乾隆年间开始,钦派部院大臣兼管府尹事务,称为“兼尹”,也就是顺天府实际上有两员行政长官。

    三是辖县数量比其他统县政区要多,而且政区的等第较高。

    历代首都圈所在的高层政区或统县政区,所辖县的数量,往往比其他政区要多。如此安排的原因,可能是为了首都圈有一个比较大的腹地,便于军事布防,同时也有“以重观瞻”之意。

    如《汉书·地理志》载三辅共辖五十七县,《隋书·地理志》京兆郡辖二十二县,《旧唐书·地理志》载京兆府领县二十,《宋史·地理志》载开封府辖十六县,辖县数都比同时期的统县政区要多。

    朝廷通过对政区等第的划分,可以决定该政区长官的级别、行政机构的规模(僚属与其他人员的数量)、行政经费的多少,以及地方官升黜的依据。唐宋时期对全国政区的等第划分是以经济因素,主要是以户口数来划分的。但是首都圈各级政区等第的划分标准是政治地位。如唐代以户口标准将各县划分为上中下三等,同时又实行赤、畿、望、紧的制度,首都及陪都所在的各县为赤县,也称京县,首都及陪都各府所辖的其他各县为畿县,不再考虑其户口的多寡。

    四是行政区划相对稳定,当社会出现变动时,政府通过管理制度的调节加强对京畿地区的控制。

    唐安史之乱后,至德元年(756年)置京畿节度使,领京兆府和同、岐、金、商等州。这个变动,使京畿的区域由京兆一府扩展至一府四州,扩大了京畿的腹地,管理体制也由府统领制演变为道统领制。又如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置开封府界提点司,地位相当于在外的路,管辖开封府各县事务,成为一个特别路区。此后,或有开封府界建制,或设京畿路。

    在这种情况下,开封府知府的主要职能调整为以管理京师为主。皇祐五年(1053年)设置的京畿路,区域包括京府开封府,同时将京东的曹州及京西的陈、许、郑、滑等五州作为京师的辅郡,使得首都圈的范围扩大,共辖四十二县。唐宋这两次变化,一方面扩大了首都圈的范围,同时使得原先的京府行政长官的管辖区域缩小或职能缩减。类似的还有明代的总督巡抚制度,也是打破了顺天府与直隶固有的政区,形成了京畿地区的多个巡抚辖区。

    从直隶地区到直隶省

    元代的首都圈为大都路,辖十州二十二县。又将河北、山东、山西、漠南等广大地域直属于中书省,称为腹里,同时设“行中书省”管理各地。如此一来,产生了一大片既不属于行省,又不属于首都圈,但是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区域。

    明洪武十三年罢中书省,以所领郡县直隶六部,全国共有一个直隶地区及十二个地方高层政区。永乐元年(1403年)罢北平布政使司,所领府州直隶北京。由此,明代的首都圈有广义和狭义两个:广义的为直隶(北直隶),狭义的为京师顺天府。

    清代在明代的基础上,通过职官层面的调整,逐步将直隶地区变为直隶省。康熙初裁直隶总督,由直隶巡抚管辖直隶全境及顺天府在外各州县。雍正二年十月,因直隶巡抚李维钧“办事勤慎,且能训练士卒,整饬营伍”,授为直隶总督,并令提督、总兵官听其节制。雍正下谕此为特例。此后,一直未设直隶巡抚。乾隆二十八年,照四川总督之例,直隶总督兼管巡抚事务,至清末未变,是为清代八大总督之一。

    直隶地区实行省制后,“直隶”这个省名容易引起误解。乾隆十三年九月,礼部尚书王安国在奏折中说:

    明时南北两直隶皆不设布按等官,事由道府直达内部,故曰“直隶”,犹直隶州之不隶于府而直隶布政使司也。本朝初沿明制,裁南直隶,增安徽、江苏两布政使司。厥后直隶亦设布按官,事申总督题奏,不直达内部矣,而“直省”之名仍旧。此见之寻常文字原无妨碍,惟典礼之书期垂不朽,似应核其名实。

    建议皇帝给直隶省取个新的名字,达到名实相符的效果。此事虽未实行,但奏折所言反映了当时朝廷官员对“直隶省”的认识。

    直隶总督行政空间的缩小与直隶省的消亡

    明末随着顺天府和直隶地区施行总督巡抚制度,顺天府尹的行政空间仅仅局限于京城之内。进入清代,顺天府尹与直隶总督(或巡抚)的行政空间关系时有调整。

    对府州县等地方官员来说,钱谷刑名是他们的主要职权。对总督巡抚等地方大员来说,他们的主要职权除了钱谷刑名之外,就是对地方官的考核权和委署权。

    在顺、康、雍三朝,顺天府府尹只有对顺天府治中、通判、经历和大兴、宛平两京县官员进行京察的权力。直隶总督虽然也有对这些官员的考核权,但仅仅是形式上的会稿。顺天府其他各州县官员的考核以及与直隶各属之间的官员相互升调,大多由直隶总督会同府尹题奏,也就是说此项权力主要在总督手中。直隶总督实际上主管着顺天府属各州县官员的升迁,使得顺天府尹位高而权轻。

    嘉庆十八年九月的天理教起义,部分起义者攻入紫禁城,对朝廷震动很大。嘉庆为此采取的措施,改变了顺天府尹与直隶总督的行政空间格局。嘉庆于同年十一月批准了新制定的《顺天府属州县官考察升调例》:

    查顺天府所属二十四州县,定例均系直隶总督专主,府尹会衔。嗣后大兴、宛平二县缺出,请归府尹于所属之员详加遴选,出具考语,奏请升调。其外二十二州县拣选题调,均令府尹主稿,总督会衔。如顺天府所属官员无可保题,再咨行总督于通省拣选,令总督主稿、府尹会衔。顺天府属佐杂各缺,亦归府尹专主办理。

    经过此次改革后,顺天府全境二十四州县的正印官和佐杂各官的考核调补均由府尹主稿、总督会稿,也就是说顺天府尹对下属的人事权,由大兴、宛平两京县扩展到整个顺天府辖区。顺天府尹由此成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顺天府行政长官。顺天府成为了一个相对封闭、独立的区域,只有当本区域内挑不出合适官员时,顺天府尹才会咨行总督从其他地区挑选官员进行调补。此后,顺天府尹对属官的考核权扩大至相关道员和四路同知。

    经过上述改革后,直隶总督名义上仍为直隶全省的行政长官,实际的管辖范围有所缩小。进入民国后,北京政府于1913年1月颁布《划一现行顺天府属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保留顺天府,以顺天府尹为长官,顺天府与直隶省的关系一如清代。次年5月,将距离北京较远的宁河、文安、新镇、大城四县划归直隶省,同时将原先受直隶行政长官节制的司法、财政等权力全部划归顺天府尹。10月,北京政府公布《京兆尹官制》,将顺天府改为京兆地方,下辖二十县,京兆地方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首都圈行政单位。

    直隶地区的行政长官,在北京政府时期先后称直隶都督、民政长、巡按使、省长等。1914年,承德等十七县往属热河、察哈尔两特别区域,辖境缩小。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将直隶省改名为河北省,同时废除京兆地方,所属各县并入河北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6 1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otbool 发表于 2018-1-6 13:24
天下之根本的京畿

您想说明什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6 13:3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政府时期十二个院辖市(行政院直辖)



南京市  (首都)
上海市
北平市
青岛市
天津市
重庆市
大连市
哈尔滨市
汉口市
广州市
西安市
沈阳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6 13: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footbool 发表于 2018-1-6 13:01
雄安新区,不要归北京。那样就失去京津冀共同发展的意义了。(雄安新区划归北京,肯定中央省心。看看现 ...

疏解只是当初的统战语言,是为了减少阻力才不得不那么说,中央建立雄安绝不是为了简单的疏解,而是为了重建和重构。雄安归北京只能完成疏解,并不能实现重建和重构。疏解构不成千年大计,重建和重构才是。中央不但要操心,而且会一直操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6 13: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民国首都》


1912-1928,位于北京,十六年。

1927-1937,1946-1949,位于南京,十三年。

1938-1946,位于重庆,八年。

   
注:1927年,南京政府成立时,北洋政府仍然存在于北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6 13: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清河水清水塘 发表于 2018-1-6 13:37
疏解只是当初的统战语言,是为了减少阻力才不得不那么说,中央建立雄安绝不是为了简单的疏解,而是为了重 ...

赞  分析的有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19 09:58 , Processed in 0.051056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