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伏羲

[600+] 南中轴专题|岭南广场|行政办公区|海珠湖|沥滘|“001大厦”在建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3 11: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案二:河畔多彩的城市之花
  总体规划用坡道、开口、庭院连接各层,从而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立体广场。3个馆就像3朵花, 每一朵都根据其位置和功能设计而成;让“三朵金花”的绽放喻示未来广州文化的繁荣景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3 11:3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案三:水韵岭南 云山画卷
  总体空间形态以珠江水网脉络为基底,冲刷形成沙洲与绿岛,起伏的大地景观托起三大文化场馆。美术馆的设计汲取白云山、珠江水、岭南画派等地域文化的神韵,并赋予现代意义。如同宣纸一般卷曲柔化的立面,借鉴水墨画意境丰富的艺术效果,重现白云山层峦叠嶂,建筑犹如浮现于天地之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3 11: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案四:珠水流觞·墨砚银贝·赤塔黄龙
  本方案以水作为设计主题,从珠水分叉交错、织成网状的天然形态中获取设计灵感,整体塑造广州市南中轴线的个性形象,打造一条蜿蜒的中央水带绿轴,从珠江向南缓缓汇入海珠湖,以此隐喻珠水绵延,繁荣岭南文明数千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3 11: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案五:云间三味
  规划及景观设计受白云群山及珠江中洲屿的启发,在规划自然森林的基底之上,散布形状各异的“岛屿”。美术馆被分隔成三个“凹”,暗喻传统建筑围龙屋;绿化被赋予云的轻盈柔软,一直延续到实体之间,与岭南广场绿色中轴线形成呼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3 11: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案六:岭南新旋律,英雄花盛开
  方案通过塑造一个巨大形体,以在城市空间和美学上与广州塔形成呼应;从珠江边开始,一个“天幕凉棚”从江边向南延伸。科学馆和博物馆通过城市尺度的门廊空间相呼应,以‘廣州之門’的形态,强化新城市中轴线;美术馆则宛如一朵盛开的英雄花独立于舒展的水面中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3 11: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案七:山水林田构筑中轴 -“文化绿洲”
  方案中,建筑与景观高度融合为一,正如山、水、林、田构筑成一片自然绿洲。穿过树林,开阔的岭南广场连续景观将一览无遗。三个博物馆各代表三种山石,太湖石、峡谷、石林;用一种新的尺度与现代语言重新阐释岭南园林与建筑的精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3 11: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案八:走入岭南文化艺术新客厅
  方案定位为功能完善的岭南文化艺术博览园,其由北向南依次分为 “穹宇园”、“三才园”、“赤方园”。三园喻指天地人,凝结了岭南新时代智慧结晶,并由一条文化中轴线串联。美术馆结合现代艺术与岭南建筑符号,以廊柱单元代替传统框架结构体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3 11:44:2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部分:“一馆一园”项目
    方案一:融源
  规划设计吸取岭南造园的精髓:建筑造型方正,园林采用固有的自然形态。五鱼逐穗的构思联系旧城轴线的五羊传说,鱼作为生态湿地的符号,形成向心式布局。建筑细部运用现代技术演绎岭南传统建筑通、透、轻、巧的原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3 11: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案二: 文化的交融
  设计灵感取自于北来的内陆文化与南来的海洋文化交融而成的岭南文化。环线串联东西地块,通过线的交叠表达海陆文化的交融,由此形成多层次的景观文化脉络。广州文艺中心的形态采用与规划结构相呼应的岭南结,寓意园林的古朴与文化馆的现代形成古今对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3 11:4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案三:岭园围院,庭庭相印
  通过引入新有机网格的手法将海珠湖和绿色中轴融合,同时与周边城市肌理更好地对接。这样,文化空间和绿色空间自然地与城市连接起来,形成了新的有机城市。建筑和院落分成四个部分,体现岭南文化的四个方面:城市空间、建筑、山水画和符号象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3 11:4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案四:筑·景·榕·荟
  在海珠湖公园里置入大型公共建筑,我们的态度不是要去彰显建筑的雄伟,而是采用谦逊的姿态把建筑消隐在景观当中。与其说我们在设计一个建筑,倒不如说我们是在筑景更为贴切。榕树装置是整个园区绿色生态节能系统的核心载体,灵感来源于岭南的大榕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3 11: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案五:岭南园 · 源岭南
  岭南园 ·  源岭南的设计灵感来自婆娑的榕树和密集的水网。规划概念沿北往南贯穿海珠湖,也将东西向的生态旅游动线连接在一起,让生态与文化交织,将岭南的文化底蕴重新激活城市中轴。建筑群如海珠石般散落在湖边,庭院与建筑共生, 园中有园的优美布局。建筑设计充分尊重岭南文化特质,由”水街“和”迴廊“作为主线串起各院落,维持了聚落之间的整体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3 11: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案六: 楚庭六脉连,山水越境生
  方案承城市中轴规划,引花脉、绿脉、水脉,城市生态三脉;融广府、客家、潮汕,岭南文化三脉,共同构成基地新“六脉”。规划呈“两轴一带”的结构;南北轴“延绿续水、径入自然”;东西轴“绘山理水、精在体宜”;滨水带“水网交错、诗情画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3 11:5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案七: 传承·活化——岭南文化云平台
  在这里,我们希望世界是“平”的,空间是流淌的,文化是交融的,人是没有隔阂的,在开放的平台上共享文化盛宴。因此,结合信息技术里的“云”概念,我们将构建一个岭南文化云平台;不仅将给广州提供开放的文化载体,也给广州注入新的城市活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3 11:5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案八:灰瓦碧水方庭,岭南古今一脉
  整体设计方面以“生态、包容”为原则,提出“一轴双心、簇拥布置”的空间结构以展现文化内涵;建筑设计方面用“灰瓦碧水方庭,岭南古今一脉”的新旧中西兼容的建筑艺术风格,以双曲面屋顶结合现代的结构及造型语言来体现传统的内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4 12:43 , Processed in 0.054161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