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6-25 19: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致看了一下116楼,个人看法,楼主可能忽略了两点,一是设立亚太(中国)总部的根本目的是要提升大型 ...
金融和企业 发表于 2014-6-25 15:10 
金融与企业 说得非常正确,第一点我是有强调的,正因为中国人才保有量,基建设施,内需市场等因素使得跨国企业正逐步迁移总部到中国。
这里我想谈谈第二点,特别是R&D,大家也非常D关心这个问题。以下这个话题并不仅仅谈广州,而是中国。
简要说一下一点,在对大型的跨国公司做规划或者估盘预算的时候,到目前为止,除了极少数极个别企业之外,我们都是不建议我们的客户将R&D带入中国市场或者中国总部的(中外合资公司合作研发项目除外)。客户也希望我们提供方案尽量避免将核心的R&D转入中国。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目前我们中国的高管还是比较“benefit oriented”,但并非然对企业或者股东有高收益责任,而是对自己有高收益责任。而创造这种个人高收益以前是通过挪用公款,虚增费用等财务上的操作,现在更多则是通过技术转移,复制专利等等手段。说得不好听就是窃取技术。作为跨国公司,R&D这一块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法宝,但是对于中国籍高管他们的信任度其实很有限。这个可以理解,毕竟中国人有一句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因此他们会尽量避免核心技术研发项目进入中国。
其次,中国的研发环境暂时跟欧美有一定差距,跟香港新加坡也有差距。主要体现在高校合作的研发项目上。其实现在很多企业会把基础研究放在高校,成立高校研发工作室既可以省下一大笔钱,也可以培养自己在高校里的骨干研发精英,最重要是高校的研发水平和设备配置强大,一举多得。而且这个合作跟政府的瓜葛几乎没有,作为企业可以很自由的做研发。但在中国,一旦跟高校搞项目,难免跟中国政府就扯上关系,那之后的那种利益纠葛,是企业所不希望的,这里不展开。
最后就是说到一个关键的,最重要的,可持续发展的点了。大家可能把研发理解为公司关上门自己搞实验,搞研究。这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所谓R&D,其实是技术储备。技术储备是用来投放新产品做得准备,也就是说,企业本来不具备这种研发能力或者产品生产力,是通过储备技术到一定程度实现生产的。这里就出问题了,单靠研究,真的什么都能弄出来吗?肯定不行的,企业要做技术储备除了实验室,更重要是一个产业垂直式收购环境。
什么叫产业垂直性收购环境,说到这个比较出名的是苹果和谷歌。世界两大高科技巨头,他们如何实现产品不断更新的主要方法就是通过垂直式收购做技术储备。他们通过收购一些科技企业去得到一些他们本不具有的技术,通过技术的整合来创造新的产品。包括IPHONE, IPAD,谷歌的眼镜,无人车等等,都是如此。谈到这种环境,中国还不具备。
由此大家可以理解一下,为什么我们不建议大型企业,或者说大型企业不太愿意把R&D转入中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