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5-6 10: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杭州特色,就是你说的现在到处攻城略地的那种丝绸店、土特产店,那,当然要不得。甚至,有关部门弄出来的杭州特色,并不比这高明,比如西湖风景石雕座椅,不当运用的“杭”标栏杆,到处滥用的钱江潮元素,还有什么日月同辉,北斗七星,都是最拙劣最初级的象形手法,确实只会露怯献丑。
然而,山水喜相逢说的杭州特色,显然不是这个层面。我们不能因为现实中这些所谓特色的适得其反,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彻底否定真正的杭州特色——正所谓独特韵味,别样精彩,关键是我们自己对其认识是否到位,提炼是否恰当,再运用是否出神入化。
杭州的数千年文化积淀,并非“空唠唠”,而是浸润在这座城的湖山深处、街巷里弄、庙堂市井,是城市发展最独特的可识别基因。作为六大古都、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虽然可视化的风貌确实已经被之前野蛮的旧城改造毁坏太多,但是,历尽劫波的遗存,还是不少,值得我们珍惜:比如当我在南宋官窑博物馆,凝视着那些青雅润泽、精光内蕴、简素大气的器皿,可感知我们民族的审美曾经到达过的高度;当我徜徉在湖滨,感慨千百年来基本的城湖格局未变,成就了人与自然共同的杰作,然而又为西湖边城湖合璧交接处的街巷肌理新近被破坏殆尽而扼腕,原本和西湖互为表里、和谐一体的小尺度密街巷,现在被银泰之流的丑俗巨大建筑物粗暴占据湖滨最核心区域,控制高度却不控制体量,导致城湖关系在此脱节。原本在历史街区的基础上,去粗存精,推陈出新,有机更新为真正人行尺度的活力步行街区,都会繁华与湖山美景相映,老字号与新时尚共生,才是立得住走得远学不去的特色。甚至,那些丝绸、土特产,确实也是特色,丝绸明明是很高级的,土特产也可以特而不土,关键是有没有紧随时代的更迭进化,比如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营销方式等等。
我们有殿堂级的中国美院、西泠印社,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不断精进,拥有尊崇地位;也曾和城市建设密切合作,比如进行城市色彩研究发布;当然,目前对城市美学的贡献还不够,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另外,现在像绿城设计在建筑领域、江南布衣在时尚领域也崭露头角,都是基于城市特色升华而来的城市软实力。
本地特色与国际化一线标准现代化建设并不矛盾。其实,准确认知并珍视自己的传统中的精华,并将之转化为现实的竞争力——这也是现代化、也是国际化,某种程度上,是更高阶段的现代化、国际化。我想,杭州应该有这个底蕴,也有这个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