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2019-11-8 11:4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地处河北省元氏县殷村镇故城村南侧的常山郡古城址,被***核定并正式公布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从而确定了常山郡在历史上应有的位置。早在1993年,河北省人民**就将这一遗址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到了2004年3月,因为南水北调工程要穿越常山郡古城址,这一消息惊动了国家文物局当时的主要负责人,他百忙之中亲临古城址,与有关部门研究解决方案。当他面对着这座历经两千年风雨沧桑的古城址,几多感慨,他没有料到这座古城址保存得这么好,建议将此古城址申报为国保文物。自此,常山郡古城址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有关史料记载,常山郡初筑于赵孝成王十一年(公元前215年)。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置恒山郡,管辖着现在石家庄一带的25座城池,是这一地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汉文帝刘恒即位后,为了避讳“恒”字,改恒山郡为常山郡。晋时,常山郡的治所由元氏移至真定。此城仍治元氏县。隋末,义军刘黑闼攻破此城,城告废。 
 
  常山郡在当时有着显赫的地位,乃至现在仍有着足以让人可以夸耀的历史。东汉建武四年,刘秀带兵来到常山郡平定渔阳太守彭宠和琢郡太守张丰的叛乱,驻扎在古城郊外的万年村。皇后阴丽华(当时尚为贵人)从行,生汉明帝刘庄于此,故该村当时名为万岁村,后人还建立了汉明帝的始生堂和阴皇后的梳妆楼以表纪念。汉章帝(刘秀的孙子)元和三年北巡,到常山郡元氏县舍正堂祭祀刘秀,又到万年村始生堂祭祀刘庄;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出使西域归来的张骞到这座古城巡视;汉献帝初平二年七月(公元191年),赵云(字子龙,卒于公元229年)受常山郡人民推举,就在这座古城率领常山郡义从吏兵归附公孙瓒,后改投刘备,在单骑救主中回应曹洪:“吾乃常山赵子龙也!”《三国演义》有赞赵云诗曰:“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成为一杆枪杀得曹兵个个愁的盖世英雄;在两汉时期,先后就有13位皇子皇亲被封为这座古城的常山王;东汉时期,常山郡有着重要的政治地位和频繁的军事活动,以及灿烂辉煌的文化成果。譬如,举世闻名的元氏封龙山汉碑群就是常山郡灿烂文化的宝贵遗产。唐宋以来,汉碑群为历代书法家所瞩目,欧阳洵、洪适、欧阳修、康有为、梁启超、杨守敬、方朔、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刘炳森、卢光照等古今著名书画家、冶印家均与此汉碑群有着不解之缘,因此,封龙山汉碑群在我国书法史、文化史、文字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常山郡古城址长宽各约1100米,加上外围,足有10000多平方米,地下埋藏着古常山郡的建筑遗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