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8-21 11: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副食品大楼曾是老太原人常去的地方,而今是文物单位
现场采访时,记者听到有人说副食品大楼前几年被评定为文物。真是这样吗?记者联系到杏花岭区文物旅游局,宋局长说副食品大楼是解放以后留下的近现代代表性建筑,自从上世纪60年代建成,到现在已度过半个世纪的时光。2008年普查时,大楼被认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刚建成时,名为解放副食大楼,是国营副食商店。后来在1997年进行了改制,改为太原市副食品大楼有限公司,成了国有控股企业。起初几年还做副食品生意,后来外包,开过两年华宇超市,但由于效益不好关闭。之后租给瑞龙酒店。
说起要拆除的事情,宋局长说这个消息他还没听说,不过即使改造,应该也会保留原副食品大楼的元素在。
市民记忆中的太原副食品大楼
王先生:1983年我10岁,那会儿很喜欢去副食品大楼逛。里面的东西特别全,肉、油用票买,但醋、酱油等很多东西都能用钱买。不过当时手里没钱,进去逛是为了闻香味儿,芝麻酱、辣酱、酱菜,现在都记得,味儿好香呀,买不起光闻闻也很幸福。
晨晨:以前副食品大楼卖珍味鱼片,两毛五一包,还卖鱼松,多少钱不记得了,只记得那是小时候下白粥的美味。
赵女士:我娘家在涧河,1993年嫁过来,婆家就在副食品大楼后面。当时,家里做饭的活儿是我干,刚当媳妇,总担心花钱多、东西买不好,惹婆婆不高兴。一有时间就总在副食品大楼里逛,和店员聊聊家常,顺便比比价。
郑女士:副食品大楼和六味斋一样也算是老字号了。里面的东西很全,肉啊、烟啊、糖果啊,什么都有。每年中秋节还做月饼,非常好吃,一些在尖草坪住的人还大老远跑过来买。因为要用到购物券,逢年过节总有一堆人在排队。我记得当时有两个同学在那里当柜台服务员卖东西,我过去买东西就找这两个同学,省得排队,还能拿上新鲜的。
这里,是她幸福婚姻生活的开始
副食品大楼有一小部分是瑞龙酒店,近几年一直处于关闭状态。8月20日一早,得知副食品大楼要拆的消息时,市民刘女士心里还是小震惊了一下。
原来,刘女士对这里念念不忘,是因为这个酒店曾是她幸福婚姻生活的开始。2007年,刘女士结婚办酒席选在了这里,2009年,孩子满月酒席也在这里,就连她怀孕期间,因想念酒店某两道可口的饭菜,她还专门跑去吃。直到有一次朋友想请客吃饭,她推荐来瑞龙,没想到已经关门了。
而今,副食品大楼就要拆除,刘女士感慨不已,毕竟这栋承载了太多老太原人记忆的建筑即将坍塌,心里多少还是有那么一些小伤感。
太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筑今安在?
工人文化宫:简称南宫,1958年建宫,是我省最大的职工文化活动中心。2003年5月,经市总工会批准,南宫与太原职工大学、太原市职工教育中心合并重组,实现了在职工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强强联合。
晋阳饭店:《太原市南城区地名志》中记录着晋阳饭店的光辉历史:1958年开业的晋阳饭店,拿手菜是烧海参、一窝酥、开花馍、糖醋鱼、拔丝山药、烤鸭、过油肉、芙蓉鸡片;地方面食包括剔尖、猫耳朵、伊府面和南炒面等。连吃饭带住店,曾一天接待5000人次。2012年1月,晋阳饭店被列入省城26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建筑,成为不可移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一大楼:位于迎泽区柳巷街道办事处海子边东街五一路南口西侧,是太原市“一五”时期城市建设中的代表性建筑,也是解放后山西省太原市政府投资建设的一个综合零售百货大楼。1954年元旦,当时按照开业顺序,大楼被定名为“太原市百货公司二商场”。1956年,又按照规模大小改为“太原市百货公司第一商店”。直到1989年1月1日,才正式更名为“太原市五一百货大楼。”
太原市少年宫:1957年建成,至今已有58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座新建的少年宫,被誉为“中国第一家”,是山西省规模最大、历史最长的校外教育活动场所,也是山西省唯一获得全国“一级甲等”(优秀)校外教育机构荣誉称号的单位。
山西省图书馆:1958年,山西省建筑设计院开始筹建,1960年8月正式开馆。现在的山西省图书馆为20世纪50年代建筑,是山西省建国初期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并州饭店:20世纪50年代,并州饭店是太原市代表性建筑之一,甚至在当时被称为“并州第一饭店”。
迎泽宾馆:东楼始建于1955年,是当时太原市最高的建筑物,同时也是半个世纪内太原市代表性建筑之一。西楼始建于1977年,设计了当时传统的矩形平面形式,俗称“八角楼”,是当时太原市最早使用全框架结构的建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