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yesno

[项目进度] 关于广州的总部经济(2年半后想看看网友朋友们的看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1 19: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空洞的东西说太多没意思,我一是关心说了好久的那几个中字头的总部究竟何时正式落户广州,新书记能不能助一 ...
金融和企业 发表于 2014-9-11 18:37



   最近我被“流放”到某地跟一个项目了,可惜了最近国家对外国巨头一些政策性打压,连我所在的公司都有撤离中国市场的可能了。不过不要紧,自主企业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1 20:2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广穗 于 2014-9-11 20:38 编辑
回复  yesno


30多年前邓小平给深圳的目标就是学习新加坡的城市环境,绿化和港口.香港的金融业与地产业 ...
Blake 发表于 2014-9-11 04:19


在我看来广州有其中的优势,没有必要非要追求总部经济,或者发展金融,科技.


===============================================


纯属是开国际玩笑,广州未来最应该争取的就是这些,尽一切力量和可能去争取。不止广州,东莞佛山珠海都会去追求和发展。

PS:“总部经济,金融,科技”的范畴大得很,非常大,远远不是只有香港、深圳所具有的那些。(无论是不是香港、深圳所具有的,广州都要去争取和追求、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1 20: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很不错,看了让人学到很多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3 00: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我被“流放”到某地跟一个项目了,可惜了最近国家对外国巨头一些政策性打压,连我所在的公司都 ...
yesno 发表于 2014-9-11 19:53


是有变化,国家优先扶持的是本土民族企业,国外新引进来的项目,ZY希望看到的是些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你说的很对,自主企业强大才是真强大。

在国外如果混得不开心的话可以尝试到国内发展嘛,个人事业如何离不开对对整个大环境的预判,最近我国的李总一再强调中国经济有巨大的韧性,新加坡李总在广东访问时也谈到:非常佩服中国人积极进取的精神,上至政府、下至企业,人人都有很强的上进心。中国在激发人民的求知欲、运用知识解决难题方面,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远的不敢说,本人对中国未来5-10年经济大环境非常的乐观,中国经济发展依然有惊人的潜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3 00: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具体到行业上,随着近些年中国涌现出一批高速成长有竞争力的企业,为投行已提供了足够的标的,我做个大胆的预测,未来5年,国内的VC行业将出现前所未见的超级繁荣之景象。

阿里巴巴19日正式IPO 有望创下美股最大融资纪录
-------------------------
阿里巴巴200多亿美元股票:两天被认购完
-----------------------
接下来的十年,中国人或许会迸发出惊人的创造力,涌现出更多的“阿里巴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3 01:3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金融固然要争取,但当务之急是实业的转型升级,高新技术的培育,这是根基。
前些年一直美化广州三产的比例仅次于北京,这是一个误导。
广州和北京是不一样的,北京众多国字号总部,三产就足以够他挖掘发展潜力。广州依赖省市级为主的企业,光依赖三产是不足以支撑如此的大城市的。
而且因为制造业和创新产业的短板,三产的质量、水平也偏低,只是量上去了。

事实上,在广州原本的发展轨迹里,工业应该在过去10年还有一个台阶要上的,但因为南沙的变更有一个工业产值的缺失,广州必须要把这一部分补回来,加大制造业的比重,当然这制造业不是过去的粗放式。
三大经济区,珠三工业偏小、偏轻,除了广州自身,周边几个城市也应提升制造业水平和产能,这些基础实业充实了,广州的金融也会有扎实的基础。另一块是创新性产业,还是没达到产业集聚效应,需要加大投入。

希望接下来的几年要注重这两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3 01: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9# fangzhuang


    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3 01: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工业这问题需要广东省的反思和审视,以上海及上海周边城市的产业规模为借鉴,规划布局广东的工业,当然层次上要瞄准国际,从过去的小商品,低价转型到高附加值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3 02: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具体到行业上,随着近些年中国涌现出一批高速成长有竞争力的企业,为投行已提供了足够的标的,我做个大胆的 ...
金融和企业 发表于 2014-9-13 00:38



    我不会去怀疑国内民营企业的专业化和资本化的能力,包括阿里华为等企业早已经超过了外人所想像的范畴。只是怕去欧美化下药太猛,形如国际级的咨询,法务,软件平台企业在中国暂时真的暂时还真没有本土公司可以完全取代。上海最近也走了几家世界级企业的事业部,希望真的可以过度的来。哈哈哈哈。若真如此,立马回来效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3 02: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工业这问题需要广东省的反思和审视,以上海及上海周边城市的产业规模为借鉴,规划布局广东的工业,当然层次 ...
fangzhuang 发表于 2014-9-13 01:49



    这也是我一如既往的观点,金融固然之拉动GDP,但只有工农业才真正创造价值和就业,金融只是价值再分配。提升产业附加值也是结构转型的关键,政府或多或少比较注重调三产比例,也是有点急功近利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3 02:3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用德国,就以亚洲比较好的经济体,韩国和新加坡,他们的制造业就比较突出,相反香港台湾就显得疲软,原因之一就是实业根基。这些都是广东以及广州都需要注意的问题。
广州是新加坡2.5倍人口,工业总产值却相同,说明广州的工业产值还需要上一个台阶。才能支撑一个城市的健康发展,才能支撑三产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3 0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产业低端化是广州最大的短板,

没有高端产业,就没有高端就业人口,就没有高端消费群体,就没有高端服务业,就没有高端文化话环境,就没有高端要素集聚,这是一个死循环,

并且商贸批发、传统制造业这些都面临巨大的冲击,一时半会觉得没什么,过个3年5年回头看,就发现形势逼人。

对比上海、北京、深圳、天津,

看看航天、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移动互联网、数控、重工、石化、先进制造、金融、文化创意、现代仓储物流、电商、新业态商业等等产业的发展,

看看别人在争取政策、争取重大项目、引进科研、总部、高校、引进国外名校、医疗、高端人才
举办各类重大活动、创造机会亮相国际舞台方面的各种势头,

广州还不警醒,再不奋起直追,那就真没得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3 10: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的工业底子有的,可以提升的空间也有的,别搞得那么悲观,只是前些年发展思想有偏差,过于超前看三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3 10: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市2014年度认定总部企业名单

广州市一汽巴士有限公司
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市久邦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国旅(广东)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广大律师事务所
广州华浩能源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奥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中国水产广州建港工程公司
广州市汇美服装有限公司
广州启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广州银联网络支付有限公司
广东超讯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酷狗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中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国信信扬律师事务所
广州联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广州仕邦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广州金逸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多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白云电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鸿粤汽车销售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绿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广州市有福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大运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市京龙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亿程交通信息有限公司
广东中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
广州迪森热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科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市国美电器有限公司
广州市卓志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
东风日产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广州四三九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华南蓝天航空油料有限公司
广州华立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兴拓置业有限公司
广州酷漫居动漫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立邦涂料有限公司
七天四季酒店(广州)有限公司
广州市合生元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广州百佳超级市场有限公司
南海渔村有限公司
麦当劳阿普米(广州)数据处理服务有限公司
广州期货有限公司
广州花都稠州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白云民泰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广州凯得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广州交易所集团有限公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3 14: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idasure 于 2014-9-13 16:09 编辑
不用德国,就以亚洲比较好的经济体,韩国和新加坡,他们的制造业就比较突出,相反香港台湾就显得疲软,原因 ...
fangzhuang 发表于 2014-9-13 02:30



    必须高度地,长期性的重视和布局制造业,对于广州来说,确实无比正确的战略方针
对此,我提出“服务总部和生产基地螺旋交替”的概念,意图区别于诸如韩国、新加坡等模式,供各位思考


如图一,图二

以曾今的南沙石化为例,应该在广州停留15-----30年左右,完成gdp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接力”,再把生产藉此转移到与广州高度关联的腹地,例如往粤西沿海的阳江湛江等,形成一个手电筒照射式的腹地和辐射带,再例如往远一点的泛珠地区等,形成一个大扇形的腹地和辐射带


这15---30年里,及至没隔15---20年,广州抓紧时间建设与重化工业关联的决策、管理、海陆空运输,空港、海河港、通信、管道、大学、研究所、设计、研发、商贸、流通、投融资等服务业总部部门、机构和人才,最终形成和转移腹地、基地之间的扎实的、离城不离心的生死同盟,制造基地在腹地,其服务部门在广州,而且可以互为转化,转化的质量和技术含量是螺旋上升的形状,即当若干年后,广州又到了需要进入更高级别的制造业循环,来支撑发展的阶段,在更高的技术、人才等的支撑下,广州可以把在腹地里的制造基地所积累起来制造业文化底蕴、经验、技术。工艺、模式、干部人才储备和贸易通路等,再自如便利地、有所选择地地搬回来

南沙石化这个例子,代表石化这一块,固然没有完美实现上述战略意图,但因为知道它的人多,所以拿它作为例子,就更利于读者看的明白
随之的很多板块,要汲取该项目的教训,要贯彻“服务总部和生产基地螺旋交替”的战略意图,实现梯度转移和随机回归,而不是太快转移出去,造成整体经济运行的断代,从而影响宏观决策,进而打乱固有的、有规律的、稳定的发展节奏,这5年确实存在这个现象,不过广州的底子厚,2000年那一代的领导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负面影响并未剧烈冲击宏观大格局,但下一波再出现呢?会不会就有大的冲击?这个不能经验主义和侥幸心理,要高度重视,尽最大可能再出现这种“断代”现象

在将来,例如汽车、钢铁、造船、石化、电力设备、飞机维修、轨道交通设备、海洋装备、建筑材料、基建和城建装备、平板显示等板块,在华南,只有广州能够做的更好,要通过贯彻“服务总部和生产基地螺旋交替”的战略意图,永远地留在广州

例子:广铝集团在贵州的生产基地,广东钢铁集团在湛江的基地,广汽在湖南和湖北的基地,广州港在茂名港的合作项目,等等

实现以上战略意图,还需要一个最重要的必要条件,也是体现无可比拟的广州区位优势的东西,那就是:交通
在图二
我们和粤西沿海各地区,和泛珠地区,西南地区,华中地区,西北地区
要布局密集的民航、高铁、高速路、国道、江河水道等主要设施,完成1----6小时经济圈的格局建设
有密集的航班,让从业人员、货运等,能够方便地往来于总部和生产基地之间
现在可见的是贵广南广二高,二广高速、西部沿海高铁等,可以打通整个粤西、西南、西北、华中地区腹地




图一



图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30 18:13 , Processed in 0.047210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