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砖头大帝

帝国网友每日签到帖 持续更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5 08: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2016年,皖北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皖北六市生产总值694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2%。安徽省将紧紧把握皖北地区发展的有利机遇,编制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制定中原城市群规划安徽省实施意见,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加快皖北地区“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深化南北结对合作,努力推进皖北“四化”协调发展先行区建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6 15:55:54 | 显示全部楼层
签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6 15:56:57 | 显示全部楼层
积极融入省争创合芜蚌金融服务自主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入推动金融和资本供给体系创新,加快争创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大力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产业发展基金等各类股权投资,加强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推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革创新,完善开放性金融合作机制,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有序发展互联网金融,加快发展科技保险,建立引领全省、辐射皖北的综合性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平台。规划建设由总部经济大厦、首位产业研发中心、VC和PE金融大厦、创新创业大厦、金融小镇等项目组成的科技金融创新园,依托高新区建设国内先进的科技金融产业园。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发展壮大金融机构体系,促进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开辟企业上市挂牌“绿色通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6 15: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蚌埠市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6 15:59: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更加坚定自觉地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切实把发展着力点转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上来,根据《安徽省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皖发〔2016〕47号)和《蚌埠市奋力推动五大发展见行动实施意见》(蚌发〔2016〕23号)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6 15: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挥棒,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成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迈入全省第一方阵为奋斗目标,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主要途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6 15: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坚持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全心全意为人民,不断开创蚌埠各项工作新局面。
2.主要目标。今后五年,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全面迈入全省第一方阵,力争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巩固和提升创新发展有优势、协调发展有后劲、绿色发展有潜力、开放发展有机遇、共享发展有基础的“蚌埠条件”,全面完成省第十次党代会、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奋斗目标。加快建设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迈入全省第一方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6 15:5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创新驱动力显著跃升,加快建成区域创新示范中心和科技成果交易转化中心。全力推动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产业创新中心和科技成果交易转化中心。着力创建国家级硅基新材料产业和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军民融合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推动合芜蚌金融服务自主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合芜蚌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统筹建设科教大市、技工大市、工匠大市、制造强市。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以上,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5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50%,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52%、48%以上。现代服务业比重显著提升,现代生态农业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90%。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取得持续突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6 16: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加快建成协调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切实增强中心意识,巩固和放大区域中心、交通枢纽、工业大市、商贸重镇、科教之城、创新高地优势,着力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中高端消费、产业创新等快速发展,持续提升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品质能级。强化与淮安、信阳等淮河流域核心城市对接合作,与阜阳、淮南等皖北城市组团发展局面基本形成,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市场体系、社会治理等方面与沪苏浙等先发地区融合接轨,进一步缩小差距,如期建成全国文明城市。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实施县域经济振兴工程,市内各功能区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持续开拓新局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6 16: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态竞争力显著提高,加快建成更加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全力规划实施国家级淮河生态经济带战略,构建淮河绿色生态廊道。着力打造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蚌埠样板,创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和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打造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和沱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绿色发展名片,构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体系。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2%以上。创建安徽省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防治,健全完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创建区域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示范基地,PM2.5平均浓度有效降低,空气质量优良率提高到83%以上。水质优良率达到75%以上,主要水域水质均达到III类以上标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6 16: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内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显著扩展,加快建成区域对外开放新高地。牢固树立大开放意识,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发展战略,积极融入国家“三大战略”,加快推进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积极参与省争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成皖北首家综合保税区。对外开放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优势产品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国际产能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努力把蚌埠打造成为皖北对外开放门户、淮河生态经济带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支撑、京沪线上对外开放的重要节点城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6 16: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群众获得感显著增进,加快建成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美好家园。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省前列。社会托底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实现农村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怀远县摘帽。教育、医疗、文化、就业、健康、养老、社保、住房等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优质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高。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向纵深推进,创新创业、和谐包容、诚信孝善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法治蚌埠和平安蚌埠建设扎实推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6 16: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实施创新发展行动
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战略平台,紧抓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重大机遇,以更大力度和气魄推动以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的全面创新,完善技术和产业、平台和企业、金融和资本、制度和政策等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教大市、技工大市、工匠大市和制造强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6 16: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贯彻落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去降补”关键任务的“1+5”政策体系,发挥政策叠加效应,着力提高供给端质量和效益。切实抓好去产能,按照做优增量、调整存量的双重任务要求,全面清理“僵尸企业”,推进市场出清。产能利用率达到合理水平,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科学合理去库存,坚持分类指导、因城施策,加快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鼓励农民进城购房,大力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实现供需基本平衡,房价总体稳定,有效控制市场潜在风险。平稳有序去杠杆,扩大企业直接融资规模,有效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和各类金融风险,直接融资占全部融资比重达到30%,证券化率力争突破50%,企业资产负债率控制在合理水平,政府负债率和债务率控制在警戒线以内。精准施策降成本。落细落实降成本举措,打好“组合拳”,制度性交易、人工、财务、电力、物流等成本降幅显著,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多措并举补短板,着力拉长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境、民生保障、脱贫攻坚等方面短板,不断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6 16: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强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强化驻蚌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支撑和引领作用,围绕院所高校科研成果和科技优势,谋划重大创新项目,促进创新成果就地产业化,统筹科技研发、产业化和示范应用,推动“钱变纸”向“纸变钱”转变,形成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充分发挥玻璃设计院、丰原集团等核心作用,探索采取“政、产、学、研、用、资”一体化模式,积极创建硅基新材料、生物制造国家级创新中心。推动中科院(蚌埠)科技成果交易转化孵化中心、蚌埠绿色谷技术创新中心建成运营,打造一批定位清晰、机制灵活、共享便捷、对接精准、具有自我造血能力的科技成果交易转化机构,培养专业化的技术经纪人队伍。全面整合科技路路通、专利展示交易中心等资源,加快建设创新一站式云服务大厅,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技术交易平台,确保“十三五”期间科技成果交易转化金额稳居全省前三。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计划,支持企业新建一批省级以上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6 00:10 , Processed in 0.039540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