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yesno

[项目进度] 关于广州的总部经济(2年半后想看看网友朋友们的看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13 15: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idasure 于 2014-9-13 16:03 编辑
产业低端化是广州最大的短板,

没有高端产业,就没有高端就业人口,就没有高端消费群体,就没有高端服务 ...
ansixo 发表于 2014-9-13 03:44





    你这里,可以归纳为: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从宏观视角来说,是比较全面的

你列的诸如“航天、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移动互联网、数控、重工、石化、先进制造、金融、文化创意、现代仓储物流,科研、总部、高校、引进国外名校、医疗、高端人才”等产业和领域,在天朝,很多时候,实操起来,它是属于计划经济的范畴,是政府配置资源,实际上是中yang政府一级配置(各个条块部门再细分下去),通俗地说,属于国家给你(是同时给政策和给钱),还是不给你,不给你你也无话可说
现在有哪个城市是不在争取的呢?所谓“跑步前进”
所以这个总的来说,对民间评论角度来说,不大存在地方政府不警醒的事情,大家都警醒,大家都在争取
从花钱的角度来说,广州地方可支配财政不占优势,如果计划部门不独资,而提出大家三七开的投资比例合作搞,那么我们就要掂量一下兜里的钱了,得有所搞有所不搞,很多前瞻性的产业,是很烧钱的,地方政府盲目投巨资进去,恐怕会血本无归,那就干脆这样吧,咱做好机场港口平台,你们计划部门来投吧
你要数,广州近几年不是也争取了很多吗,广版版友贴了大量这些新闻,譬如最近清华恒大研究院落户广州,清华校长亲自担纲校长,lg的平板项目投产了,生物岛的干细胞团队开始上三版了,等等

从现在正在投资的进度来看,譬如中交集团、中国建筑集团,南车集团,两桶油,三大运营商等这些计划经济的巨头们
在广州也扎下根,投入巨资,问题不大

从承载平台来说,有南沙新区、中新知识城、三大开发区等
落地政策因为各种因素,目前可能和预期有点差距
但只要平台不丢,等机会即是,和计划经济谈好了,就可以开拔

而你瞧不起的商贸批发,则基本属于市场经济的范畴,这是广州的本质基因和拿手强项
一个城市,就是一个大卖场,制造业基地总受困于产能过剩,甚至为之衰落,但但商业几乎不会,所以有“工不如商”
商者,既有传统的小买卖,也有现代的各种交易结算中心和平台等,前者是我们的基础,后者我们也在非常积极地争取,不会傻到“不警醒”的
小看“商”的人是无知的,有的城市天天喊高端,但搞到最后才知道“商”的重要性,才做梦都想搞这些,但它就是搞不来,因为文化和精神已经坏掉了,譬如说现在满中国到处都是在创业的“小马云”,有的城市就是看不起他们,那就自食其果吧
这里面表面是做做小生意这样的小产业,本质上却是商业精神、契约精神等体现--------------------更为关键的是,这是全民性质的,是从妇孺小儿到贩夫走卒,是“人民战争”,大家都在这个市场经济大潮中锻炼商业精神、契约精神,而不是计划经济纬度,它主要是锻炼精英们的这些文化和精神,这是很有限的,对城市和地区的促进,是有限的,是高风险的。天朝发家,靠的不就是“人民战争”吗!?

总而言之
该有的优势,渗透到全民的商业精神,务实精神和极致高效的市场经济意识,我们要保留,这是我们安身立命,永远不倒的根本基础
新兴的东西和平台,我们向计划经济部门积极争取,批下来更好,暂时批不下来的,就等下一个社会迭代和经济迭代,再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4 00: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会去怀疑国内民营企业的专业化和资本化的能力,包括阿里华为等企业早已经超过了外人所想像的 ...
yesno 发表于 2014-9-13 02:05


华为资本化的步伐很缓慢,但除了华为和阿里巴巴,中国还出现了一大批快速成长的优质企业。

内地经济前景看好的重要原因是国内从上到下都在努力追寻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的强点,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说哪怕是区域经济也不能缺少一个新的“兴奋点”,需要新的强有力的引擎拖动。

我们看得到,中国的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的热度在世界范围都可以说是首屈一指,人民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对新技术的热爱,除了美国,我还真难想到有第二个国家能媲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4 00: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候,我也在反问自己能否为了更大的机遇而放弃一些眼前的东西,这还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业界一直在说:没有蔡崇信就没有阿里巴巴,蔡崇信的故事还真值得我们看看。

蔡崇信在阿里巴巴刚成立时加入,就任CFO。他的到来,才使公司真正规范化运作。蔡崇信放下七十万美元年薪的德国投资公司工作,千里迢迢来投奔马云,每月只拿五百块人民币的薪水,帮马云去注册公司。在湖畔花园炎热的夏夜,蔡崇信挥着汗水对着白板和第一批员工讲股份讲权益,将十八份个完全符合国际惯例的英文合同,叫马云和十八罗汉签字画押。如果没有蔡崇信这样的人加入,阿里巴巴会是一个家族企业,会一直以“感情”、“理想”和“义气”去维持团队。蔡崇信到来以后,将阿里巴巴以做成了公司,并以正式合同的形式,将最初十八罗汉团队的利益绑到了一起。这其实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阿里巴巴因此而得以将最初的创业激情和团队文化一直维系八年之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4 00: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到帖子来,最后说一句吧,其实也是我反复说的,广州的问题根本不是硬件不足,珠江新城CBD至少我看着就很顺眼,比陆家嘴强,至于说珠新CBD里面的公司为什么档次不够,我想广州的领导心里最清楚广州究竟缺了些什么,就看他们能拿出多大的决心做改变了。

节选一段新加坡李总的广州访谈:

  游览花城广场时心情舒畅,随手拍下不少靓照,当晚上传到朋友圈,这么美好的景色,我等着大家都来点“赞”。

  我们欢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个发展战略。我们也十分赞赏中国有系统的,在多个层面加强与东盟成员国关系。

  我们不敢做榜样,始终脚踏实地,新加坡也要向中国学习。

  李显龙是李光耀长子。先后就读于剑桥大学、哈佛大学。1984年12月当选国会议员至今,历任国防部政务部长、全国经济委员会主席、贸工部长,先后兼任国防部第二部长、金融管理局主席。1990年11月任副总理,2004年8月起任总理至今,同时担任人民行动党秘书长。李显龙曾多次访华,能讲英语、中文、马来语等多种语言。

  关于经贸合作—

  对中新知识城项目

  很有信心取得成功

  本报讯

  (记者谭秋明、徐海星 通讯员穗外事)11日中午12时,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携夫人何晶到访广州,停留约30小时,视察中新重大合作项目、参观广州市容、历史景点,并接受本报等媒体采访。

  昨日上午,李显龙一行参观视察了中新知识城的建设状况,并前往腾飞科技园参观。

  “感觉很好!因为8年前,我和当时的省委书记汪洋谈了(建设中新知识城)这个构想,目前得到落实,已有一个满足感。”谈及对中新知识城规划建设是否满意,李显龙说,这个项目虽然离完成还有一段相对长的时间,但是到目前为止进展很好,并且中新双方都给予了全力的支持,尤其是通过考察和听取广州有关负责人的汇报,充分感受到广州对中新合作项目充满了热忱,而且充满信心。“我们很有信心,这个项目会取得成功。”

  关于中新知识城距离广州城区较远,对未来发展是否带来挑战的问题,李显龙表示并不忧虑,反而相当乐观。“中新知识城离广州市中心车程约需1个小时。但我知道广州市政府正在建设地铁,地铁线将会开往知识城,地铁通车之后,广州到这里,只需要半小时,这对知识城的发展是一大动力。”

  关于广州印象—

  珠江新城美景靓照 发朋友圈等点“赞”

  8年前,2006年10月,李显龙首次莅穗,与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商谈中新合作事宜,当时,广州留给李显龙的印象是:“充满活力”。

  8年后,同样是金秋时节,李显龙再次来穗,11日晚,他与夫人一起游览了珠江新城夜景,昨天上午,考察中新知识城,下午,来到荔枝湾涌,参观西关大屋。其随行团队认为:“总理此行对广州有更深入的了解。”

  事实证明的确如此,李显龙告诉本报等媒体,“广州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谈起8年前后的广州印象,他禁不住透露心中的惊喜,他说,前天夜晚,游览珠江新城,博物馆、歌剧院等现代化建筑,让人眼前一亮。花城广场上,人们载歌载舞,还有小学生艺术团在此排练,“人们非常享受,身处其中,我们也非常享受,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夜晚。”李显龙称,当时心情舒畅,随手拍下不少靓照,并于当晚上传到自己的朋友圈,“这么美好的景色,我等着大家都来点"赞"。”

  对于8年来广州的变化,李显龙给予很多肯定。“道路、公园、绿化、城市建设,广州每一方面都在进步,特别在绿化方面,因为新加坡没有重工业,环保和绿化的挑战没有广州大。广州一直有重工业,既要发展好,又要做好环保绿化,这方面殊为不易,成效更是有目共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4 00: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识城这个还是要靠自己争取,也可能准备长久发展。
去年有把中新知识城提升到苏州工业园那种国家层面的迹象,但这次李显龙似乎兴趣不大,估计不想投入太多到广东。
陈建华提出明年起知识城建设资金紧张的问题,千亿级投入,需要提升合作级别解决 ,李却一再强调“企业为主”,但另一方面又要找中国,想在西部设第三个国家级,政府主导的园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4 00:5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angzhuang 于 2014-9-14 01:14 编辑

李总理:知识城模式值得推展

中新广州知识城采取的是“企业带头、政府支持”模式,是新中尝试的新合作模式。李显龙总理说,在此模式下发展的广州知识城已取得很好的进展,这个模式应该继续保留并探讨如何推展下去。


沈泽玮 中国特派员

广州报道

李显龙总理说,未来新加坡和中国展开如苏州工业园区和天津生态城的国家级合作项目,难度会更高。他认为,在“企业带动、政府支持”模式下发展的广州知识城已取得很好的进展,这个模式应该继续保留并探讨如何推展下去。

在广州访问的李总理昨天首次参观知识城,亲自见证项目的发展进度。他在接受新中两国媒体采访时发表上述看法。

总理说,六年前他与时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谈起这个构想,六年后看到构想逐渐落实,“感觉很好”。总理昨天在知识城起步区人工湖附近的凉亭中环视,看到正在建设中的科研商务楼和住宅楼等项目。

总理说,他对知识城的进展感到满意,新中双方都给予全力支持,有别于与苏州工业园区和天津生态城,中新广州知识城采取的是“企业带头、政府支持”模式,是新中尝试的新合作模式。中新广州知识城在2010年6月奠基,由广州开发区和新加坡星桥国际联手发展,是新中第一个“企业带头、政府支持”的合作项目。

至于这个模式是否比“政府对政府”的合作模式更适合推展,总理说,那将视项目的情况而定。以知识城的情况而言,项目由私人企业带头,最后由市场运作决定是否有需求存在,政府通过新粤合作理事会为项目提供支持、培训和咨询。

总理表示,“企业带头、政府支持”的模式适用于知识城,而未来新中依循此前在苏州、天津的做法开展国家级合作项目的难度会更高,因为两国官方的资源有限,而私人企业又有资源和兴趣投入,所以“企业带头、政府支持”的模式应该进一步探讨推动。总理也说,他听到知识城负责人员的汇报,感觉他们很有信心, “这个项目肯定会成功”。

两地铁线建成后

距离广州市只需半小时车程

知识城距离广州市中心20多公里,两地车程需要一小时。但总理指出,一旦两条地铁线建成之后,车程只需约半小时,这有利于促进知识城的发展。总理说,每建一个新区都会遇上此类问题,当新加坡最初建设义顺、盛港和榜鹅区时,都有人认为太远了,但现在它们都已经是成熟的住宅区,相信知识城也会如此。

在新加坡与中国探讨推出第三个合作项目的背景下,广州市市长陈建华昨天在与李总理会面时提出,希望知识城和新加坡凯德负责统筹的广州大坦沙都能够进入两国合作议程之中,以缓解高资金成本的问题。

苏州工业园区和中新天津生态城均已获批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它开拓了企业在境外融资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有助于吸引更多企业投资。不过,非国家级项目的广州知识城,并未获批成为试点。为此,陈建华表示,苏州工业园区和天津生态城的资金成本要比广州知识城低一半以上,这让知识城处在不利的竞争位置。

陈建华说,知识城过去六年承受的压力不太大,只投入一两百个亿(100亿元人民币约20亿新元),但明年后年的资金需求量是千亿级的,资金成本的高低将决定项目的发展速度。他也说,知识城面临的另一瓶颈是土地规模问题,但这一问题较易解决。

总理回应说,中新知识城应当保留“企业带头、政府支持”的发展模式,但也希望融资成本能够降低。总理说,据了解,在苏州和天津进行的是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而不是优惠。试点,意即在措施成功落实之后可在其他地方推广,他认为,若推广开来,“广州知识城应该排在前头”。


力争提升至中新两国战略合作项目


据本报了解,中国地方政府要向中央争取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的政策支持并不容易。苏州工业园区和天津生态城因为是新中国家级合作项目而较具优势。因此,广州知识城力争将项目提升至中新两国战略合作项目,以争取中央政府给予更多金融创新的政策支持,既为减轻地方融资压力,也为吸引更多投资。在广东,面向香港的前海和南沙,以及面向澳门的横琴,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项目。


中新广州知识城总裁陈培进在受访时说,知识城采的是“企业带头、市场运作、政府支持”的模式,“政府支持”不是第一位,但需要更多政府支持和表态将项目层次推高,以争取知识型企业进驻,进而推动广州和广东经济转型。

李总理昨天结束在广州的访问,续程前往深圳。他在广州访问期间,与中共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广州市市长陈建华等领导人会面,并参观了广东博物馆、广州荔枝湾旅游景区 。

听到知识城负责人员的汇报,感觉他们很有信心,这个项目肯定会成功。

——李显龙总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4 01: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angzhuang 于 2014-9-14 01:23 编辑

亦即,靠广州、广东自己争取列入两国战略合作项目,保留“企业带头、政府支持”的发展模式。
同时新加坡积极推动在西部再合作一个国家级,政府主导的项目,类似苏州、天津。
虽然天津生态城是国家级政府主导项目,不过进展并不怎么样,李对其评价是“积极努力”。
对苏州是“成功”,对知识城是“进展良好”。

当然李来,还是能推动项目的进度,促使广东新领导对项目的重视,了解研究项目在国家层面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4 14: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idasure 于 2014-9-14 15:57 编辑
回到帖子来,最后说一句吧,其实也是我反复说的,广州的问题根本不是硬件不足,珠江新城CBD至少我看着就很顺 ...
金融和企业 发表于 2014-9-14 00:20



我所指的硬件,要分两类
第一类,是非常规性的,就是指“获得一定政策加持的新区”,从下面的简述可见,这方面我们还是相对地缺乏的
第二类,是常规性的,就是你说的,诸如珠江新城这种,机场港口等也是,这方面我们有比较好的基础和优势

关于第一类,fuangzhuang在234楼的新闻,就是一个很支撑例子了
不同的政策下,新区的启动、发展背景和发展动力等,就是不同的,政策好一点的,筹资、投资和运营成本就比较低,反之较高。前者确实容易吸引企业注册或者实体落户

再进一步,前面有人提到的一大堆的所谓新兴产业,就是基本上落户新区的
这些产业典型的三高: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
前期的亏损往往是一种常态,需要资金杠杆化,技术和资产证券化等元素来支撑这种业态
以上各种元素促使下,这些产业对资金成本是相对比较敏感的,说白了啊,它前期的利润(包括可接受的微亏),往往靠融资成本更低,靠政策返还啊,靠政府特殊补贴啊,来做好它的报表
因此它往往选择落户““获得一定政策加持的新区””,以期获得较低的融资成本和运营成本
此刻的中新知识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如果明后两年,需要企业和政府投1000亿下去
政府投入占比三成左右吧,是可以不计成本投300亿搞基建和配套的
而企业通过各种融资渠道拿钱,应该会占大头,占700亿
那么它要考虑成本和补贴,要考虑怎样以更低的成本融资?
天津和苏州的园区的政策更好,融资成本显然是更低?
这么一比较,某些意向中的企业,暂时地,还愿不愿意马上落户中新知识城?

所以说,这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长期博弈的过程
这是一个比较优势在长时间内互相转化的过程
所以说,当我们有了这样的新区平台后,我们还是需要做到:
第一项,继续争取成为真正的“获得一定政策加持的新区”,抹平和同类型竞品的政策差异
第二项,耐心等待属于我们特长的比较优势的出现,或者竞品的优势的逐渐衰微,实现比较优势在长时间内互相转化的态势,以逐步弥补第一点的不足
最理想的,是第一第二点都同时满足


第二项,如228楼所述,要继续高度重视,不松劲,继续增强,这一项搞的好,搞得稳,至少保证不会掉下去,最多就是被高光宣传的分量相对少一点
第一项,也一定要不松劲,不麻木,直到争取“抹平”差异。或者退一步,时间长一点,等竞品的平庸化
(深圳已经有30年以上,浦东20年以上,滨海超10年,南沙才2年多,中新知识城才5年,需要时间容量去赶)




关于第二类
也就是属于广州的传统优势
228楼已经阐述完毕
譬如你说的南方石化,广物集团等正在冒起,这些例子即是
现在恒大的走向,也和广州的传统优势比较合拍
期交所也体现这种传统优势
又例如这个养老产业
北上广拥有更多的离退休人员
那么中外的相关的产业公司,会考虑至少把地区总部设在广州
资金成本应该不是它首要考虑的,实打实的腹地资源经营,才是
那么它就无需考虑必须落户“获得一定政策加持的新区”
落在普通城区都可以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4 20: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所指的硬件,要分两类
第一类,是非常规性的,就是指“获得一定政策加持的新区”,从下面的简述可 ...
yidasure 发表于 2014-9-14 14:58


时间有限长话短说,其实,我从不反对加强新区硬件方面的投资,怎么会呢,有一两个项目我们还有参与融资计划呢,楼上如果有网友清楚南沙港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何时获得发改委的批复不妨通知一声,我关注这个项目。

话分两截说,我主张的是一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必须要压缩低效的,保障高效的投资。牵一个热点进来,广州大道BRT我也反对,主张建设番禺段。第二,我强烈看好中国经济的主要原因是相信新经济的力量,而不是只会走依靠扩大投资规模的老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3 19:33: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年半过去,在政府的引领下,招商工作整体顺利。有时间我会整理一份资料汇报一下这两年政府和我们共同的努力成果。不知道广大网友对于今年的广州招商引资工作满意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3 21: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2年前的帖子都被翻出来,吊炸天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3 22: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aaa 于 2016-12-13 22:02 编辑

还以为楼主去了上海,原来还在广州,十分期待整理中材料汇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3 22:10: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楼主的整理汇总啊!!!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3 23:01: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陆大少是我广大毕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4 02: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地理位置正好在亚太区的核心部位,当然香港也在亚太区核心区域里面,但香港的成本的确比广州高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30 18:14 , Processed in 0.047313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