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anson908

[经济论道] 2025年武汉产业经济城建新闻综合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14 10: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进制造这种东西不是批不批的问题,计划不来的,未来先进制造在哪里国家未必搞得清楚,把经济搞上去,啥都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4 1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的这次定位,更像是国家交的一个担子。武汉就是封疆大吏,一方诸侯,中部的事情就交给武汉你了,全国的事情你不用多分心,你的首要任务是带好中部这支队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4 10:33: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y55 发表于 2025-2-13 23:18
别的城市好多单项冠军,要求武汉是十项全能。

均衡才是最强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4 10: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按一方诸侯要求武汉的,而不是什么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4 10: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市十四五规划(2020年)提出是锚定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总体定位,提出加快打造全国经济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努力建设现代化大武汉,这次批复内容说的是发挥中部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以及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等功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汉篇章。在中部六省,武汉毫无意外的龙头老大5个中心坐实,下一步就是未来10年(2035年前)能否达成全国性的5个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4 11: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WY对《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标志着武汉在国土空间开发、生态保护、城市功能提升等方面进入新阶段。结合其他城市的规划批复,可以看出武汉的定位与特点存在以下差异和亮点:

一、武汉规划的独特定位

中部地区的唯一“中心城市”

武汉被明确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而郑州、太原为“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长沙、南昌则定位为“长江中游地区中心城市”或“重要的中心城市”。这一差异凸显武汉在中部崛起中的核心引领作用,需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并提升科技创新、商贸物流等“七力”支撑712。

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升级
相比2010—2020年规划中“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位,此次武汉被提升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与北京、上海等GJ中心城市并列。其航空(天河机场旅客吞吐量中部第一)、铁路(中欧班列年开行超千列)、航运(武汉港铁水联运量内河第一)的协同发展,强化了长江黄金水道与“一带一路”的纽带功能712。

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使命
武汉是全国第五个科技创新中心(继北京、上海、粤港澳、成渝之后),重点推动东湖科学城建设,发展硅光芯片、医学遥感等前沿领域,承担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任务。相较之下,广州、重庆等更侧重既有产业升级,而武汉更强调创新策源力12。

二、与其他城市规划的差异化比较
功能定位的侧重点

重庆、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重庆聚焦“内陆开放高地”与成渝双城经济圈,成都定位“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侧重辐射西南7。

郑州:以“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依托航空港区强化物流网络7。

长沙:突出“长江中游地区中心城市”定位,侧重先进制造业集群(如工程机械)与湘江新区发展。

苏州:虽未直接提及中心城市定位,但依托长三角一体化,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与开放型经济。

生态保护与空间约束的差异
武汉明确划定耕地保有量(341.79万亩)、生态红线(794.54平方千米)和城镇开发边界(1813.35平方千米),并强调长江、汉江的系统保护。相比之下:

重庆:更注重山地生态修复与三峡库区保护;

西安:侧重秦岭生态屏障与历史文化遗址保护;

广州: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廊道与海岸线管控212。

交通体系的特色化布局

武汉的“多式联运”以长江航运为核心,整合航空、铁路与内河港口;而郑州依赖“米字形”高铁网与航空港,重庆强化西部陆海新通道,苏州则依托长三角水网与高铁一体化127。

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风貌
武汉强调“江、湖、山、城”空间格局,保护红色文化遗产(如八七会议会址)与历史街区。而西安以“十三朝古都”为核心,侧重大遗址保护;苏州则突出古典园林与水乡风貌212。

三、规划实施的意义与挑战
武汉的规划体现了国家对其“中部崛起龙头”的期待,通过科技创新、交通枢纽和生态保护的协同,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然而,如何平衡耕地保护与城市扩张、协调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仍是未来需解决的难题。相较其他城市,武汉需更注重“区域协同”,避免同质化竞争,例如与长沙、南昌形成差异化产业分工,强化对中部腹地的辐射力2712。

总体来看,武汉的规划既延续了GJ对中心城市的战略布局,又结合长江经济带与中部崛起的特殊使命,形成了“创新驱动+枢纽支撑+生态优先”的复合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4 11: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中并未明确提及“全国科教和制造业基地”的职能定位,但这并不意味着武汉的科教和制造业优势未被体现。以下是对此问题的分析:

1. 规划定位的综合性与战略性
《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批复中,武汉被赋予了“中部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以及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等综合功能定位。这些定位涵盖了武汉在经济、科技、交通、物流等多个领域的核心职能,体现了其在全国和中部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

2. 科技创新与制造业的融合
尽管批复中未直接提及“全国科教和制造业基地”,但规划中明确要求武汉“优先保障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的空间需求,为优化先进制造业布局、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产业创新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提供土地政策保障”。这表明武汉的科教和制造业优势将在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中得到进一步强化。

3. 武汉的科教与制造业优势
武汉作为全国重要的科教中心之一,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其科教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同时,武汉的制造业也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在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这些优势在规划中虽未直接以“基地”形式体现,但通过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武汉的科教和制造业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和整合。

4. 规划的动态性与未来展望
国土空间规划是一个动态的、面向未来的发展蓝图。武汉在2024年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如全球首片8寸硅光薄膜铌酸锂晶圆、首颗医学遥感科学实验卫星等。未来,武汉还将加快建设东湖科学城,争创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些举措将进一步巩固其在全国的科教和制造业优势。

5. 规划的全国性与区域协调性
批复中强调武汉要“带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这意味着武汉的科教和制造业优势不仅服务于自身发展,还将辐射带动中部地区整体发展,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格局。

综上所述,虽然《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中未直接提及“全国科教和制造业基地”的定位,但武汉的科教和制造业优势已在科技创新中心等职能中得到体现,并将通过未来的发展规划进一步强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4 11:40: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被人关注的地方,有个中部现代服务业中心被长沙拿到了,不知道这个帽子和什么相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4 11:48:42 | 显示全部楼层
peterwang 发表于 2025-2-13 20:50
大武汉还是大武汉!看看这张图片,还是更强大!

南京和西安城市面积一样大都是6597平方千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4 11:5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流打鬼 发表于 2025-2-14 11:40
不被人关注的地方,有个中部现代服务业中心被长沙拿到了,不知道这个帽子和什么相关

经济中心包含现代服务业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4 12: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纠结哪些细枝末节,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书面把每个定位都写上,最重要的是,明确了中部地区中心城市,这可是全国省会中除广州外,给了区域唯一的中心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4 12:38:53 | 显示全部楼层
RISTIANCO 发表于 2025-2-14 11:55
经济中心包含现代服务业吧

是商贸物流包含现代服务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4 12:57:09 | 显示全部楼层
“优先保障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的空间需求,为优化先进制造业布局、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产业创新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提供土地政策保障”,在制造业方面对武汉的要求是侧重创新,其要求高于一般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要求武汉在先进制造业方面开疆拓土,在中部承担产业创新中心与制造业创新中心的重任,并且在这方面GJ会保证用地需求,并且可以给特许政策。这个意义重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4 13: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还有哪些城市有“对外交往中心”?期盼GJ在武汉多安排类似“Dada在武汉会见外国元首”的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4 13: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oxo01 于 2025-2-14 13:12 编辑

如果不是统一规范,就一个“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就够了,后面再怎么表述也不可能每个名头都给你安排,说得完吗?

武汉短期内不可能直辖,下一步就是凭硬实力,让国家觉得武汉的全国辐射力有点广州那味儿了,就可以冠上“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名头,下一次规划调整武汉应该就可以拿下这个名头。

再往后面,就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到不再专门强调全国中心城市定位,而将是世界城市网络中的武汉表达。以武汉的发展方向来看,这个阶段完成时,大约就等于一个科创比广州更强的升级版广州。

更后面就是中国城市的两大王者京沪,武汉要想看得见它们尾灯,既需要时间积累,也需要历史机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13 06:24 , Processed in 0.074688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