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xiaochuan77

[时讯] 小船之贴:海航被“购物狂”附身!!收购还在继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8-4 00: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全球越来越多航空旅客将吃上“海航饭”

无论在欧洲、美洲还是大洋洲,今后越来越多的全球航空旅客将吃上“海航饭”:海航集团日前宣布完成对瑞士航空配餐公司Gategroup的公开要约收购,累计96.1%的股权预计三季度末到四季度初完成交割。

这意味着,全球航空配餐业务仅次于汉莎航空旗下LSG汉莎天厨的Gategroup,作为全球领先的航空餐饮服务供应商,其机上餐饮、机上零售、物流配套等服务将成为海航集团全球服务网的一部分。

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的这家公司在6大洲33个国家设有约160个服务点,员工总人数约2.8万人。2015年,Gategroup营业收入达到30亿瑞郎。这意味着海航集团航空配餐将遍布全球。资料显示,Gategroup的客户包括达美航空、美国航空公司、易捷航空、阿联酋航空、美联航、维珍航空等大航空公司。今后乘坐海航集团及上述航空公司班机的全球旅客,有望统统吃上“海航饭”。

海航集团董事局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谭向东表示:“此次成功收购Gategroup,有利于加强海航在全球航空配餐领域的业务布局,实现海航集团与Gategroup深层次的资源优化配置。未来,海航将借助自身资源支持Gategroup开拓亚太市场,实现多方共赢。我们期盼与Gategroup客户的合作,同时也热忱欢迎Gategroup员工的加入。”

Gategroup首席执行官泽维尔表示: “我们相信在海航集团全产业链的支持下,Gategroup将加快公司在新兴市场的战略布局,进一步扩展全球产业链,在亚太地区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促进公司业务蓬勃发展。未来Gategroup将作为海航集团旗下一家独立经营管理的企业,在海航集团的战略指导下不断创新,打造行业质量标杆。”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密集布点的海航集团,旗下拥有多家航空配餐公司,业务覆盖航空配餐、铁路餐饮等领域。此次收购将提升海航集团航空业务全产业链的运营能力。同时,Gategroup也将进一步优化产业资源配置,更好地开拓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亚太航空餐食市场,建立起覆盖全球的客户网络。

近年来,海航集团深入贯彻国家“走出去”和“”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优化产业资源配置,先后收购土耳其myTECHNIC飞机维修公司、土耳其myCAROGO航空货运公司、瑞士Swissport地面服务公司、瑞士SRT独立MRO服务商,提高全产业链服务能力与国际化运营水平,海航集团在全世界范围的商务服务网络正加快建立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4 00: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海航欲收购机载无线网络和娱乐系统供应商GEE


据wind资讯消息,海航考虑收购航空机载无线网络和娱乐系统供应商Global Eagle Entertainment(简称GEE,纳斯达克股票代码:ENT)。对此,有海航内部人士告诉网易财经,目前还没有相关信息。

  GEE是一家面向航空公司提供内容、连接和数字媒体解决方案的全球性提供商,为世界各地航空公司提供基于卫星的航空机载无线网络和基于个人移动终端的娱乐系统。该公司总部位于加州洛杉矶。

  GEE早已与中国企业有过合作,2013年8月16日GEE与中国卫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 共同开发、实施和支持中国航空公司机载通信并为其提供开展此项业务的解决方案,还为飞往和飞经中国领空的非中国航空公司提供支持。中国卫通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从事卫星运营服务业的子公司。根据备忘录,EGG旗下子公司 Row 44 提供基于卫星的机载通信平台,包括硬件和软件。

  另一方面,海南航空这些年也在从单一的民航运输企业向一个纵向整合的多元化企业转变。根据海南航空2015年年报,海航2015年营业收入为352.2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30.77亿元,其中航空客运收入320.67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96.95%,全年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0.03亿元。

  前海航总经济师文小芒曾写文分析称,海航由于资本金不足,进行产业链扩张的主要手段就是借钱并购,并购整合完毕后,用整合项目未来收益继续借钱,继续并购。从2007年开始,海航并购扩张导致的企业总资产增长率始终保持在30%以上,在2010年到2011年的两年间,总资产增长率超过40%。

  而经过十多年不停的大规模并购,海航高峰时期超过700公司,经过最近两年的调整,关掉了260多家,还剩400多家,关掉的主要是海运板块的企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4 00: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海航货运在六大城市推出国内运输“时间产品”

2016年7月,海航货运成功开通广州、北京、天津、杭州、乌市、福州6个城市国内空运“时间产品”服务。随着一件件粘贴着专用标签的货物飞抵目的站并通过绿色通道提前交付客户,标志着海航货运又一次在航空运输服务上实现了创新突破。

  海航货运推出的“时间产品”通过提升出港和进港货物操作效率,缩短始发站航班截载时间与到达站货物提货时间,满足中高端客户对高时效的需求。经运行验证,新产品的时效比目前各机场的标准操作时间至少缩短1个小时,流程顺畅,服务通达。

  近年来,航空货运市场时效竞争愈演愈烈,而各航司空中运输段无差别,差异化地面服务成为必争之路。基于此,海航货运积极寻找新的突破点,不断寻求转型与变革,尝试推陈出新,将前后端服务优化作为发展主基调,于2016年7月正式推出“时间产品”项目,出击快速保障货物运输,目前已成功在多条航线上运营。

  时间产品服务的顺利推出,高效、安全、尊贵的服务特点,将为海航货运全面推进高时效运输产品服务延伸探路领航。作为海航系航空货运业务唯一运营商,海航货运将一如既往地关注客户的实际需求,不断完善产品和服务理念,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实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4 11: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海航收购蔚蓝航空23.7%股权 成单一最大股东

海航集团旗下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航空”)8月3日宣布完成对巴西蓝色航空(Azul,又译为“蔚蓝航空”)4.5亿美金的战略投资,收购蓝色航空23.7%股权,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未来,海南航空还将向蓝色航空指派三名董事会成员。

蓝色航空是巴西第三大航空公司。公司营运机队规模达到136架,每天有逾800个航班往来超过100个目的地,占巴西航空市场每日离境航班的三分之一,2015年蓝色航空连续第五年被评为skytrax南美洲最佳低成本航空公司。这一战略投资为海南航空与巴西蓝色航空在代码共享、新航线扩展、常旅客计划以及其他战略领域的合作铺平了道路。

通过此次投资,海南航空实现了在南美洲和欧洲的战略联盟,有利于其迅速拓展在南美洲、非洲和欧洲的航线布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4 12:51: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船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4 13: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在{:huff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4 13: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粉你还不去领勋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4 23: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滴滴Uber联姻哪些公司最开心?海航笑而不语

 谣言再次被证实不是空穴来风。8月1日,滴滴出行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同时,双方将相互持股,成为对方的少数股权股东。


  滴滴官方通稿透露,Uber全球将持有滴滴5.89%的股权,相当于17.7%的经济权益,优步中国的其余中国股东将获得合计2.3%的经济权益。滴滴也因此成为了唯一一家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共同投资的企业。


  5.8%与20%之疑?

  不过,大多数人对这段文字表示看不懂。滴滴公司副总裁陶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说过,可以行使股东权利的股份数是5.8%,但是占了更多的经济利益。经济利益才是真正的股权价值,不单单是分红,将来退出上市也按照20%算的。


  另一名权威人士举的例子更加形象。滴滴和Uber只是达成对应股权1:4的交易。至于估值绝对数有没有上升,只能看下一轮真金白银的融资。假设这家新公司被卖了1000亿美元,Uber全球可以拿到177亿美元,百度等其他股东可以拿到23亿美元,原滴滴投资人可以拿到800亿美元,即官方表示的最核心的20%股权。


  哪些公司赚到了?

  既然两家持股数字说清楚了,再来分析下哪些公司从这起收购中获益。2016年1月11日,优步创始人兼CEO特拉维斯.卡拉尼克(TravisKalanick)对外宣布,Uber中国已经完成了B轮融资。来自中国的投资者包括中信证券、中国人寿、中国太平、海航集团以及广汽集团等。其中,海航是最大股东。


  除了这五家公司之外,还有百度、万科、民生银行和中国宽带产业基金,其中百度公司参与了中国优步的A轮和B轮的融资,Uber获得中国投资者近20亿美元的投资。


  不过,很多投资者很低调,这份名单并不是最完整的。总之,这些股东对Uber中国今天的局面绝对起到了关键作用,毕竟,对于传统企业来说,他们并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去打长期的补贴战,及时止损或许是最佳的选择。


  百度:A轮和B轮均有投资,据悉占股在10%左右。


  中国人寿:此前Uber全球上一轮融资投资了2亿美元,但并未参加优步中国的新一轮融资。


  广汽集团:广汽集团境外子公司中隆投资有限公司以1亿美元参与优步中国B轮融资,但没有透露投资股权占比和中国优步本轮的估值。


  海航集团:海航投资Uber的金额可能在2亿美元左右。据悉,是B轮融资中最大的一个股东。


  中信证券:并非Uber投资方,而是中信集团和中信信托旗下的子公司信诚基金,进入的方式是资管计划。


  中国太平:投资额度不到1亿美元,部分资金为客户委托投资。


  万科:确实参与了中国优步的融资,但具体金额并没有透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5 01: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消息称亚航或向中国海航等出售飞机租赁业务

8月4日消息,据外媒报道,知情人士透露,亚洲最大的廉价航空公司——亚洲航空将开始出售其飞机租赁部门的多数股权,业务估值在10亿美元。
亚航计划就该交易接洽中国海航、招商银行以及一间由李嘉诚支持的航空租赁公司。
亚航称最终估值可能会改变,这取决于与潜在买家进行的谈判。
目前,以上公司与银行都拒绝发表任何相关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5 08:5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多干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6 00: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南航空今日宣布已正式向美国交通部递交关于开通北京至拉斯维加斯直飞航线的申请,申请通过后,这将成为中国大陆开通至拉斯维加斯的首条直飞航线。此航线也将成为海航开通的第十条北美航线,拉斯维加斯将成为继西雅图、圣何塞、洛杉矶、芝加哥、波士顿、多伦多、卡尔加里之后海航在北美航线网络的第8个重要航点,拉斯维加斯航线的开通同时也将极大丰富海航在美国西海岸的网络布局。

  海航北京=拉斯维加斯航线计划将于12月2日正式开通。随着美国十年签证政策的开放,中国游客已经成为前往拉斯维加斯增长最快、消费最多的群体。海南航空市场营销副总裁侯伟先生表示:“随着中美两国之间旅游市场的不断开发,海南航空即将开通的北京=拉斯维加斯直达航线将会有力促进两地经贸、文化交流活动,海南航空为能成为首家开通中国至拉斯维加斯航线的航空公司而深感自豪。截止目前,海南航空已连续六年荣膺SKYTRAX五星航空公司,我们将会秉持一贯宗旨,继续为北京往返拉斯维加斯的旅客带来优质的旅客体验。”

近年来海航不断加速国际化进程,持续拓展国际航线网络,2016年已相继开通长沙=洛杉矶、北京=特拉维夫、北京=曼彻斯特、北京=卡尔加里航线。6月30日,海南航空宣布与美国梦工厂达成合作,围绕电影《功夫熊猫》开发系列服务产品,并将推出6架《功夫熊猫》主题彩绘涂装波音787-9飞机,6架喷绘的客机将于2016-2017年陆续完成并投入使用,未来计划执飞海航中国至北美航线。而海南航空北京直飞拉斯维加斯航班也将有望采用《功夫熊猫》主题的彩绘的787-9执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10 12: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揽入华安财险 海航重构保险生态链

海航集团重新构造的金融生态链,再获补充。

  在海航集团控股的渤海金控(6.820, 0.00, 0.00%)成为渤海人寿第一大股东之后,海航系又将成为华安财险的控股股东。渤海金控(000415SZ)近日发布公告,通过发行股份购买华安财险14.77%的股权,交易价格为16.9989亿元,交易对象为华安财险股东之一的广州市泽达棉麻织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泽达”)

  由于海航系此前已持有华安财险19.64%的股权,此次交易完成后,海航系将共计持有华安财险34.41%股权,远超现有第一大股东特华投资控股的20%,成为华安财险的实际第一大股东。

  海航资本在保险业的布局由来已久,并且进行过洗牌,海航系曾经控股的民安保险(现已更名为“亚太财产保险” )、新光海航人寿均营业状况不佳,民安保险股权已经转让出售,而新光海航面临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却迟迟没能获得增资;海航系将保险业的重点转向华安财险、渤海人寿。

  渤海金控投资者关系处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公司致力于构建金融控股集团,向保险、证券等多领域进行布局,保险业务必然是未来会继续深入和涉及的。

  保监会数据显示,2016年1-6月,华安财险保费收入43.96亿元,渤海人寿原保费收入57.48亿元,保户投资新增交款114.09亿元。

  增持华安财险变身大股东

  公开资料显示,华安财险成立时间较早,1996年10月18日便正式成立,总部设于深圳,注册资本21亿元人民币,主要经营各种财产险、责任险、信用保证险、农业险、意外伤害险和短期健康险业务。

  华安财险2016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第一大股东为特华投资控股20%,第二大股东为海航系,其中海航资本持股12.5%,海航投资(5.340, -0.01, -0.19%)持股7.14%,海航系合计持有19.64%。第三大股东即为广州泽达持股14.77%。

  7月底,渤海金控公告,拟以6.57元/股的价格向广州泽达、海航集团发行股份430500683股,购买华安财险3.1亿股股权(占比14.77%)和HKAC7.38亿股股权。其中,华安财险的交易价格为16.9989亿元。另外,渤海金控已取得华安财险除海航投资外其他股东放弃优先购买权的同意函。

  广州泽达持有华安财险股权多年,广东工商局企业信用信息公示查询显示,广州泽达的股东为海南赢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海南赢通投资注册资本一个亿,股东则为两个自然人,朱文静和张志锋,分别出资7000万元和3000万元。

  此次收购如果完成,海航系将一跃成为华安财险的最大股东。对于此次收购,华安财险官方回复时代周报记者的邮件称,海航集团是华安保险在2011年增资扩股时引进的战略投资者,本次渤海金控收购华安股权还需中国证监会和保监会等监管部门的批准。若股权交割成功,渤海金控将成为华安保险股东,双方也将在更多领域开展深入的业务合作。

  华安财险官方回复还称,截至2016年6月底,华安保险在“偿二代”下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349.99%,公司目前暂时没有增资扩股的计划,但也不排除未来为开展某项新业务而进行增资扩股的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泽达不仅持有华安财险14.77%的股权,还持有渤海人寿4.98%。此前,有消息称,渤海金控正在向渤海人寿的其余股东如北京国华荣网络科技商购买4.79%股权。若收购完成,渤海金控持股比例将增加至24.79%。而海航系与渤海金控对渤海人寿进行大量的人事调动以掌控渤海人寿。广州泽达手中渤海人寿4.98%的股权或许也会出让给渤海金控。渤海人寿2016年二季度偿付报告显示,渤海人寿的股权尚未发生变动,渤海金控持股比例为30%,北京荣华网络持股4.79%,广东泽达持股4.98%。

  渤海金控投资者关系处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这次收购也不构成借壳,华安财险的体量相比本公司较小;我们确实有意向去收购渤海人寿相关股东的股权,不过按照相关规定,因渤海人寿成立时间3年不到,收购未能成行”。渤海金控发布公告曾提到过,“经公司与相关主管部门及交易对方多次沟通、论证,公司目前作为渤海人寿第一大股东并继续提升公司在渤海人寿的持股比例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渤海金控想要进一步提升在渤海人寿的持股比例,各方的阻力不小。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则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表示,股权更迭是否能够成行完全取决于监管部门如何认定,它认可就可以进行股权交易,公司成立时间并不是最大的影响因素。

  另外,海航系曾公开表示渤海人寿将增资至200亿元,渤海人寿公关部上述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我们也在等监管批复,具体日期尚不能确认,批复后我们会向媒体通报相关信息”。

  海航系重新布局金融

  海航集团自1993年创业至今,历经20余年的发展,参控股上市公司11家。2016年7月20日,海航集团再次进入《财富》世界500强,以营业收入295.621亿美元位列353位,比上年排名上升111位。海航资本及一致行动人持股渤海金控52.35%,持有海航投资21.35%,而海航资本作为海航集团全资子公司。通过揽入华安财险,海航集团基本完成了保险生态链的重构。在金融领域的布局,除了华安财险、渤海人寿,还包括渤海租赁、海航期货、渤海融资担保、渤海国际信托等。

  去年,海航集团完成了民安财险的退出,泛海系接盘,随后改名为亚太财产保险。民安财险2014年亏损1.057亿元,自然成为海航清理的对象。早在2015年1月泛海控股就曾发布公告称要收购民安保险的股份。当时,民安保险有6家股东。2015年交易中,这6家股东选择了100%退出,泛海控股全资子公司武汉中央商务区建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新华联(9.390, -0.15, -1.57%)控股有限公司、亿利资源集团有限公司、重庆三峡果业集团有限公司全部接盘,四者的持股比例分别为51%、20%、15%、14%,共计花费35亿元,而2010年,海航集团旗下企业牵头收购民安保险100%股权时,仅花费15.4亿元。不到五年时间,价格翻了一倍。

  而海航集团目前持股50%的新光海航人寿,已经基本被海航放弃。公开资料显示,新光海航人寿是由新光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台湾)(下称“新光人寿”)与海航集团共同组建的合资人寿保险公司,于2009年3月2日注册成立,两大股东各占50%股份。目前注册资本金5亿元人民币,已在北京、海南、陕西开设了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

  成立后的新光海航人寿连年亏损,偿付能力充足率持续下降,增资扩股是其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然而,海航集团却将注意力放在新宠渤海人寿身上,对新光海航人寿置之不理。

  早在2012年4月10日,根据新光海航人寿第二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决议,股东新光人寿和海航集团应于2012年7月31日前按比例向其注资合计人民币5亿元,但2012年上述增资事项并未完成。2014年5月15日,新光 海航第二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决议将2012年议定的增资缴款截止日延期至2014年6月30日。

  新光人寿于2014年6月27日将其增资款人民币2.5亿元存入指定资本金账户,但海航集团未能如期履约缴纳增资款。2016年3月10日,新光人寿将存放于新光海航指定资本金账户的增资款人民币2.5亿元划回。

  新光海航人寿公布的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新光海航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由一季度的-4%下降至-32%。新光海航一季度推动召开了公司董事会,就改善偿付能力议题进行磋商,但并未达成有效共识和决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10 12:2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媒:海航集团将接收全球首架787公务机

787公务机内饰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消息,飞机销售商 Kestrel 航空管理公司,将在本周向海航集团交付一架定制的波音787梦想客机。这架原本可以容纳300名旅客的喷气式客机被彻底改造,会被海航用于公司高层和贵宾客户的商务出行。

这也是全世界第一架787公务机。Kestrel公司2014年接收后,花了两年半时间设计和施工。飞机内饰装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设计师和施工方要保证对飞机内饰的改变,不会影响飞机整体结构强度,最终还需要得到FAA的审核批准后,才能适航。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10 13: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海投资收购英迈获发改委备案 国内审批进展顺利

上海2016年8月10日电 /美通社/ -- 天海投资(600751)9日晚间发布公告称,近日公司控股子公司天津天海物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收到国家发改委出具的《项目备案通知书》(发改办外资备〔2016〕346号)及天津市商务委员会颁发的《企业境外投资证书》(境外投资证第N1200201600255号),同意对天津天海物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收购美国IngramMicroInc.100%股权项目予以备案。

今年2月,天海投资就发布公告表示,将斥资60亿美元收购世界500强公司、全球最大的IT分销商英迈。业内人士认为,天海投资隶属海航集团,英迈被天海收购后,将成为海航集团的下属公司,双方能产生很多合并效应,各自实现加速发展。此次收购获得国家发改委同意备案,证明这起受世人关注的跨境收购在国内审批程序上进展顺利,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后续影响收购成功实施的阻碍很少,年内走完收购案的相关流程将是大概率事件。

业内人士分析,英迈是海外巨头,全球IT分销行业的老大,综合实力和在全球业务规模远超其他同行。英迈被天海收购后,将与海航集团在很多方面有合并效应,能够加速开拓中国市场、发展供应链金融、将云服务引入中国、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中国的物联网建设等,前景良好,发展空间巨大。

首先,亚太地区大多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较快,普遍有着比较年轻的人口结构,对快速更新换代的IT产品有很强的需求。中国是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中经济最发达的、人口最多的国家,IT产品需求巨大。英迈1997年就进入中国市场,但在中国开展业务时,作为一家美国公司,与国内公司竞争有很多劣势,目前中国业务收入规模离神州数码、联强国际有较大差距。

英迈被海航收购后,能够以自身的供应链服务能力为依托,借助海航集团和天海投资对国内市场的了解,以及海航集团的全球化物流网络,与天海投资一起发展国内的IT分销市场。同时英迈具有较强的第四方物流管理能力,以轻资产方式将物流各个环节整合在一起提高效率,海航集团有物流资产,海航物流是六大核心产业之一,双方可以形成较好的协同效应,发展国内物流市场。

其次,英迈是全球领先的IT分销商,经营了四十年,拥有一流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和丰富的供应链管理经验,但过去英迈是一家美国公司,欧美等国资本市场非常发达,中小企业融资很方便,所以公司并没有重点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国的中小企业往往面临融资难的问题,供应链金融业务在国内发展前景良好,空间巨大,海航能够帮助英迈在国内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此外,海航能将英迈云服务业务引入中国。云服务是IT产业发展的趋势,国内空间巨大。但出于安全方面考虑,英迈的云服务至今未能进入中国市场。如果中国公司控股英迈,有可能通过核心知识产权的获取和嫁接,将先进的云服务带入中国市场,与中国企业整合衔接,产业前景良好。海航集团旗下也有提供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的专业服务商,对云计算有很高需求,在引入英迈云服务后,这类公司也将受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10 14: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海航3.36亿美元投资孵化了Uber的Rocket Space,幕后推手你肯定不认识

上周,海航集团宣布向美国科技加速器Rocket Space投资3.36亿美元,双方将在中国成立合资加速器。

在资本寒冬中,这桩巨额投资极为引人瞩目。今年3月,海航刚刚成立生态科技集团,在不到半年内,就大手笔投资了看似与其毫无交集的Rocket Space。而这次投资,也让Rocket Space成功跳出了创业公司的通常发展逻辑,在拿到多轮的国际知名投资机构的资金之前,就获得了向国际扩张所需要的战略投资。

这次联姻背后,有着一个隐秘却极其重要的幕后推手,王圃(Ranger Wang)。他既是Rocket Space的天使投资人,也是Skywood Capital的创始人。他的存在,可以说是促成这次联姻的重要因素,而有关这次投资的种种问题,可能也只有他能够解答。
跨境天使牵线海航与独角兽孵化器

王圃在硅谷深耕多年、一直专注于跨境天使投资。2015年冬季,他成功安排了Rocket Space与童甫先生(现为海航生态科技集团CEO)等17位海航集团高层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在短短三个小时的会面中,海航与Rocket Space很快就找到了一个共同兴奋点:Uber。早年,Rocket Space孵化了Uber这只独角兽,而海航则是在2015年10月向Uber中国投资了一亿美金。

当时的气氛,王圃依然历历在目,“大家都很兴奋,海航终于找到了他们所喜欢的独角兽Uber的娘家。在第二天7点的早餐会上,双方就迅速敲定了合作的基本框架。”

Uber只是一个连接点,而这次一拍即合的联姻中,让海航下定决心的关键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这位全程的见证者与推进者表示,Rocket Space连续孵化了16家独角兽,是全球最成功的加速器。未来,它可以作为一个入口级企业来帮助海航发现下一个Uber。同时,海航一直在加速全球化的布局,而Rocket Space一直在给全球超过150家大型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包括维珍航空、百威英博、RBS苏格兰皇家银行等。“Rocket Space在硅谷、伦敦都设立了办公室,它所拥有的资源能够帮助海航在美国、欧洲建立一个庞大的网络,这是单纯投资一家企业所难以实现的布局。” 王圃评论道。

而从Rocket Space的角度来看,他们一直非常重视拓展国际市场,尤其是庞大的中国市场。作为Rocket Space的天使投资人及战略委员会委员,王圃在它进行海外拓张过程中,不仅悉心指导,更牵线搭桥、促成合作。此次Rocket Space与海航在中国成立合资加速器,便是他结合自身优势,成功促成的佳话。

海航集团高层、Rocket Space创始人与王圃在签约仪式现场
外企进军中国市场,如何避免水土不服?

全球化的进程势不可挡。越来越多的美国顶级初创公司渴望,或正在进入中国市场。然而来自国外的科技公司在中国常常难以本土化,在这庞大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由于政策、经营管理方式等各方面原因,如Google、Facebook一般的全球互联网明星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都屡屡遭遇滑铁卢。在王圃看来,主要是以下三方面导致了这些海外科技公司的水土不服。

一是缺少能打硬仗并熟悉中国游戏规则的“土鳖级”领导团队。现在中国市场的竞争环境与硅谷相比同样激烈,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下,需要如滴滴出行程维这样的实干派。

二是决策链太长。在瞬息万变的中国市场环境中,大部分外企中国区CEO常常需要及时作出重大决策。可这些决策,最终仍旧需要经总部的董事会以及律师团审核通过。而这些远在海外的“元老院”成员们,往往对中国市场的情况一无所知,最终导致贻误战机。

三是缺乏本地合作伙伴。外企进入中国后,在美国运营的法则在中国并不见效,同时对政府关系、法律处理、市场特点(如屌丝经济等)等不熟悉,而科技市场又风口太短,难以快速拓展业务抢占市场。

以Uber为例,它已在中国走到了其他科技外企从来没到过的全新高度,可最后Uber中国仍然委身滴滴出行。王圃分析,Uber中国本地化的核心三人小组团队,以及Uber总部的充分授权,值得所有想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初创公司学习。然而,Uber进入中国的进程中还是缺少了最后一块关键拼图——一个强有力的本地合作伙伴。另外,他指出,Uber进入中国实际上整整晚了18个月,错过了中国市场拓展的绝佳时机。

“如果能提前完整布局,早日进入中国,这场战争可能是另一种结局,”王圃说。

所以他在帮助美国科技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时,极其注重提前布局,并致力于帮助他们找到可靠的中国搭档。除了这次帮助Rocket Space联姻海航,他之前还曾在帮助另一家硅谷著名孵化器Plug and Play进入中国时,促成了他们和央企招商局集团的战略合作。

“没有找到一个本地合作伙伴,没有提前的布局,使得这些外企空有一身武艺却难以施展拳脚。所以要系统化、接地气、有合作伙伴地布局中国市场。”王圃总结道。  

致寒冬中的投资人与创业者

大环境影响下,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今年投资人们出手都十分谨慎。而这次3.36亿美元这样巨大的投资金额,震动了业界。实际上,资本寒冬恰恰提供了一个大浪淘沙的机会,让好企业的价值凸显出来。而这一次,Rocket Space、海航集团、Skywood Capital就成功通过三方合力,打破了资本寒冬的禁锢。

对于那些还在观望状态的投资人,与惴惴不安的创业者,王圃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1. 对于投资人:保持独立判断,重视投后服务。

寒冬并不意味着机会全无。在这种时候,VC们仍需要加深对行业的了解,在风口来临之前进行更多的研究、分析与服务,切忌跟风投资,需要保持自己的独立判断。

“投资并不是天女散花,这样会失去专注性”。早期天使投资人在寒冬季节应该更加重视投后服务,而不是简单的寻求“接盘侠”,应该和背后依托的LP资源进行高频互动,促成更有实效的交易。Rocket Space能跳过中间阶段直接找到海航的战略投资,便是一个极佳的案例。

2. 对于创业者:耐得住寂寞,保持初心。

当市场环境不好时,应该减少路演等活动,将宝贵的时间花在产品研发与运营上,保持创业的专注。同时,王圃希望创业者们时刻牢记创业的初心与艰苦奋斗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公司快速成长,回归商业本质。

事实上,当年孵化Uber的Rocket Space曾有机会投资Uber,但它并没有这样做。因为在资金、精力有限的情况下,CEO Duncan Logan发挥了苏格兰人的务实精神,面对诱惑,也坚持保持帮助初创企业成长的初心。这样一种保持纯粹的精神,最后也被证明将帮助公司走得更远。


跨境投资正当时

这次海航与Rocket Space的牵手,再一次证明了越来越多的中国资本有出海的需求,同时,海外初创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需求也日益迫切。跨境投资机构作为一个中间者,在创投圈的地位也不断提升。

在海航与Rocket Space联姻中充当重要推手的Skywood

Capital,便是一支创立于2015年,同时拥有美元与人民币的双向跨境基金,其中75%的资本投向美国,25%的资本投向中国。

不过随着业界越来越多的跨境资本涌现,并不断从幕后走向台前,如何才能打造一支成功的跨境基金?如何才能保持商业的真正对接与落地?王圃表示Skywood Capital所具有的两项优势回答了这些问题。

一是专业的投后服务。

与其他跨境天使投资机构不同的是,Skywood

Capital将50%的时间花在了投后服务上,为初创公司提供深入的培训,帮助被投企业更好地适应中国环境。

这样的打法最终被证明是有效、成功的。Rocket

Space创始人及CEO Duncan Logan不仅在合作消息公布前,亲自写信向王圃表示感谢,并公开表示虽然钱很重要,但“企业家应该找付钱之后仍然更加努力提供服务的投资者,对于Rocket Space,王圃和Skywood Capital就是这样杰出的投资者。”

二是搭建大公司与初创公司的高效沟通渠道。

实际上,除了投资业务,Skywood Capital同时在向国内75家大型公司提供战略咨询服务,如58同城、易到用车、宝驾租车、体育之窗等。


在王圃看来,这是Skywood Capital最独特的优势。Skywood Capital先为中国的大型企业进行战略规划,在深入了解了大企业的需求后,再帮助他们寻找符合其战略的海外高科技初创企业。在重点锁定了未来中国企业所需要的美国初创公司之后,通过资本的方式先行介入,等这些美国初创公司成长到足够成熟时再对接到相关的中国大企业,真正实现了跨境投资的联姻与落地。

这次Rocket Space与海航的战略合作,便是Skywood Capital上述战略思路的一个印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25 19:27 , Processed in 0.050646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