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逸雪霁蓝

2025年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杭州经济城建发展综合(禁止政治人事讨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携手培养全球数字贸易人才 高校共襄数贸会-数字贸易人才校企国际合作对接会在杭举办

        在数字贸易重塑全球经济格局的当今,人才成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期间,由浙江省商务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执行落地的“数字贸易人才校企国际合作对接会”,于9月28日下午在杭州圆满举办

       作为数贸会聚焦“产教融合、国际协同”的核心活动,本次对接会有来自浙江省商务厅、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的政府领导、国际组织负责人、境外政商代表、国内外高校专家、数字贸易领军企业家及行业协会代表400余人,其中参会企业142家,参会高校及科研院所102家,活动配套30个特色科教人一体化展位区,参展人数超2000,围绕人才培养、标准共建、项目合作、需求对接四大维度展开深度交流,交出一份成果丰硕的“数字贸易人才答卷”。

       活动现场,专家云集,聚焦数字贸易人才培养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数字贸易的竞争本质是人才竞争,其“技术前沿、领域广泛、全球化属性强”的特点,决定了人才培养必须打破“校地壁垒、国际界限”。当前浙江正推进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迫切需要高校、企业、国际机构协同发力——高校需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大职能,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企业需释放需求、参与培养;国际平台需搭建通道、共享资源,最终构建“政校企研+国际合作”的人才培育生态,实现“产业强配套人才培育工程”,为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对接会集中发布了多份重磅成果,不仅为数字贸易人才领域提供精准“数据参考”与权威“标准指引”,更以实打实的成果输出,为数字贸易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筑牢支撑根基。

       在专题交流环节,宇树科技发布《全国智能机器人行业人才需求专题报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发布《通用 CAE 仿真可视化软件 iGameVis 及关键技术报告》。两份报告基于行业调研数据,从“技术应用场景”“岗位能力要求”“区域需求分布”三大维度,剖析数字贸易细分领域人才培养痛点,为高校调整专业设置、企业制定招聘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在专家分享环节,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技能发展、应用技术与创新中方工作组组长-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国际联盟理事长刘振英,围绕“‘金砖 +’国家合作成果为中国院校企业出海赋能”主题展开深入分享。成果展示环节,金砖全球远程就业平台完成签约,该平台由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国际联盟与浙江省商务人力资源交流服务中心有限公司联合搭建,进一步拓宽数字贸易人才的国际就业通道,为金砖国家及全球数字贸易领域的人才与企业构建起高效对接的桥梁

       会上还发布了人才需求清单。吉利、安恒信息等3家数字贸易龙头企业及平台机构,集中发布了“名企优岗”,涵盖数字技术研发、跨境运营管理、合规风控等岗位;中非桥、杭州电商研究院推出“拉非客”青年人才路演,为国内外人才“出海发展”提供精准指引。

       本次对接会延续 “立足长效、建强载体” 的思路,通过 “签约、项目推介”,将短期合作转化为长期机制,全面覆盖 “共建人才教育国际合作机制、共建数字贸易人才培养平台、共建数字贸易全生态服务系统” 三大目标,同时推动创新产教融合模式,助力行业技术应用创新转化,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现场还进行了院士项目签约。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胡军与国家级海外人才、南非科学院院士、非洲科学院院士刘歆颖,就人工智能辅助电子燃料合成工艺设计项目进项签约,推动前沿技术与人才培养结合。会上,一批高水平国际合作项目落地,成为本次活动的“亮眼成果”。包括浙江师范大学与桑给巴尔大学签署共建“中文 + 3D 技术人才培养合作”及设立“浙江 — 莫桑比克智慧农业丝路学院”等项目,推动数字贸易人才培养“国际化”与“本土化”深度融合。

       本次对接会既是浙江推进“数字贸易人才建设”的具体实践,也是数贸会“链接全球资源、赋能产业发展”的重要体现。未来,将持续发挥数贸会数字贸易人才智力合作专委会共建共享平台作用,推动“产业工坊实质运营、国际项目落地见效、人才供需精准匹配”,创新产教融合模式,跨区域汇聚产教资源,为全球数字贸易人才培养贡献“浙江经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杭州)短视频基地AI生产实验车间运营中心开园,富阳“视”界又添生力军

       9月27日下午,作为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系列活动之一,国家(杭州)短视频基地AI生产实验车间运营中心正式开园,同时举行生态合作系列计划发布活动。国家(杭州)短视频基地AI生产实验车间运营中心作为基地业态战略布局下的又一园区,地处富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银湖科技城,目前已建成1000平方米展厅和3万平方米产业空间。开园后,将以精准的项目招引、企业培育、人才服务,培育AI短视频产业生态,为全球头部企业与顶尖人才集聚杭州、落户富阳,共同打造数字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创造优越条件。

       在意向入驻签约环节,国家(杭州)短视频基地AI生产实验车间运营中心迎来了“新人”落户,5家企业完成落地签约,进一步增加了国家(杭州)短视频基地的人才储备厚度,助力杭州在短视频生态的影响力持续攀升。

       活动还发布了国家(杭州)短视频基地AI生产实验车间运营中心首批生态合作伙伴,多方将共同推进技术创新与市场潜力深度融合。现场,国家(杭州)短视频基地AI生产实验车间运营中心与总部位于富阳的轩晔数字科技首次展示了“Deep Emotion”影视AI大模型。该模型具备0.1mm面部精度、影视级光场与生成式人物面部微表情完美还原能力,代表了视频生成领域的尖端水平。

       轩晔数字科技负责人许博宇介绍,“Deep Emotion”影视AI大模型借助了视频生成领域最先进的扩散理论,增强了人脸一致性、表情复刻、光影复刻以还原表演张力,换脸后的视频更加真实自然,且可节省80%以上的制作周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智创潮 AI杭州”国际时尚工程师创新发展大会在临平举办

       9月28日,国际人才学术产业交流会(数字时尚)暨“智创潮AI杭州”国际时尚工程师创新发展大会在杭州临平艺尚小镇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支持举办,聚焦数字时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汇聚450余位国内外知名学者、企业领袖、设计师与行业专家,共同探讨数字时尚产业新趋势、新路径。

       作为大会重要成果,临平区正式推出数字时尚“三位一体 两新融合”人才发展创新单元。该单元不仅是临平探索产教融合、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省市委关于“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部署要求的具体行动。它聚焦数字时尚的创新发展与核心竞争力提升,以创新单元为载体,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在临平集聚与融合。

       临平区数字时尚创新单元以艺尚小镇为核心实施区域,联动艺尚创谷、云尚工园、意法轻纺城等产业区块,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形成“一核多点、要素集聚、功能互补”的创新单元空间布局。率先构建有特定物理空间、扎实产业基础、紧密校地合作、完备培养体系的“四有”创新单元,实现“人才共育共引共享、创新场景共建、科技成果共生”。创新单元通过构建“高校+企业”“平台+产业链”“政 府+市场”三网协同机制,系统破解人才培育与产业融合难题。

       现场,浙江理工大学与临平区签署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备忘录,意大利卢索服装学院与意法集团共建时尚人才联合培养基地,推动校地合作从“单点对接”迈向“系统共建”。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院长崔荣荣表示:“创新单元突破传统产教融合瓶颈,真正实现以产业需求牵引科研攻关、以科研反哺教学、以教学赋能人才成长。”大会还同步举行首批“五艺”时尚工程师颁奖、杭州市首批区县工艺美术师颁证、“设计师能力认证中心”授牌等仪式,展现出临平在“本土培育+国际引进”双轨人才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的实质性进展。

       国际合作成为本次大会又一重要成果。艺尚小镇与柯林斯咨询公司签订国际项目合作协议,未来将在国际人才引进、品牌咨询、时尚教育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数启新潮・尚通全球”数字时尚出海启航环节,亚马逊全球开店、利沃斯集团等国际平台携手临平共同启动全球市场推广计划,标志着临平数字时尚产业驶向全球新蓝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柯林斯咨询公司创始人、清华大学杰出客座教授、上海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首席创意官西蒙·柯林斯表示,本次合作将聚焦时尚产业的创新与AI技术融合,依托临平的产业基础与全球网络推动更多新项目落地。“AI的发展速度远超我们的理解,每次谈到它时,往往已经落后于现实。要在竞争中取胜,设计师必须学会把AI作为工具,用它加速实现创意,而不是单纯依赖它。真正优秀的设计师,不仅要有设计才华,更要懂得如何与AI结合,提升效率和创造力。”他认为,临平时尚产业的优势不仅在于技术配套,更在于从业者的敬业精神与热情,这将是推动国际合作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意法轻纺城同样是临平国际化人才生态的一张亮眼名片。如今的意法轻纺城不仅是全球面辅料采购中心,更是青年设计师实践成长的理想平台。在与江西服装学院建立人才培养基地的同时,与意大利卢索服装学院签署时尚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备忘录,整合高校科研能力与本土供应链,打造“教育—研发—生产—销售”四位一体创新综合体。目前,这里已吸引百余家原创设计师工作室入驻,真正形成了一站式全产业生态圈。

       大会还设立了三大分会场,分别聚焦“AI+时尚设计”“时尚人才培育”和“AI+智能生产”三大主题,组织数字时尚企业与院校专家、行业协会负责人开展互动交流,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共同探索时尚产业协同创新的未来路径。“我们不仅要建设数字时尚人才高地,更要通过创新单元链接全球资源,使临平成为数字时尚领域的国际枢纽。”临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临平数字时尚产业的主阵地,艺尚小镇已构建起贯通国内外的产教融合平台。在校地合作方面,艺尚小镇与浙江理工大学共建浙江省时尚创新现代产业学院,推动研究生联合培养,并依托“中国艺·尚大集”等项目开展智能设计、材料开发等实战教学,每年联合培养研究生50人以上,培训学员超600名。

       在国内资源链接方面,艺尚小镇积极链接北京服装学院、东华大学等顶尖时装院校,开展人才互聘、项目共研。在国际合作方面,小镇与法国时尚学院、意大利马兰戈尼学院等机构共建中法时尚工程师基地,实现中外设计师互派200余人次,持续提升中国时尚的国际影响力。

       以本次大会为起点,临平区将继续深化“AI+数字+国际”三轮驱动,加速时尚产业从“传统制造”向“AI智造”与“智能创造”升级,推动“杭派女装”新质发展,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时尚产业人才生态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速度!从“不可能”到4周交付,纳境科技领跑超表面光学产业化浪潮

       在半导体行业里,12到16周的交付周期曾是大家默认的“行规”——设计、加工、组装,每一步都得按部就班,急不来。可就在这样的行业惯性里,纳境科技硬生生把这个周期压缩到了4周。这份“快”,不是简单的赶工,而是靠超表面光学交付工艺的创新突破,在行业里立起了一块新的效率标杆。

       能做到这份“颠覆”,背后藏着纳境对技术的死磕:他们把半导体的CMOS兼容工艺和晶圆级光学工艺拧成了一股劲。要知道,这套交付流程牵涉前后道多个工艺环节,每个环节都得严丝合缝,“难度大、站点多、周期长”,过去行业里没人能打破这个困局。而纳境一边在超表面光学领域扎深根练硬功,一边拉上12英寸产线、后道加工产线做“盟友”,才终于打通了从设计到交付的“快速通道”。

       9月28日,潮新闻记者走进位于杭州天目山路的纳境科技,和公司CEO龚永兴、副总经理钟滕慧聊起了这份突破背后的故事——有压力,有坚持,更有对未来的笃定。

       在科技行业,“快”往往意味着抢占市场的先机。纳境早就摸透了这个理,他们和国内55nm光刻线等半导体供应链伙伴绑紧了合作,搭起了一套“自己能掌控”的供应链体系——这也是4周交付能落地的关键。“以前我们对外部供应链依赖程度较高,某种程度上,只能等着,心里没底。”龚永兴想起过去,语气里还有些感慨。真正的转折,来自上个月一笔客户的紧急订单:“那单业务,连客户自己都觉得‘不太可能’,我们却咬着牙接了。”

       接下订单后,纳境彻底打破了“只提需求、不管过程”的老办法。他们派团队扎进供应链的每个环节,和4家供应商拧成一股绳:白天围着产线对接工艺细节,哪个环节卡壳了,当场坐下讨论解决;晚上开视频会同步进度,哪怕加班到深夜,也得把当天的活儿清完。就这样连轴转,从定方案到交货,总共才用了一个多月,其中实际加工周期就只有4周。“上周五(26日)刚把货交出去,客户拿到手时,都不敢相信这么快。”龚永兴说这话时,眼里带着点藏不住的骄傲。

        这份“客户要什么,我们就尽全力做到”的劲,在消费电子这种快节奏行业里格外吃香。副总经理钟滕慧笑着补充:“客户选我们,不只是看中技术,更因为我们团队靠谱——不推诿、不敷衍,有问题一起扛。”如今,这条高效的供应链,成了纳境手里的“硬底气”,让他们在竞争中稳稳攥住了主动权。

       交付快了,纳境的技术也终于从实验室里“走”了出来,实实在在落地到了大家的生活里。回顾今年年初,他们拿下全球首个近红外领域的千万级量产订单,不仅证明了超表面技术能大规模生产,更让行业看到了它的潜力:原来这门技术,能真真切切用在我们的日常里。

       在消费电子领域,纳境已经和国内手机头部厂商建立了合作,成了业内第一个把超表面技术用在手机可见光项目上的企业。他们一起研发的“超小型摄像头”,很快就要用在下一代手机的前摄上。以后大家用手机,不仅更薄了,摄像头也更隐蔽,功能更全了,揣在口袋里更舒服。接下来,他们还打算推进后摄的项目,让手机整体更轻薄,更强大。

       除了手机,纳境和国内一线大牌手机厂商合作的结构光项目、人脸识别项目、折超混合项目也在稳步推进。按照计划,搭载这些超表面技术的手机,未来两年内就能和大家见面。这也意味着,超表面技术终于正式走进了主流消费电子的核心供应链,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


纳境科技产品结构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而纳境的脚步,远不止于手机。作为全球超表面光学技术的领先企业,他们的业务已经覆盖了IoT、机器人、车载、XR、光通信等多个领域,和不少行业头部企业都达成了合作。钟滕慧透露,今年下半年,他们还有个小目标:拿下全球某领域领先的量产订单。“要是能成,今年的市场布局就真的圆满了。”一句话,道出了纳境在商业化落地里的十足底气。

       从全球来看,超表面技术正站在“爆发”的前夜。首家纯超透镜公司MetaOptics Ltd.成功上市,美国Metalenz和意法半导体深度合作——资本市场和行业巨头都在往这条赛道上挤。而在这场全球比拼里,纳境已经稳稳站在了第一阵营

       和国外同行比,纳境的优势不只是技术够前沿,更在于“快”得离谱:30天左右的交付周期,远快于行业平均水平,连国外客户都忍不住惊叹:“这根本不可能做到!”龚永兴笑着说:“国外的终端客户通过合作伙伴跟我们说‘你们这效率,在我们这儿至少要3个月’,对我们特别认可。国庆节后,合作伙伴还要专门来杭州拜访我们团队,想好好聊聊接下来如何深化合作。”

       这份认可的背后,是纳境在技术上的“不满足”。他们没停下研发的脚步:一边优化现有技术,让产品更稳定、成本更低;一边已经启动了下一代产品的研发,瞄准的都是国外还没开始做的领域,比如能让设备体积再减一半的平面化光学系统,还有能让光学反应更快的“AI+超表面芯片”结合技术。“我们就是想一直往前跑,把技术差距拉得再大一点。”龚永兴的话里,满是坚定。

       亮眼的成绩也让纳境收获了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誉:“光学工程前沿交叉优秀成果”“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浙江省最具投资价值创新企业”……

        上周,公司荣获杭州市“新雏鹰”企业认定,团队在欣喜之余,也深感肩上的责任更重了。这代表着官方对纳境研发能力的认可,也意味着更要把技术做扎实。钟滕慧说,现在团队满脑子都是 “做好准备,接住更大的市场机遇”:一方面继续提升量产能力,把近红外、可见光这些细分领域的优势抓得更紧;另一方面加快开拓新的研发方向,和更多终端厂家合作,摸索更灵活的商业模式。

       按照纳境科技的规划,未来公司会一直以超表面技术为核心,拓宽应用边界,目标是打开一个千亿级的市场。但这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要让超表面技术真的“改变行业,更改变生活”。未来,那副能实时翻译的AI眼镜,或是在雾天确保行车安全的光学系统,其技术内核,都源自纳境今天的每一步坚持。而他们正在做的,就是让“无处不在的智能光学”,慢慢融入每个人的生活里。

纳境科技产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2025国际人才学术产业交流会(生物医药)在钱塘启幕

       9月28日,2025国际人才学术产业交流会(生物医药)在杭州市钱塘区开幕,100余名来自全球各地的专家学者、产业领袖及国际组织代表,齐聚杭州医药港,以为期两天的深度对话与思维碰撞,共襄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盛举,为杭州乃至浙江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全球新动能”。作为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的主体活动之一,本次活动由杭州市 委人才办、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杭州钱塘新区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

       本次生物医药专场交流会,是杭州深耕生命健康领域、链接全球创新资源的重要实践。活动得到法国健康科学研究院、新加坡科技局、欧盟EURAXESS、玛丽・居里学者华人学会等国际组织,以及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高等研究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交流会设置主题报告、未来产业国际合作启思会、研讨会、项目路演等多场平行活动,既有前沿学术研究,又有产业市场实践探索,着力推动人才、学术和产业的深度融合。

       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党 委书 记、副所长高军,钱塘新区党工委委员,钱塘区委常 委、组织部部长李丰分别致辞。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李佳、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林烁儒、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相关处室负责人茹志涛出席。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主力军,始终以创新为核心引擎驱动发展实践,在基础科学突破、核心技术攻关、科技赋能产业等方面硕果累累。

       孤独症AI智能体、类器官AI成像分析仪与类器官自动培养仪、ASD眼动筛查系统+VR认知康复训练系统……大会展示了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及上海药物研究所在生物医药领域的近期成果,让与会者深切感受到了科技创新的澎湃动力。开幕式现场,一系列紧扣时代脉搏的学术报告依次呈现,为与会者带来一场思想盛宴。Jean-Pierre ARMAND、胡晔和李惠光三位教授分别就中药的全球化、精准时代的分枝杆菌诊断体系构建及医疗人工智能的科技创新与转化等议题,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

       开幕式后,大会进入报告环节,三位国际顶尖专家带来前沿分享。本次会议为全球生物医药领域学者、企业与机构提供高水平交流平台,促进学术、产业与人才间的国际链接与合作创新,据悉,本次活动还将设中法前沿诊疗技术研讨会、未来赛道产业国际合作启思会、FIND HZ国际青年学者职业发展思享会、“教科人一体化” 高质量发展分会和高层次人才项目路演等系列活动。

       黄博士来自瑞士,主要从事合成生物学的研究,“能借此机会与来自全世界各个不同领域的相关学者交流,了解杭州以及钱塘的人才政策,让我感觉收获满满。”他期待在钱塘浓厚的创新氛围中,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推向产业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累累硕果的背后,离不开钱塘区对生物医药人才生态的精心构建。近年来,钱塘区大力布局产业空间、优化扶持政策,创新构建了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金融链和服务链“六链融合”的产业发展模式,致力打造“热带雨林式”产业生态。

       大会迎来了浙江省首个核酸药物产业集聚区——杭州核酸药谷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为打通“科研-转化-产业”链路,华睿投资、普华资本、凯泰资本与钱塘区和达产业基金强强联手,共同组建了总规模达10亿元的核酸药物专项基金矩阵并完成现场签约。该基金矩阵致力于以资本合力赋能科学家与创业者,助力杭州核酸药物产业跻身全球前沿阵营。

       人才培养与产学研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基石。会上举行了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授牌仪式,深化科研院所与产业界在人才共育方面的合作。凌科药业、领业医药、联川生物、嘉因生物、中肽生化等5家医药港优秀企业成为首批基地代表。

       合作无国界,智慧济天下。会上,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所携手浙江省肿瘤医院,与新加坡科技局生物信息研究院签署《中新健康领域科技合作备忘录》,将在数字病理等领域展开合作;同时,与法国健康研究院共同启动组建“中法前沿诊疗技术国际研究网络”,在法国健康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欧洲处支持下,杭州医学所及其他兄弟所将与法国健康研究院构建开放且聚焦前沿的多边合作平台。

       接下来,钱塘将依托现有生物医药产业生态优势,积极搭建平台,强化政策支持,提供优质服务,聚力推动人才发展创新单元建设,加快打造生物医药创新高地、成果转化中心和特色产业集群,为进一步擦亮“中国医药港”产业地标提供战略支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地表最强”,我国超重力实验装置启动核心设备

       9月29日,由浙江大学牵头建设的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简称“杭州超重力场”,英文简称“CHIEF”)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核心设备启动会举行。该设施将营造超过地球重力千百倍的“超重力场”,实现“时空压缩”效应,为一系列研究提供关键支撑。

       杭州超重力场建设有重载机(CHIEF1900)、高速机(CHIEF1500)、模型机(CHIEF1300)三台离心机主机,是浙江省建设的首个国家大科学装置。本次启用运行的CHIEF1300是目前全世界容量最大的离心机。一同亮相的还有超重力团队自主研发的超重力单向振动台、深海高压温控实验装置、造波造啸及重力流试验装置、超重力定向凝固熔铸炉、500公里/小时高铁路基动力效应装置、超重力高压高温装置等试验装备,用于模拟超重力环境下的深海深地、材料、交通等多学科场景

       科学家通常将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9.8 m/s²称为常重力,小于它时称为微重力,超过时称为超重力。飞机剧烈爬升时产生的压迫感,汽车瞬间启动产生的“推背感”……超重力体验不仅广泛存在于生活中,其在科学研究中更有着突破现有认知边界的价值。

       超重力离心机正是通过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模拟出百倍、千倍于地球重力的“人造重力场”。得益于极端重力条件下产生的缩尺效应、缩时效应、能量强化效应,能够使得研究人员探寻岩土体崩塌、地质演化、材料强度、行星形成等一系列物质规律。基于超重力环境的实验装置是重大工程防灾减灾、深地深海资源开发、地下空间利用、新材料研制和地质过程研究等领域重要的科研利器

       CHIEF目前共有18套自主研制的能够再现多物理场极端环境的机载实验装置,其中6台国际首创,12台达国际领先水平,全面支撑起多学科交叉研究。这种试图在高速运转的离心机上开展动态变化、多因素作用的实验,陈云敏院士生动形容,就像是“让孙悟空在离心机里翻筋斗”。

       地球重力场的加速度约为9.8米/平方秒,称为常重力场,超过这个数值就称为超重力场。例如坐过山车时人承受的最大加速度会达到常重力的2倍,航天器发射时加速度可达常重力的4至5倍,太阳上的重力场是常重力的28倍,而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离心机主机的超重力最大将达到常重力的1500倍。

  “超重力场中,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能以很小的尺寸、极短的时间,再现真实世界中的重大灾难、地质演化、极端环境。”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陈云敏说。例如,在100倍常重力的实验中,100米的真实物体可以“缩尺”至1米,100年的污染物迁移过程可以“缩时”至3.65天。这种“时空压缩”效应,将为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开展、重大工程新技术研发和验证、物质科学前沿发展等方面提供关键支撑。

       “CHIEF1300”的主机室是一间占地约230平方米的圆形地下室,位于中央的离心机就像是一个能够高速“自转”的巨型“天平”。工作时,半径长约6.4米的转臂将带动实验装置高速旋转,速度越快,离心力越大,当离心加速度超过地球常重力,就形成超重力场。目前,该离心机的超重力场已调试运转至验收指标,可实现常重力的10倍到300倍。

  “为了令装置提供丰富且稳定的超重力环境,更广泛地支持不同学科的需求,我们特别采取了深基坑、低气压机室、液冷壁技术等一系列方案,保障主机的高质量运行。”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总工程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凌道盛说。



9月29日,工作人员通过模拟制备离心机安全监控系统管理设备运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机载实验装置与核心设备:

       造波造啸及重力流实验装置-该装置由波浪模拟系统和海啸及重力流模拟系统两部分组成,可用于模拟原型4m高波浪,20m高海啸与海床相互作用和近岸海床设施失稳过程,以及高度10m、流速10m/s的海底重力流运移和侵蚀海床过程,旨在揭示波浪下海床土泥转化、海啸爬升形态演变及重力流运移和致灾机理,为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与深海能源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深海高压温控实验装置-该装置能真实模拟原位水合物开采过程,通过实时、快速、精确测定模拟对象的温度场、应力场、变形场、渗流场等参数,研究开采过程中天然气水合物相变过程,以及由此导致的塌、漏、堵等海床-井管系统灾变机制,为高效、安全开采深海天然气水合物提供科学支撑。

       超重力振动台-我国强震频发、损失巨大,给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与运维带来了挑战,而超重力振动台被认为是研究百米尺度复杂场地地震动演变规律与岩土体致灾效应的唯一有效手段。该设备振动能力达到120 g·t,建成后将是国际上有效负载最大、振动能力最强的超重力振动台,可揭示9度(烈度)单向地震动下百米级复杂场地的地震响应与灾变规律,为发展震害评估与抗震设计方法、保障基础设施抗震韧性提供科技支撑。

超重力定向凝固熔铸炉-在超重力等环境的多重作用下制造的合金材料晶粒更细、致密度更高、偏析度更小,成为性能优异的工程材料。该设备最高温度1600℃,最大通气流量70L/min氩气。基于超重力强化密度差产生的相分离效应,通过超重力、温度、通气流量等因素调控固-液界面前沿溶质对流及温度梯度,实现控构和控性,为制备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创造了条件,对凝固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500公里/小时高铁路基动力效应装置-浙江大学研制的新一代高速铁路路基动力效应试验装置能已建成并进入调试试运行阶段,列车运行速度达500km/h,列车轴重达40吨,具备模拟目前国内外所有高速列车对路基的加载能力,建成后将为我国时速500公里高速铁路的路基设计与建造关键技术提供技术验证,并为适应极端地质和极端气候条件的高速铁路新技术研发提供重要的试验平台。

       超重力高压高温装置-500T级高温高压装置主要结构包括500T压机+活塞-圆筒/多面砧压腔,适用于ZJU400离心机和CHIEF-1300模型机。活塞-圆筒压腔主要由支撑隔板、上托盘、压力盘、活塞和底座组成。通过活塞对碳化钨内部的样品进行加压,通过循环冷却水对压力盘和相关部件进行冷却,维持系统长时间稳定性。目前超重力活塞-圆筒型压机在120g超重力场实现最高1500℃-3.2 GPa温压条件。

       三轮驱动创新研究数智中心-数智中心通过监测离心机全生命周期运行状态,构建服役性能退化与风险预警模型,保障离心机运行安全、稳定、高效;通过融合超重力实验、数值模拟、现场原位监测等多源数据,实现了“超重力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数据模型”三轮驱动创新科研范式,并初步取得成效。以滑坡灾害人工智能预测为例,与一般人工智能模型相比,融合三轮数据的人工智能预测模型准确率从80%提升至90%。


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启动的首台离心机主机“CHIEF13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DeepSeek-V3.2-Exp发布并开源,公开新稀疏注意力机制DSA,API价格腰斩

       9月29日,DeepSeek-V3.2-Exp模型正式在Hugging Face平台发布并开源。DeepSeek在官方微信号介绍表示,该版本作为迈向下一代架构的重要中间步骤,在 V3.1-Terminus 的基础上引入了团队自研的 DeepSeek Sparse Attention (DSA) 稀疏注意力机制,旨在对长文本的训练和推理效率进行探索性优化与验证。这种架构能够降低计算资源消耗并提升模型推理效率。

       目前,华为云已完成对 DeepSeek-V3.2-Exp模型的适配工作,最大可支持160K长序列上下文长度。

       DeepSeek Sparse Attention(DSA)首次实现了细粒度稀疏注意力机制,在几乎不影响模型输出效果的前提下,实现了长文本训练和推理效率的大幅提升。为了严谨地评估引入稀疏注意力带来的影响,DeepSeek-V3.2-Exp的训练设置与V3.1-Terminus进行了严格的对齐。在各领域的公开评测集上,DeepSeek-V3.2-Exp的表现与V3.1-Terminus基本持平。有效性得到了初步验证。

       随着新模型服务成本的显著降低,DeepSeek 同步采取了重磅举措:大幅下调官方 API 价格,降价幅度超过 50%,新价格已即刻生效。目前,官方 App、网页端和小程序均已同步更新至 DeepSeek-V3.2-Exp 版本。DeepSeek 现已将 DeepSeek-V3.2-Exp 模型在 Huggingface 和 ModelScope 平台上全面开源,相关论文也已同步公开。

       作为一款实验性版本,DeepSeek 认识到模型仍需在更广泛的用户真实场景中进行大规模测试。为便于开发者进行效果对比,DeepSeek 为 V3.1-Terminus 版本临时保留了 API 访问接口,且调用价格与 V3.2-Exp 保持一致。该对比接口将保留至北京时间 2025 年 10 月 15 日 23:59。

       此外,为支持社区研究,DeepSeek 还开源了新模型研究中设计和实现的 GPU 算子,包括 TileLang 和 CUDA 两种版本。团队建议社区在进行研究性实验时,优先使用基于 TileLang 的版本,以便于调试和快速迭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9-29 23:23 , Processed in 0.049855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