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anson908

[经济论道] 2025年武汉产业经济城建新闻综合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20 13:29:28 | 显示全部楼层
a5365800 发表于 2025-2-20 06:51
 据IT之家消息,华中科技大学官网日前更新教师个人主页信息,此前在美国苹果公司任职的王寰宇博士加盟 ...

华科大最近连续引进、回归三个大牛了——

本科毕业6年半,李钦宾任华科大教授、博导,另有2位业界大咖也已任华科大教授、博导

极目新闻 2025-02-20 10:08



2月20日,极目新闻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教师主页获悉,此前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员的李钦宾已于今年1月起担任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据官网资料显示,李钦宾,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2018年6月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2022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并曾分别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担任博士后和研究员。



李钦宾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布式学习和大模型系统,获得谷歌博士奖研金、CCF-A类期刊TPDS最佳论文奖、CCF-A类会议VLDB最佳研究论文提名、CCF-A类会议SIGMOD最佳作品提名及PREMIA最佳学生论文金奖,入选2024年全球前2%科学家榜单,谷歌学术引用量超过4000,其中三篇一作论文引用量超过1000。开源系统在Github上共获超过3k个star和500个fork。



李钦宾

新闻多看点
有2位业界大咖也已任华科大教授、博导


据华中科技大学官网教师个人主页更新信息显示,华为6级专家及公司首批任命科学家成员宗良佳已于2025年1月回归母校,出任华中科大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宗良佳,2006年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11年于华中科技大学获物理电子学博士学位。2011年11月加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历任研究工程师、高级研究工程师、主任工程师、技术专家、实验室主任等岗位,是华为6级专家及公司首批任命科学家成员。



宗良佳


截至目前,已发表学术期刊及会议论文50余篇,包括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等顶级期刊以及OFC、ECOC等行业顶会。申请发明专利100余项,其中已授权59项(包括16项美国专利),并两次获得华为公司专利领域最高奖项“华为公司十大发明”。主导的全光交换技术研究工作,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产品落地,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并因此获得华为ICT研究领域个人最高奖项“为先奖”。

宗良佳博士长期致力于全光交换领域的研究工作,内容覆盖光交换架构设计、核心光学模块、光交换芯片及算法等各个方面,多项技术实现行业领先或业界首创。其中包括:提出并实现业界首个可商用的偏振无关硅基液晶(PI-LCoS)光芯片,相关成果入选华为公司年报(2023年);带领团队成功研制超宽谱一体化波长选择开关(WSS)样机;实现业界端口数最高的上下波MxN WSS样机以及全波NxN WSS样机等。在学术兼职方面,担任ACP、CLEO-PR等国际会议的技术委员会TPC成员,以及“光电自主感知”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宗良佳博士于2025年1月正式加入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学院。作为光交换研究团队负责人,将以全光交换为核心底座,在国家战略布局的“东数西算”“全光数据中心”“星空通信”“光计算”等方面展开研究。同时将致力于培养产学研一体化的综合型人才,构筑学术、产业连接的桥梁,推动前沿技术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

另据华中科技大学官网教师个人主页更新信息显示,此前在美国苹果公司任职的王寰宇博士,已经回国加盟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担任教授、博导。



王寰宇


王寰宇2014年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硕士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2021年博士毕业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博士研究方向是集成电路硬件安全设计及其EDA自动化,博士导师是Mark Tehranipoor教授(IEEE/ACM/NAI Fellow,UF ECE系主任,Intel杰出讲座教授)。曾先后在美国劳伦斯国家实验室、美国高通公司、美国新思科技等公司工作实习。2021-2024年就职于美国苹果公司硅谷总部,从事高性能低功耗CPU设计。以唯一第一作者在IEEE TCAD、IEEE TVLSI、IEEE/ACM ISLPED等知名计算机工程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十余篇,已获授权美国专利2项。曾担任IEEE TC、IEEE TCAD、IEEE TVLSI、IEEE HOST等多个知名计算机工程期刊和会议审稿人。曾参与美国DARPA、NSF等多个科研项目,项目金额超$800万美元。参与研发3款苹果M系列芯片,其中全球首款3nm苹果M3系列芯片和苹果M4系列芯片已发布上市。


极目新闻综合自华中科技大学教师主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0 13: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00后放话,要“超越雷军”!

长江日报 2025年02月20日 11:02 湖北


18岁就赚到人生第一个100万,

初中自学编程斩获头部大厂青睐,
23岁创业收获百万用户
……

在武汉光谷,
一家员工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企业
正在用AI模型向世界发起冲击!





模态跃迁由一群“00后”的大学生组成。记者高勇 摄



“超越雷军!”当这样4个字出现在路演现场的大屏幕上时,现场爆发出一阵笑声,20岁出头的常元和既兴奋又略带紧张。此后的多场路演,这张PPT都作为结尾。



路演时,团队毫不掩饰展露雄心:超越雷军。



数月后,在与武汉大学“雷军班”学子座谈时,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对此回应:“一位武大的学弟说,他的梦想就是超过雷军。我看过后我挺高兴的。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要高过一浪。”




常元和的朋友圈。


光谷,后浪澎湃。

在位于光谷资本大厦的武汉模态跃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模态跃迁”),常元和及团队正在不断优化具身智能模型。成立不到2年,企业已获得数百万元融资。



模态跃迁首席运营官常元和(右一)在工作中。



这群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大模型”玩家,大多是雷军在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学弟学妹,在该院王正教授的指导下已取得多项技术突破。

比如,他们研发的“多智能体推理加速框架”能组织不同智能体协作,原本复杂的任务,几秒钟就能完成;研发的“广域算力支撑架构”能够用于大模型训练开发,让后者在国产GPU上运行,这一工具的多项技术指标在业界名列前茅。

“技术再厉害,若不能融入产业,也称不上真正的成功。”说这话的是模态跃迁首席运营官常元和,23岁,是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在读硕士生、自强创业班学员。在人工智能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热潮爆发前,他首次创业,短短半年就收获了百万级用户。

团队成员也个个实力强劲:邴龙志毕业于武汉大学电子商务系,18岁就凭借创办跨境供应链平台企业,赚到了人生第一个100万元;丁震宇是武汉大学计算机系本硕连读的高才生,初中自学编程,其产品荣获过头部企业技术突破奖。



模态跃迁技术负责人丁震宇在设计工作中。



2023年,企业在光谷成立时,这帮“极客”意气风发,因为团队上一个项目刚被收购,新项目又获得投资,技术、人脉、资金样样不缺。哪里想到,走出第一步,就栽了跟头。

手握先进的AI模型,他们满怀信心地叩响近400家电商企业的大门,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一击——所有企业都只停留在“试用”阶段,没有一家愿意掏钱购买产品。产品无人问津,团队陷入了困境。

在低谷期,团队成员们反复观看雷军的访谈。雷军在武汉大学读大三时首次创业失败的经历,让他们感同身受。雷军曾说:“办公司太不容易了,光有技术是不够的,还有太多东西要学。”这句话深深触动了常元和,他意识到,哪怕身处新的创业赛道,最终也要回归市场需求。

放下“极客”的骄傲,他们不再埋头搞技术,而是积极走进应用场景。



模态跃迁科技首席运营官常元和(前站立者)与设计人员讨论Al数字人设计。


在东湖高新区支持下,模态跃迁作为大学生初创企业在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进行孵化,在技术研发、产品迭代等多方面得到了众创空间导师的帮助。

今年,模态跃迁迎来了“跃迁”。他们研发的具身智能模型在某机器人企业成功应用;还在国内率先将大模型引入游戏电竞行业,一站式SaaS解决方案已经进驻多家头部游戏俱乐部,产品年中就将全面发布;搭载模态跃迁大模型的AI教育产品,已经在全国十多所大学落地开花。

常元和仍坚定地在路演中“致敬”雷军。什么时候能超越师兄?他说,会有那么一天。

“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在全国各大城市人工智能赛道角逐中,武汉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产业规模近三年保持30%以上年增长率。“人工智能+”行动势头强劲。

2月18日,武汉“人工智能10条”出炉,单个项目最高扶持2000万元,同时每年设立不低于1000万元的算力券。

在武汉,有近千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覆盖了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全链条。凭着“不知天高地厚”的勇与智,一股“新势力”在汉汇聚。

今日(2月20日)起,长江日报推出《寻访武汉AI新势力》系列稿件,探访人工智能新形态、新动能企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0 13:55: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深改促能级提升 为“建成支点”赋能提速 ——
武汉加快打造重点领域全国检验检测服务高地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20日07:23 来源: 湖北日报




武汉市发挥乘数效应,全力打造检验检测高地,进一步为新一代战略性新兴产业赋能提速。 (资料图片)


从产品中试、产业标准制定到技术革新……现代产业竞逐的浪潮中,计量、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是国际公认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是服务产业发展的基本“工具”,承托产业跃升的“基石”。

当下,全省上下牢记殷殷嘱托,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发展提出的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检验检测这一要素支撑,为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为湖北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赋能提速?这是一道摆在政府部门面前的必答题。

用深化改革这个“最大变量”,赢得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武汉市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体制机制再造,加快检验检测行业全面转型升级,全力做大做强,打造重点产业全国检验检测服务高地,为全省新一轮的产业聚集和能级提升补齐关键链条。

纳入国家重点新基建

湖北现代制造产业集群呼唤检测服务支撑力


“从研发到生产,再到市场准入,从产品安全到企业出海,生产中下游,都离不开检验检测认证。”这是企业的一致性评价。

“如果说制造业是一盘大餐,检验检测认证则是盐,是餐中所需。”行业专家介绍,检验检测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也是产业技术基础之一,作为供给侧赋能工具,在推动产业升级方面,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已被国家纳入重点支持的新基建。

一道红色的激光,照射在热电探头上,对不停运转的治疗机经过约10分钟测试,相连的测试表上显示功率为157.1瓦。在产品检验室,检测工程师姬彪正对一台半导体激光治疗机的激光辐射稳定性进行检测。

“武汉的国家激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新产品研发帮助特别大。”新年伊始,作为全国最大的激光医疗企业,武汉奇致激光技术公司研发部部长周江说,检验中心随到随检,配合默契,有力提高了新产品研发速度。“以前只能到专业对口的重点实验室检测,检测周期长,影响新产品的研发速度。”周江说。眼下,该检验中心敞开大门,随到随检。为进一步培育武汉激光产业核心竞争力,该检验中心检测能力覆盖100余项参数。针对激光产品建立单独的行业信息收集机制,第一时间为企业提供全产业链技术服务。

“产业发展需要国家级质检中心配套。”中国信科集团光通信技术与网络全国重点实验室高级工程师刘武,在2023年、2024年作为人大代表提交了同样主题的议案。

最大限度地释放活力

一场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破冰之旅蹄疾步稳


建成支点,必须锚定实现“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的目标。武汉市检验检测行业在创新发展中取得积极成效,正朝着打造动能澎湃的创新型现代产业集群方向持续迈进,着力提升技术支撑能级,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更精准、更高效的创新服务保障。

在武汉光谷未来科技城的实验室里,新型光纤要进行百万次信号传输测试;在生物医药领域,一个创新药的诞生需要经历2万多项检测;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电池安全性检测精度要达到百万分之一。这种乘数效应在光电子、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尤为显著。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这场变革不仅关乎生产性服务业做大做强做优,更关系到武汉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武汉市持续推动改革向发展最需处聚焦发力,向改革要红利、要动力、要活力。吸收借鉴先进经验,探索新模式、激活新动能,构建与湖北科技创新相协同,覆盖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高水平检验检测服务体系。

眼下,武汉市市场监管部门对深入实施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出了明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改革方案探索建立检验检测“揭榜挂帅”创新机制,进一步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创新成果转化落地赋能提速。

以深改促能级提升

打造重点领域全国检验检测服务高地


2月18日,掌声如潮,武汉市组建的全新的武汉市计量标准质量研究院和武汉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分别挂牌。

改革给出答案。这次期盼已久的改革按照政府职能转变和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坚持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科学界定检验检测机构的公益性和经营性功能定位。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系统布局、优化结构,以整合重组改革现行体制机制,以转企改制增强行业发展内生动力,全面提升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发展能力。

改革擦亮品牌。下一步新组建的市级检验检测认证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将整合全市跨部门、跨行业检验检测认证资源,充分发挥国有平台主力军作用,建成全方位服务武汉产业发展、企业需求、行业管理、对外贸易、政府监管的高新技术和生产服务型企业,打造武汉第三方认证检测知名品牌,为行业提供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先进示范,推动全市检验检测行业做大做强。

改革提升能级。聚焦打造重点领域全国检验检测服务高地。武汉将加快建成国家通信光器件产品质检中心、国家卫星导航应用产品质检中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及武汉智能网联汽车检验测试平台。到2027年,预计武汉市“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北斗”等五大优势产业领域的国家级、省级质检中心和计量中心达到26个以上。

常言道“水好才能多养鱼”。武汉市提出,培育热带雨林式的产业生态,鼓励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在汉投资检验检测服务业,引导更多国内外知名检验检测机构落户武汉或在汉设立区域总部,力争全市营收过千万元的检验检测机构达200家以上。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发挥检验检测能力优势,助力产业链企业提质增效,全力形成检验检测服务业集聚发展新格局。

(王定猛 马百彥 杨红玉)

评论

在建成支点中强化争先意识


“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北的战略定位和使命担当。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加快构建体现湖北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离不开检验检测产业的强力支撑。作为硬核“底座”,检验检测融入全省产业链的方方面面,打造高质量的检验检测平台和产业,能够加快推动我省现代产业集群从“点的突破”“链的协同”到“群的跃升”。

我省“新春第一会”吹响了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冲锋号角。如何在支点建设中把握“时”与“势”,找准“位”与“责”,施展“能”与“为”?武汉市以高度的战略自觉和战略主动,向改革要红利,向制度破冰要效率。新型事业单位“两院”的组建,理顺了机制,科学界定了检验检测的公益性职能,将有效推动科技创新、专业发展、民生服务和监管保障进入新境界。引导行业战略、规划、政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为全省检验检测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更加强劲的动力。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有效”为突破口,推动形成集聚发展效应。既弥补科技供应链的重要链条,又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一批规模大、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检验检测品牌集聚、成长与壮大,必将构筑出有全国影响力的重点领域全国检验检测服务高地,形成能级提升的发展新格局。

武汉市市场监管部门通过“两院一集团”的组建,将有力提升检验检测行业的整体水平,为武汉在湖北建成支点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展现了市场监管部门在支点建设中的责任担当和创新精神。

支点建设,关键是要进一步增强行动力。为武汉市奋勇争先,以自我改革勇攀高峰的奋进姿态,雷厉风行、快干实干的拼搏劲头,带头加速挺进建成支点这个大坐标的主动作为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0 13: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500强旗下核心企业落子光谷!致力新药研发落地

https://mp.weixin.qq.com/s/rfGr9WnZyJ05QlHU2nCU6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0 14: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ttyy1122 发表于 2025-2-20 13:29
华科大最近连续引进、回归三个大牛了——

本科毕业6年半,李钦宾任华科大教授、博导,另有2位业界大咖 ...

第一个不到三十岁?真年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0 14:12: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palandswd 发表于 2025-2-20 13:07
太正常了,就16号线那个客流,稍微懂一点地铁规划的人都不会认为这条线有希望的,哪怕是一点点

是的,所以经开用官号发这个,简直有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0 14: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ttyy1122 发表于 2025-2-20 13:40
武汉00后放话,要“超越雷军”!

长江日报 2025年02月20日 11:02 湖北

武汉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政出台,单个项目最高奖励2千万

证券时报e公司

2025-02-19 22:41发布于广东证券时报旗下《e公司》官方账号


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加快建设武汉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武汉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简称《措施》)于2月18日发布。这是继《武汉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实施方案(2023—2025年)》(简称《方案》)后,武汉首发人工智能支持政策。

根据此前发布的《方案》,到2025年,武汉市在图计算、数据治理、大模型、机器视觉、遥感图像解析等人工智能领域形成10项以上首创性技术,打造1个以上通用大模型、10个以上行业模型、5个以上公共数据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超过400项,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此次的《措施》分别从支持关键技术突破、强化普惠算力供给、增强模型创新能力、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10个方面给予支持。

为了鼓励关键技术突破方面,武汉将聚焦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组织实施市级科技重大专项,根据项目投入、实施难度、实施成效等情况,给予单个项目最高2000万元资金支持。每年在市重点研发计划中布局一批人工智能项目,给予单个项目最高100万元资金支持。

同时,推动算力网络优化,每年安排不超过300万元资金,支持开展算力网络运行监测、质量评估、算网协调发展等建设。根据算力使用情况每年设立总额不低于1000万元的算力服务券,重点支持中小企业购买算力服务,对企业使用算力服务费用给予50%最高20万元补助,补助期限不超过三年。

为了增强模型创新能力,武汉将围绕电子信息制造、工业质检、教育、医疗、遥感等领域每年遴选一批性能先进的垂直行业模型,对牵头研发单位按照研发成本的30%给予最高500万元补助,并对其使用算力费用给予每年50%、最长三年、累计最高500万元补助。

对开源开放、协同共享的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服务效果评审,经评审通过的,按照平台实际建设投入费用给予30%最高500万元资金支持。对人工智能领域中试平台,根据设备投入、开放频次、服务质量等,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金支持。

在促进数据开发利用方面,每年发布一批高质量数据集建设任务专项,对完成专项建设并通过评审的组织机构,给予每个专项最高200万元奖励。对利用数据产品在人工智能科学研究、产品研发、市场推广上起到关键显著作用,且通过评审的组织机构,给予最高200万元补助。

支持产业集聚发展,建立人工智能园区梯次培育体系,打造2—3个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园区,按照市级工业园区奖励政策给予支持,加快优质企业、创新资源、高端人才、资本要素等向园区导入。支持各区加快培育人工智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对获评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区,给予每个产业集群500万元、单个区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奖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0 14: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0 14: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tyy1122 于 2025-2-20 14:50 编辑
ttyy1122 发表于 2025-2-20 13:40
武汉00后放话,要“超越雷军”!

长江日报 2025年02月20日 11:02 湖北


外地大学生留汉专攻人工智能算法

来源:长江日报 发布日期:2025-02-20 08:28



嗨!回来啦?”“晚上好,回来了!”

2月18日晚,张崇建走进武汉青年人才之家·壹号驿站(以下简称“青年人才之家”),笑呵呵地与前台管家打了个招呼,随后走进电梯上5楼,回到了他温暖熟悉的小家。55平方米的房间,一个人住很宽敞,空调、电视、沙发一应俱全,连吹风机、烧水壶、全身镜也贴心备齐。当初,从北京来汉就业的张崇建推着行李箱走进这里,就此安定了下来。

“住了一年多,这里让我有家的感觉。”上个月,张崇建又在青年人才之家续租一年,“便捷、舒适、实惠,离公司近,来了就不想走”。

找工作时7天免费住短暂落脚感知城市友好

张崇建是河南商丘人,今年29岁,现在武昌区中北路一家国企工作,专攻人工智能算法方向。从配合“跟跑”小项目到接手研发创新型项目,这一年多来,张崇建自认为在汉发展前景看好。

2023年从北京科技大学毕业后,张崇建曾在北京工作数月,他渴望寻求改变。一次面试邀约,让他踏上来汉求职的路。

来到武汉,住宿成了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之前我偶然刷到过武汉青年人才之家,外地大学生可享7天免费住宿的政策,就想尝试一下。”张崇建说,面试地址在武昌区,他便预定了沙湖公园附近的青年人才之家,“来之前并没有抱很大期望,只是图个方便,有个地方休息就好”。

青年人才之家位于武昌区友谊大道318号,2022年8月投入运营,可以为毕业6年内来武汉求职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最长7天的免费住宿。

长江日报记者看到,这是一座5层楼的公寓,一层是公共休息区,有桌椅、书屋、小仓库,入口处的电子屏上滚动着招聘信息;二层三层是7天短租区,为求职大学生免费提供100个床位;四层五层是长租区,有61间房,40平方米和55平方米两种房型供选择。

2023年底,张崇建拖着行李走进青年人才之家时,被时尚的装修和高效响应的24小时服务“震惊”了,“武汉这座城市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坚定了我留下来的决心”。

安顿后,张崇建迅速进入状态,一举拿下笔试和面试。第四天,他的工作就落实了。

首年月租只要900元发展顺利有了安家计划

正式入职后,张崇建从短租变成了长租,房间也从2楼双人间搬到了5楼单人间,“上了3层楼,我的生活也蒸蒸日上了”。

根据政策,留汉就业的硕博毕业生可申请住房补贴,补贴后月租金不到1000元。“55平方米的房子,第一年每月900元就能租下来,民水民电,还包网费,这种实惠对于初入社会的毕业生来说是及时雨。”张崇建说。

青年人才之家服务专员鲍伊伊介绍,自运营起,两年多的时间青年人才之家服务了将近1万人,由于价格实惠,地理位置优越,有的租客最长在这里居住了近3年时间。

和家人打视频电话时,张崇建总会翻转屏幕,让家人看看自己在武汉的住所。“房子又大又干净,家具设施也齐全,儿子说楼下还有保安管家24小时值守。”张崇建的爸爸张友进呵呵地笑,他告诉记者,这么好的住宿条件,他很放心。

在武汉的第二年,张崇建笑称自己重了30斤。“下楼出门就是美食街,大型商超就在隔壁,吃的喝的啥都有,尽管有时我还跑跑步、健健身,没想到还是胖了。”对比两年前的照片,张崇建的身形壮实不少,笑容也愈发爽朗。

周末,他与同事朋友登黄鹤楼、游长江大桥,脚印几乎遍布武汉三镇。张崇建说,青年人才之家对面就是公交站,步行7分钟就是地铁站,去哪儿都很方便。

“青年之家成了我的家,我在武汉过得挺好的。”在武汉多待一天,张崇建对这座城市的喜爱就增添一分。即将而立的张崇建告诉记者,现在他有了安家计划,打算在这座对青年发展十分友好的城市扎根奋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0 14:2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三环内江滩今年全面贯通

来源:湖北日报 发布日期:2025-02-20 08:36



2月19日,2025年武汉市水务工作会议召开。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专题研讨、统筹调度、现场督办……武汉市水务局通过一系列举措打出“组合拳”连续发力,全力推进市民关注的水务项目,其中将会新改建供水管网30公里,新增供水能力20万吨/日,全年将新改建江滩3.2公里,实现三环线内江滩的全面贯通。

会上,武汉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市水务工作按照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文化“五水战略”扭在一起抓、着力夯实“五大保障”总体工作思路,提出了25项具体的重点任务,全市新开工水务项目154个,持续推进水务项目141个。

记者了解到,今年武汉市将推进鲁湖、巡司河、大军山二站、后湖二站等排涝泵站和紫阳湖第二排水通道建设,新增排涝流量280立方米每秒,新改建排水管网50公里,疏捞维护排水管网5000公里。

持续完善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加快武泰闸污水处理厂新建工程,推进汉西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启动罗家咀污水处理厂建设,新增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15万吨/日;加快第二轮排水管网排查问题整改,完成管网混错接改造和缺陷修复1200处,新改建污水管网50公里。

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攻坚,持续推进黄陂北部自来水厂与武汉市水务集团整合。推进“一湖五库”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成梁子湖应急水厂,新增供水能力20万吨/日。推动汉口北部地区应急水厂前期工作。新改建供水管网30公里。

武汉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指出,要以实施幸福河湖创建行动为目标,全力彰显水文化。积极申报国家、省级幸福河湖项目,开展新一轮市级幸福河湖评选,完成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河湖整体健康评价并建档。今年,武汉将加快推进、高水平建设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完成汉江碧道、武船片堤防改造主体工程,全年新改建江滩3.2公里,实现三环线内江滩全面贯通,助力打造世界级城市江滩公园,提升市民群众滨水乐水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0 14: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mknight 于 2025-2-20 14:35 编辑

东风汽车已采用黑芝麻智能武当系列芯片,智驾一体芯片的行业领先者

智能汽车芯片应用领域迎来重大突破。据悉,东风汽车已正式确认将采用000716/ >黑芝麻(000716)智能的武当系列芯片,并计划于2025年实现量产,武当系列芯片将成为行业首个舱驾一体量产芯片平台。
    一直以来,聚焦智能驾驶领域,黑芝麻智能与东风汽车展开了密切合作,力图整合双方优势资源,联合打造车路云一体化解决方案。2024年9月,黑芝麻智能与东风汽车签署技术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智能驾驶及感知算法、跨域融合计算平台、车路云一体化解决方案以及下一代算力平台等领域进行全方位技术合作,同时黑芝麻智能华山A1000芯片已搭载于东风奕派eπ007轿车。武当系列芯片的量产落地,是双方合作深化的体现。

   2025年以来,黑芝麻智能的业务不断突破。公司宣布向002594/ >比亚迪(002594)供货,比亚迪天神之眼高阶智驾采用了黑芝麻智能 ( 02533.HK ) 的自动驾驶计算芯片。系统通过更高的性价比,加速推动高阶智驾功能向中低端车型渗透。而以比亚迪所瞄准的 15 万甚至 10 万元级的广阔市场来看,黑芝麻智能的自动驾驶芯片出货量今年有望大幅增长。
     华山A1000家族芯片再获一汽平台定点,并将首次搭载于一汽燃油车型,实现“油电全适配”。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展示了黑芝麻智能在芯片设计和制造上的强大实力,也体现了其在智能汽车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通过与多家头部车企的深度合作,黑芝麻智能正逐步构建一个涵盖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整车计算等多领域的芯片生态系统。
黑芝麻智能在2025年的业务突破,不仅体现了公司的技术创新实力,更是市场布局上的成功。通过武当系列芯片的量产落地,以及与东风、比亚迪、一汽等车企的深度合作,黑芝麻智能正引领智能汽车芯片行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华山和武当系列芯片的商业化落地,黑芝麻智能的业绩有望迎来显著增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0 15:3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雷总的情商、觉悟、站位相当之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0 16: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ddmao 发表于 2025-2-19 16:55
借图。集度已死。这地方有铁路,旁边就是港口,和小米智能家电厂离的也不远。

旁边就是港口?规划中的光谷港吗?那是猴年那月的事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0 17: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爱南方 发表于 2025-2-20 16:07
旁边就是港口?规划中的光谷港吗?那是猴年那月的事哦!

说的花山港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0 17:43: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光谷永旺有可能今年开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16 18:32 , Processed in 0.082807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