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落飞

[江城资讯] 2016年10月13日武汉新闻汇总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13 08: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2016武汉国际汽车展览会开幕

昨天,第十七届武汉国际车展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正式拉开帷幕,将持续到17日。第三届“中国(武汉)国际新能源汽车发展与合作峰会”昨天在国博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车展买车更便宜吗
    今年,武汉国际车展以“擎动荆楚·驾驭未来”为主题,展出面积达14万平方米,聚集展商达300余家,德系、法系、美系、日系、韩系、合资品牌和自主研发品牌等超过80个参展品牌齐聚。
    “车展买车真的会更便宜吗?”昨天现场,东风标志新一代308从9.97万~15.97万的价格很亲民。据了解,本届车展上促销力度较之于5月车展更给力,进口车及合资品牌车的优惠幅度同比国产自主品牌车更大,一款价格在30万左右的进口车,能多优惠约3000元~1万元。
    宝沃、汉腾等新品汇聚
    580多万的劳斯莱斯,300~500万的宾利,100~200万的玛莎拉蒂、法拉利悉数亮相。东风日产启辰T90、东风风神AX5等17个品牌发布新车,东风标志的概念车ONYX引众多看客围观,从今年车展的展台规格、新车发布数量、车系参展阵容可以看到,全国各大汽车集团纷纷加大了对武汉国际车展的投入力度。
    德国宝沃汽车、汉腾汽车等品牌首次亮相武汉国际车展。
    卖萌“网红”成新亮点
    车展现场众多自媒体现身车展现场玩直播,在数百万元的豪车前做卖萌搞笑成了新亮点。据了解,各大门户网站的直播平台及长江云、武汉通、映客等APP上均能收看到各类“网红”的车展现场直播,有二次元日系软妹风格、也有小清新民国范,90后和00后的网红们盛装现场直播,卖萌搞怪无所不能。
    共建新能源汽车强省
    12日上午,2016中国(武汉)国际新能源汽车发展与合作论坛在武汉国际车展同期召开。
    本届峰会上,来自中国、美国、法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领导、行业专家和企业高层共济一堂,以“新能源汽车智创未来”为主题等进行研讨。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机构、整车、零部件、能源、投资和交通等领域的500余位嘉宾参会。
    论坛透露,下一步湖北将发挥科教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持续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狠抓充电设施建设、产业化进程和政策支持,强化组织推动,全力推进湖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竞进提质、跨越发展,将湖北建设成新能源汽车大省、强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3 08: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全球创新创业扎根光谷

从技术密集型的“一条街”,到举国期许的“天下谷”;从“一束光”的科技创新,到五大新兴产业齐头并进格局;从一颗创业种子的生根发芽,到超过4.5万家企业聚集……
    光谷在30多年间,几经东进南扩,纵横518平方公里,跻身国家三大自主创新示范区,比肩京沪,创新创业正是发展之基与立区之本。
    近年来,创新驱动发展已成社会共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风起云涌,武汉东湖高新区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今年被列为17家国家区域双创示范基地之一,目标直指“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
    “建平台、聚要素、优环境、增活力”,短短12个字,正是光谷“双创”探索之路的方向标和指路牌,亦是下一步推动“双创”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助推器。
    创新创业之“种”,壮大成木成林,平台载体正是其扎根生长的所在。
    建设创新创业平台,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服务,光谷摸索多年,不断求新求变。
    从传统孵化器到工研院、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新型双创服务机构的变化,体现光谷对创新创业丰富生态的呼应;从“光谷青桐汇”到“东湖创客汇”、“楚才回家”等双创品牌活动的升级,体现光谷对各类创新创业者需求的尊重和满足。
    鼓励大企业建设双创平台,“川”字形创新创业集聚带、光谷创客街区、移动互联创谷的建设,更是进一步为全面深入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奠定基础。
    孵化器之变:
    从中国首个孵化器到双创服务机构遍地开花
    29年前,光谷诞生我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让渴望创新创业的科技型人才、企业获得了破壳而出、由小变大的“物理空间”。
    最初的孵化器,为处于初创期的企业提供办公场地,给予创业服务,帮助大学生、科技人员迈出创业第一步。多年发展,东湖高新区已经建成孵化器(加速器)51个、孵化面积达425万平方米。
    去年,光谷创业咖啡等14家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型孵化器,获科技部批复。这批孵化器不仅模式新颖,且有很强的专业性,尤其在对接天使投资、辅导培训、早期项目服务、高效配置资源等方面,形成了光谷独特的创业孵化模式。
    随着创新创业的深入,仅提供办公场地、粗放创业服务的孵化器,已经难以满足科技创新的需求。2009年,武汉第一家工业技术研究院——新能源研究院成立,如今,全市10家工研院,8家在光谷。光电、生物、新能源、海洋工程、资源环境、卫星导航、智能制造、遥感测绘……每个产业技术研究院均给予2亿元财政支持,促进“产学研”紧密对接。
    截至去年底,各研究院共孵化企业110家,另有在孵团队226个,实现销售收入4.1亿元;建设公共服务平台20个,为企业提供服务2.2万次,服务收入2623万元。
    此外,光谷还建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51家,建成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216个。
    对接大学生和科技人员创业,有孵化器(加速器);对接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有工研院;对接企业技术创新,有联盟。光谷双创服务机构,不仅遍地开花,更是有的放矢。
    双创活动之变:
    从“光谷青桐汇”的活力到“东湖创客汇”的激情
    高水平双创活动,直接营造着一个区域的创业氛围。
    2013年打造的“光谷青桐汇”,给光谷的创业激情加了一把火。这一被誉为“汉版巴菲特午餐”的光谷品牌活动,走进20多所高校,50多个项目累计获得16亿元融资,成功复制推广到孝感、襄阳等地。
    今年,“光谷青桐汇”迎来活动和品牌的升级。
    活动内容上,过去的青桐汇以综合性项目路演为主,升级后将深度聚焦行业,以行业专场分享和路演为主。在行业专场中,所有的项目、嘉宾、投资人、媒体和观众都是来自同一领域,同行交流起来话题更加深入,也更能切中要害,说出痛点,探讨出路。
    品牌升级分为三大块:继续举办综合性青桐汇,每月底由创业黑马承办,聚焦行业,深挖项目;创新举办专业性青桐汇,由3-5家众创空间,每家机构每两月举办一场,全年举办6场,突出特色,主题鲜明;增设东湖创客汇,每两月由创客汇公司举办,用更丰富的形式,让更多人参与。
    首届“东湖创客汇”,万人齐聚光谷体育馆“玩科技”,2000多位创客展示创新成果,创新魅力深入人心。
    除了东湖高新区打造的品牌双创活动,更多的创业服务机构“各显身手”,双创活动层出不穷。在光谷,双创活动日均达6场,“天天有咖啡、周周有路演、月月青桐汇”的创业氛围日益浓厚。
    双创聚集地之变:
    从零星分布到“川”字形聚集
    创新创业空间的聚集,可让创业成本更低,创新氛围更好。光谷的创新创业之地,由零星分布,加速形成创客街区、“创谷”等聚集地。
    去年,光谷创客街区成立,计划以光谷资本大厦为龙头,以世界城光谷步行街整个街区为核心,辐射民族大道以及光谷大道,总面积约17万平方米,建成后拥有展示、融资、孵化、创业联邦、社区五大核心功能,创大、IT桔子、光谷创业咖啡、333咖啡等机构已入驻。
    光谷创客街区,也将作为龙头,将光谷大道、关山大道、民族大道打造成“川”字形创新创业聚集带,力争2年聚集400多家创业服务机构,同时,重点集聚“互联网+”创业要素、借鉴YOU+模式,引导市场化机构建设创业公寓,为“互联网+”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住宿。
    实施“创谷计划”,加快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光谷的双创聚集地不仅限于“川”字形。移动互联创谷、空天创谷、资环创谷、生命健康园创谷等创谷,将进一步丰富光谷双创发展的空间布局框架,给创新创业者最美的环境、最好的政策、最优的服务。
    双创外向度之变:
    从“光谷咖啡”到“楚才回家”、“硅谷小镇”
    一杯“光谷咖啡”,让创业气息在光谷萦绕,而“楚才回家”,光谷企业抱团引才,把热干面、鸭脖子的味道带到硅谷、深圳,“勾得”楚才回家创业。
    再到后来,“双谷双创会”连通硅谷和光谷,“硅谷小镇”更直接把硅谷模式带回光谷。
    在未来科技城,将创建美国硅谷与中国光谷之间双谷合作的创新示范项目“硅谷小镇”。这一和国际接轨的“创谷”,规划理念参照美国硅谷Palo Alto的科技创新小镇模式,采用低密度、小街区、大开放空间的规划理念,为小镇聚集的科技工作者提供宜居宜业的工作生活环境。
    这里将成为海外科技人才和高端产业的聚集区、硅谷与光谷“双谷合作”创新示范区。到2021年,全面建成研发基地、孵化基地、总部基地、金融中心、商业街区、国际社区六大功能区,引进硅谷顶尖孵化机构组建全国领先的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同时,在硅谷建立1家离岸创新中心,为海外企业“引进来”和本土企业“走出去”提供孵化创新平台。
    目前,光谷已在美欧等地区设立海外人才联络站,在伦敦、硅谷建立海外孵化器、创新中心,推动实施光谷“瞪羚”企业海外游学计划,链接全球创新资源,光谷企业创新更具国际视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3 08: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落飞 发表于 2016-10-13 07:56
武汉楼市新政后 首次土拍很低调

    本报讯(记者龚齐飞)武汉楼市新政波及土地拍卖市场。11日有2宗地 ...

这记者也太无聊了,拿商服地块和住宅地块作比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3 08:43:56 | 显示全部楼层
Luc_M 发表于 2016-10-13 08:05
这记者也太无聊了,拿商服地块和住宅地块作比较。。。

不是无聊,是政治任务,现在就是要在舆论上让百姓认为房价大降,看看苏州几天降40%的新闻,不是一个道理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3 08:47:35 | 显示全部楼层
JackWilShere 发表于 2016-10-13 08:43
不是无聊,是政治任务,现在就是要在舆论上让百姓认为房价大降,看看苏州几天降40%的新闻,不是一个道理 ...

这几天新闻都好早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3 09: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预测8号线客流超过2号线?依据何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3 09: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再疯抢土地是好事,房地产不能再疯了,否则城市长远的竞争力都被透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3 09: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汉阳那块地是商住的啊  就是不知道第一市政是干嘛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3 09:2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喜讯:我院国内科技论文总数排名全国第三


2016-10-12                     浏览次数:10008



    本站讯 10月12日,在国家科技部举办的全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上传来喜讯:2015年,我院国内论文发表总数达1159篇,在全国医疗机构中排名第三,仅次于解放军总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这是历年来我院在国内论文总数排名方面的最好成绩。

    科技论文发表数量是衡量一家医院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医疗水平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院各项科研指标不断攀升,科研工作屡攀新高。国内论文总数从2013年的第11位,2014年的第8位,成功跃居到2015年的第3位,实现了新突破。2012年,医院在世界四大名刊发表论文数居全国医疗机构第1名。
    2016年,医院在科技创新领域更是好戏连台,捷报频传:6月,心内科李红良教授的“基因工程鼠的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成功公开亮相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中国医院“自然指数”排行榜上,按照总部位于伦敦的自然出版集团创立的“加权分值计数法”指数,从分析高质量科研产出的角度排名,我院位居全国第五;今年以来,我院已有5篇高水平论文发表在《Nature》系列期刊发表,其中李红良教授团队心脏病学以我院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单位在《Nature• Medicine》发表论文,成为我院科研论文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
    骄人的业绩来自科学的管理。多年来,医院不断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医院专门制定了多轮重点人才培养计划,加大拔尖人才培养、扶持、选拔力度,着力提升人才质量,坚持人才团队做大,科研平台做高,高新技术做强,努力形成人才高地。2016年8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公布第二批“国家特殊人才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我院同时有两位专家入选,在全国医院中成为行业翘楚。医院大力推行科研奖励机制,每年召开科技奖励大会,鼓励全院医务人员撰写高质量的论文,注重论文产出的数量和质量相结合。与此同时,科教处依据科研平台、人员配备、职称结构等情况为各学科制定切实可行的科研任务书,坚持季度追踪、年度总结,鼓励各学科把科研能力和技术创新作为医务人员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将竞争机制引入科研管理,有力调动了全院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医院不断加强各类实验室、动物实验室、图书馆等科研支撑条件的建设,努力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推动了医院科技论文数量和质量快速增长,提升了医院的国内外学术影响力。
    我院院长唐其柱表示,医疗领域的科技创新是为了推动临床医学的发展,促进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下一步,医院将充分发挥重点学科的龙头作用,形成人才辐射、知识辐射,带动学科建设与临床和科研有机结合,形成向上合力,让科技创新不仅表现在重大成果和论文上,而且能够服务患者,回馈社会,成为推动学科和医院发展的不竭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3 09:37:29 | 显示全部楼层
珞狮路沿线将比现在更堵,真正堵成一坨屎,搞不好会变成第二个民族大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3 09:53: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teven_ken 发表于 2016-10-13 09:37
珞狮路沿线将比现在更堵,真正堵成一坨屎,搞不好会变成第二个民族大道。

珞狮路街道口规划问题导致堵车,最外面从雄楚大道桥下过来的车要往里面挤进马房山隧道上二环,二环的车又有右拐走理工大,其实过了隧道就不堵了,这样的设计导致车过了雄楚大道高架位置就开始堵,几个方向过来的车全部汇集上两车道的街道口二环高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3 10: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昌打造“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 四大产业集群蓄势发力
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bei.gov.cn 2016-10-12 16:02:00
来源:湖北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分享

  大武汉,正迎来城市复兴。
  百年之前,张之洞督鄂,武汉成为我国内陆最大的金融中心、商业中心和工业中心。进入21世纪,武汉不甘“中部塌陷”,大手笔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各区纷纷发力。武昌以省会之区、首义之区等诸多优势,通过增强区域集聚和辐射功能,打造创新型城区和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
  所谓“核心区”,靠的是经济实力,武昌底气何在?在这片智力密集区、资源集聚区,金融、文创、商贸、旅游等四大产业集群,正蓄势发力。
  金融业扛大旗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在武昌区,金融业已形成产业集聚,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2015年,金融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为24.3%,已成为武昌第一大产业,税收接近全口径税收三分之一。
  经过多年发展,大批金融机构扎堆落户武昌,现有省级金融管理机构5家,政策性银行省级分行3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省级分行2家,股份制银行省直分行3家,外资银行省直分行3家,本省法人商业银行1家,农村信用社1家,省级保险机构23家,资产管理公司4家,消费金融公司1家,证券期货机构34家,小额贷款公司11家,融资担保公司25家,典当公司16家,湖北长江产业母基金及子基金管理公司18家,私募基金31家。
  根据《武汉市金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武汉市金融“一心、两核、资本谷”的空间结构,在长江以南形成以华中金融城--中南中北路总部金融聚集区为核心,与武昌滨江商务区协同联动的金融聚集区。
  2014年底,华中金融城一期核心区已经启动建设。未来五年,华中金融城将进入实质性开发,成为金融总部企业的世界级办公区。
  文化创意吹响集结号
  文化,是武昌区别于武汉其他城区,乃至在全国立名的独特基因。
  文化,需要积淀。文化,也需要释放和爆发。如何将厚重的文化,真正转化为生产力?这就需要创意设计。
  武昌设计企业众多、实力雄厚,是天然的设计之都,截至2014年底,拥有设计企业3269家,其中工程设计企业429家,国家认定的甲级资质企业3家,专业领域涉及铁道、水利、电力、建筑、环境科学、城市规划等数十个行业,几乎囊括了陆地、河流和海洋上所有基础设施建造工程。全国70%的高铁设计、超高压输变电设计和深基坑设计均来自武昌。2014年,工程设计企业营业收入超过200亿元,税收12亿元,其中铁四院、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电力设计院纳税过亿元。
  在武昌,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吹响集结号。“十三五”期间,将着力推动武昌古城昙华林核心区、武汉设计产业联盟大厦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
  武昌古城建设以昙华林、斗级营项目为引爆点,总投资35亿元,昙华林以“武汉城市之根、天使投资小镇、创意创业之城”为目标,使其发展成为“文化+金融+科技+旅游”的武昌文化创意创谷;斗级营将依托黄鹤楼与户部巷两大城市名片,不断完善旅游要素,将其建成武汉文化旅游“人气王”、“汉味民俗文化第一街”。
  工程设计是武汉的千亿产业集群,其中一半以上的工程设计龙头企业和产值均集聚在武昌。目前,武昌已与武汉设计产业联盟签定框架性协议,拟在中南二路新建武汉工程设计联盟大厦,总投资20亿元。
  高端商业异军突起
  长期以来,武昌商圈发展相对落后。上世纪90年代,武昌比较成型的商圈仅集中于司门口一带,高端与成熟商圈欠缺,难以与汉口江汉路与武广商圈抗衡。
  进入21世纪,随着武昌城市建设大幕开启,中南、中北与徐东三大商圈相继崛起,2011年,被誉为现代版“清明上河图”的楚河汉街揭幕,武昌高端商业发展异军突起,开始与汉口分庭抗礼。
  汉街开街,在武昌商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条位于楚河南岸的步行街全长1.5公里,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在全国步行街中,创造六个之最--中国最长、最具文化特色、业态最丰富、时尚品牌最多、夜景最华丽、建筑最具特色,被誉为“中国第一商业街”。
  汉街南端,由万达集团打造的商业巨擘--汉街万达广场2013年开业。这是万达广场全国旗舰店,购物总面积达13万平方米,整个建筑设计新奇绚丽,内部设施设备一流,汇聚国内外200多家知名品牌。
  如果说,是楚河汉街让武昌商业实现层级飞跃,那么,呼啸而至的地铁2号线、4号线,则串联江南各个分散的商圈,相互影响,良性竞争,武汉商业也走出之前的“分片割据”的小天地。
  近年来,随着福星惠誉群星城、凯德1818广场等大型城市综合体的相继开业,武昌“三圈两带”的商业发展格局悄然形成,即中南商圈、中北商圈、徐东商圈、解放路商业带、武昌滨江商业带,接下来将促进不同商圈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通过加速建设一批类似于武商摩尔城的商业综合体,引进国际高端商业,吸引著名商业品牌聚集。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电商产业带”,力争打造一批在全省、全国知名的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将武昌区建设成为立足武汉、辐射1+8城市圈,面向华中的商贸中心。
  旅游资源尚待引爆
  滨江滨湖、山水相依,武昌也是“宜游宜居”之城。
  统计显示,武汉70%的风景名胜和革命胜迹都集中于此:全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武汉市最大的城市公园沙湖公园、佛教胜地宝通禅寺、道家名观长春观、湖北省博物馆、欢乐谷主题乐园、武汉革命博物馆和首义文化旅游区……
  武汉水资源丰富,素有“百湖之市”美誉,共拥有大小湖泊147个。在主城区中,武昌以22个湖泊数量,位居武汉市之首;同时,武汉两个最大的城中湖东湖和沙湖,均位于武昌。
  武昌地区人口已突破百万,居各区之首,武汉人口重心明显向武昌迁移。为迎接这轮人口重心迁移,武昌区提出打造“文化旅游示范区”和“生态宜居示范区”,未来五年,将结合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加快武昌古城、武汉中央文化区、东湖沙湖等旅游资源整合,全面释放和彰显文化旅游资源禀赋的巨大潜能,推进和完善大黄鹤楼景区、户部巷汉味风情街、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楚河汉街、首义文化旅游区、长春观道教文化基地及东湖西岸等文化旅游景点与街区的差异化、特色化建设,将武昌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与集散中心。
  战略性新兴产业风生水起
  过去的五年,武昌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信息安全、智能装备制造、医药研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雏形初现,为区域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以武汉爱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北视纪印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迅速,聚集了一批中小型潜力企业。
  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以中船重工湖北海洋核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迅猛,以海洋核动力平台研发建设运营为主营业务,未来发展前景良好。
  在生命健康领域,以湖北贝克药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医药研发企业发展迅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在新能源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交叉领域,以联城e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车联网产业发展迅速,聚集了一批从事新能源汽车、桩联网、智能停车网、换车网、车联网等领域的中小企业。
  围绕武汉重点发展的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武昌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找准产业细分领域,精准发力,形成若干特色产业集群。
  中国电信武汉分公司、中部信息安全产业基地从事大数据挖掘、管理、应用等方面的创新,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辖区大型医疗机构搭建网络服务平台,加强医药研发,探索新型数字化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依托海王科技创新产业园,支持武船、701、719所等企业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技术研发,搭建湖北省船舶产业技术创新合作平台、武昌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合作平台,支持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等单位发展高端仪器设备智能制造。
  数字
  落户总部企业196家
  台湾土地银行、韩国企业银行、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中煤华中能源有限公司、神华销售集团有限公司等196家总部企业落户武昌,占全口径税收的比重上升至36%,成为区域税收贡献的中坚力量。
  地区生产总值882亿元
  到“十二五”期末,武昌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82亿元,年均增长11.3%;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完成173.12亿元,年均增长20.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3.72亿元,年均增长21.8%。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86%
  2015年,武昌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86%,对全口径税收贡献度达91%。
  招商引资总额1244亿元
  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58亿元,引进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以上企业656家,招商引资总额达1244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增至74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3 10: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落飞 发表于 2016-10-13 07:46
斗鱼TV:
未来在汉再投10亿元

斗鱼能不能把章鱼tv收购啊 或者自己壮大体育直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3 11: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工地】中建三局武汉地铁21号线项目又有3台盾构机始发啦!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b8yqIeV1hyrimCM#rd
2016-10-09 程移波 刘勇 周旭 中建三局


亲们,
中建三局承建的武汉地铁21号线项目施工又有新进展了!

近日,该项目又有3台盾构机始发啦!
截至目前,
武汉地铁21号线项目已有7台盾构同时掘进,
是不是超级震撼?




9月29日,中建三局承建的武汉地铁21号线项目谌家矶站至路桥分界区间左线盾构机“争先号”NO.8始发。


谌家矶站~路桥分界盾构区间左线长度为1092.671米,沿旺盛街东行,最终到达路桥分界处盾构接收井吊出。
10月7日,该项目“争先号”NO.2和NO.5两台盾构机分别从百步亭花园路站和黄埔新城站缓缓开动掘进,成功实现一天同时始发两台盾构机。标志着百步亭花园路站—新荣站区间双线均进入盾构施工阶段,新荣站—黄埔新城站区间也开启盾构施工序幕。



“争先号”NO.2是首次由项目盾构维保工程师自行安装、调试完成并顺利始发的盾构机,承担的是百步亭花园路站-新荣站区间左线施工任务,隧道全长1504.289米,管片1003环,预计2017年4月贯通。该区间位于长江一级阶地,盾构长距离穿越粉砂层和砂层,对盾构机运行姿态控制要求极高。


“争先号”NO.5承担的是新荣站-黄埔新城站区间右线施工任务,隧道全长1737.5米,管片1159环,预计2017年4月贯通。该区间地质复杂,尤其在穿越200多米硬岩区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2次开仓换刀工程,掘进过程中要选取合理的换刀地点确保盾构施工安全。

为了保障盾构机顺利始发和正常掘进,项目部克服人员不足、经验欠缺的困难,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采取“两班倒”施工,历经多次现场论证和模拟推演,解决一个个难题,最终实现了两台盾构机顺利始发。



目前,武汉地铁21号线项目已有7台盾构正常掘进,预计在年底前,陆续将有3台“争先号”盾构机投入施工,届时将掀起全线盾构施工热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3 11:07: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街道口不是有预留八号线隧道口吗?应该比修二号线阵仗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5 04:26 , Processed in 0.057457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