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yesno

[项目进度] 关于广州总部经济之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16 06: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GJ的异性恋 发表于 2016-12-16 01:42
话说,贸易物流和生物这些都可以,可是物流网真地有前景么?都过了好些年了,感觉几年前就听说这个了,但现 ...

大者恒大。这么近的距离,在没有中央强力扶持的情况下,『翻盘』的可能性为零。我们要做的只是尽量缩进距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6 08:04: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广州如何解决财政收入不足的问题?大概只有1500亿,是上海的1/4。财政收入不足市政建设就上不去,城市的形象就无法改善。各种城中村和基建都无法落实。虽然广州吸金能力强,但基建实际上一直都不如其他三个城市。政府有好的解决办法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6 09:11: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CANTON-- 发表于 2016-12-16 01:09
“整合亚洲的运营业务到广州...."你稍微了解下汇丰的历史与文化,就知道汇丰的可能性为零,汇丰在香港 ...

鄙人团队运行中,2万人的招聘规模已经完成一万二千人,新办公大楼选址已经启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6 09:20: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jasperzhwen 发表于 2016-12-15 23:00
物联网这几年感觉都停滞了吧,少数几个技术导向的公司还能在高端市场上站稳脚跟,其他的都过得惨兮兮的。生 ...

物联网的发展极度依赖5g技术的发展,4G时代无论信号稳定性和反应能力均未达到要求。万物互联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正在铺开,犹如90年代初期之互联网,深度优化和发展后所带动的经济规模是革命性的,目前抢占先机是重中之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6 09:29: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物联网的深度融合催生3D打印的家庭化普及。或许,10年后,家里面的部分家具、玩具、厨具等都使用环保循环材料可以自行制作,并且随时变换款式,打造不同风格的家居环境,今天是地中海,明天是东南亚,后天是南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6 09: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yesno 发表于 2016-12-16 09:11
鄙人团队运行中,2万人的招聘规模已经完成一万二千人,新办公大楼选址已经启动

很明显就是汇丰银行啦,我有猎头朋友就是在帮汇丰招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6 10: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yesno 发表于 2016-12-16 09:20
物联网的发展极度依赖5g技术的发展,4G时代无论信号稳定性和反应能力均未达到要求。万物互联的基础设施建 ...

1,目前应用前景最清晰的物联网领域应该就是智能车联网吧,但是目前没有见到广州有什么知名的企业,好像只有广汽在做集成,零组件都还是找江浙的企业做的,能否简单说说广州在物联网领域的产业领导者是什么公司,方便的话。。。
2,汇丰转移到广州和佛山的业务主要是后台业务吧,属于成本依赖性较强的部分。另外不是已经长租了太古汇了吗?还要自建新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6 10: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pandora 于 2016-12-16 13:37 编辑

广州最大的优势是其对客流与物流巨大的聚集能力。
无论中国经济未来的风口怎么变幻,只要这个传统优势能够一直保持住,广州就不差人气,不差物流,不差产业、资本与活力——这些东西才是经济发展最底层的要素。
所以,世界在变,广州不慌!
1.枢纽--经济发展最底层的要素,我极之赞赏广州大力发展三个枢纽这个基本要素。
2.生物健康--过了温饱向高阶段发展的人类,越来越需要并依赖这些东西。年纪稍微大一点的人就会明白生活与健康的重要性
3.物联网--个人观点:未来谁得物联网谁得天下。(当然现在物联网是怎样的?未来如何发展?还是未知,但也只有这样才能弯道超车)

PS:我是个科技工作者,其实广州有产业有根基有氛围可吸纳人才,剋剋业业365日,而且很务实低调;广州缺的是:
1.企业文化、缺一个有野心、大情怀、各种喊叫进取的经理人(当然这也有利弊两面)。
2.风投资金和发掘人。

我坚信广州、珠三角乃至广东强大崛起,就在未来10年。
定会拍拍拍打肿那些无知无耻人之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6 11: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ngyisong007 于 2016-12-16 12:38 编辑

大家聊到了物联网,我来说一下我了解的情况

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
目前发展较快方向有两个,一个是车联网,一个是低功耗广域网络(LPWAN)

车联网目前两个标准比较热:DSRC和LTE-V
DSRC(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s)即专用短程通信技术,DSRC已被美国交通部确认为V2V标准,经过10年研发与测试已经定型,是由美国主导的,其特点是比较成熟稳定,由于其是基于wi-fi技术发展来,面临着部署的一些问题,其性能无法被保证。
LTE-V是3GPP目前正在讨论的标准,还没有冻结,其是基于4.5G技术,标准技术还不成熟,未来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但其技术是基于蜂窝网络,部署有运营商支持,性能也是有保证。LTE-V最积极的上游厂商是高通与华为。
车联网目前国内的标准还没有定,测试环境在上海,两个标准都可以测。工信部批准的国内首个“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封闭测试区于6月7日在嘉定开园。该测试区可以为无人驾驶汽车提供综合性的测试场地和功能要求。一期测试场地中,建设了1个GPS差分基站、2座LTE-V通讯基站、16套DSRC和4套LTE-V路侧单元、6个智能红绿灯和40个各类摄像头,整个园区道路实现了北斗系统的厘米级定位和WIFI的全覆盖,完成了隧道、林荫道、加油/充电站、地下停车场、十字路口、丁字路口、圆形环岛等模拟交通场景,可以为汽车提供29种场景的测试验证。


低功耗广域网络(LPWAN),主要面向低功耗,低速率,低成本的万物互联。目前也有两个比较热的标准,LoRa 和 NB-IOT
LoRa是由Semtech公司主推,已商用2-3年了,工作在开放频段。应用主要以私有网络为主,运营商主导的公用网络很少。
NB-IOT标准今年3GPP标准已冻结。玩家主要有高通、英特尔、华为,爱立信,中兴等。华为的NB-IOT终端芯片计划16年12月商用,高通的roadmap是17年初。
国内三大运营商都在建实验网。中国电信最积极,计划17年商用,中国移动目前的官方口径是商用没有时间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6 11:44: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zhangyisong007 发表于 2016-12-16 11:24
大家聊到了物联网,我来说一下我了解的情况

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

好材料,学到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6 13: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西門小官人 发表于 2016-12-15 23:58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噢...原来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6 13:34:11 | 显示全部楼层
IDG为什么今年突然入驻广州?从你帖子透露的信息便知一二;他们的消息和智囊团队可不是吃素的。
现在对广州我又多了一份信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6 13:5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不知对以下方面有何见解:
1.3D打印
2.工业4.0
3.中国制造20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6 14: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yesno 发表于 2016-12-16 09:11
鄙人团队运行中,2万人的招聘规模已经完成一万二千人,新办公大楼选址已经启动

牛 膜拜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6 20: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digfdt 于 2016-12-16 20:16 编辑
喜欢GJ的异性恋 发表于 2016-12-16 01:42
话说,贸易物流和生物这些都可以,可是物流网真地有前景么?都过了好些年了,感觉几年前就听说这个了,但现 ...


所谓错位发展
不是说真的不发展那些方面了
而是说,要优先发展具备(独特)优势的项目和领域
那些暂时尚不具备优势的项目,就不要无畏地、长期性地去为它消耗宝贵的资源,可以先把它暂时藏起来,等将来时机到了,再拿出来发展
当然,局部可以适当地去尝试一下,以试探一下监管方和市场方面的反应,所以这个方面曾经尝试过的一些项目,主要目的是积累和监管方打交道的经验,积累和市场打交道的相关的经验,而未必要求它们整体性做成(下面举的金鹏、七喜、信诚等的案例即是)


譬如,最近20年,所谓的(独特)优势的项目和领域,就是楼主说的这种“大枢纽项目和领域”
譬如我们的白云机场,国家最顶级的国际枢纽之一,这是任何政策差异,或者暂时存在的政策劣势,都动摇和冲击不了它的地位和实力的
这个方面我们重点发展,某些人怎么暗中搞破坏,也很难阻止这些优势的东西继续前进,继续扩大优势
大家也知道,这方面一定还包括港口高铁这些标的
这是“实”的方面
相对“虚拟”的方面的优势,也投入了更多的资源去抓
诸如建设和宣传国家中心城市,不断加入各种国际城市组织,组织广州国际创新奖,扶持广州国际马拉松等等,他们创造的,不是看得见的物质产值,但却能创造出无穷的精神价值,往往能带动未来的物质产值的倍增性效应。可惜的是,精神层面的优势及其发展思路,往往被很多版友所忽视,他们往往认为这些是不切实际的“吹水”

“暂时尚不具备优势的项目”,无非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两个方面,金融和科技
过去我们尝试过搞金鹏、新太、七喜等科技产业,以及引进信诚、中英等保险总部
有的人总是拿这些来说事,说不成功云云,说要深刻反思云云
哪需要什么反思的?无非就是当年我们必须去做的一些尝试而已
这些方面,在2000年之前,确实不是我们所擅长的
这方面的政策、人才、文化、资金等等,所构成的一条产业链条,在那个时代我们确实是不那么擅长的,不具备优势的,但我们同样要去尝试一下,以积累经验,这多简单的认识啊,怎么有些人就是看不懂呢
尝试完后,我们觉得可以了暂时停一下,暂时不要再投太多资源进去消耗了,那就继续把更多的资源都放回优势的“大枢纽项目和领域”
05年前后曾有若干企业游说gov合资入股搞芯片,肯定要几百个亿吧。所以那时也不是说没有机会去搞,但还是没投入去搞,是因为时机不适合,容易打水漂
但既然说,以上这些都是“暂时”的现象和领域,都只是暂时不搞的领域而已,那就说明了,只要时机到了,就可以去掉“暂时”,去掉“错位”,成为常态化发展
现在,时机就到了
第一,国家这几年开始鼓励和支持所有有条件的城市都搞科技创新,而不是只限定于个别城市了,那好,就可以常态化地搞了,于是自主创新区来了,知识城来了,自贸区来了,琶洲互联网总部区来了,idg来了,富士康来了,思科来了,等等
第二,就是金融这个方面,这方面的常态化发展的最好的时机,还要再等多几年。但大家也感受到了,完全可以辨识到了,明后年开始,我们将踏出几步坚实的、奠基性的脚步,然后再下一步,下下一步,大家对此应该耐心一点,就是说,大至观察时代更迭,小至观察产业更迭,都是需要10 x n 年这样足够大的周期和跨度去观察的,而不是三几年的事。楼主也说的很明确,跨国公司搬迁总部,每每需要花上10--20年的时间来逐步推进,而不是三几年之内就能一步到位,或者说,你还想看更好的数据的话,那么请你耐心等到14五再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30 18:13 , Processed in 0.045326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