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8-1-22 10: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市人大代表热议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建议国家第五海洋所在深圳设立
版次:A03来源:深圳商报 2018年01月20日
深圳商报记者 张妍
地处南海之滨的深圳,近年来在国家海洋战略上屡屡被授予重要地位。2016年底,全国首个海洋综合管理示范区花落深圳。2017年,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印发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又赋予了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新定位。同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相关海洋强市建设工作。连日来,市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大鹏新区分组讨论会上,市人大代表们围绕海洋强市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展开热议。
建议设市级海洋工作委员会
市人大代表、大鹏新区党工委书记王京东建议,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是否可以考虑再增加一点海洋的内容。首先,政府工作报告要凸显深圳新时代的使命和担当。从国家战略来讲,我们要建设海洋强国。市里也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市的口号。国家在发布“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当中,明确提出要推进深圳、上海等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建设。深圳不仅仅是进入了新的时代,同时作为深圳来说,即将迎来湾区时代。我们提出海洋强市不仅仅是个口号,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也不仅仅是停留在规划上的目标,我们必须要有行动。特区要勇担使命,我们要在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方面勇担使命,走在前面。
王京东表示,深圳是离南海最近的最大全国中心城市。但是2016年深圳海洋产业增加值才1480亿元,上海是7311亿元,我们的海洋产业占GDP比重只有7.4%,不到全国9.5%的水平。另外,我们的海洋产业规划布局、产业结构特质都不清晰。深圳虽然是个海滨城市,但总体上缺乏海的味道。
王京东建议,首先,深圳应加强海洋工作力量,尽快设立专门的工作机构,设立市层面的海洋工作委员会。
其次,海洋生态红线已经发布了,深圳如何来保护好这1145平方公里的生态空间和260公里的海岸线?能否结合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率先发展向海经济,做好到2035年的建设规划?
再次,保护海洋、发展海洋经济要吸引人才和增设科研机构。王京东指出,国家海洋研究所有四个,一个在青岛,一个在杭州,一个在厦门,一个在上海,中科院广东科学院的南海海洋研究所在南澳,仅仅是一个实验基地。全国现有海洋类院士28名,但深圳一名都没有。深圳应该向国家争取,在这里设立全国海洋第五研究所,同时加快谋划在深圳设立一个海洋方面的大学,要高质量高水平,否则很难承担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建设。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要做三件事
长期从事游艇行业的市人大代表文焕表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要做三件事情:一是世界的海运中心;二是全球的海事服务中心;三是海洋技术中心。与深圳相邻的香港已是海运中心。目前,深圳的海事服务比较薄弱,深圳连专门的海事服务法律机构也没有。另外,深圳海洋技术中心方面还是做得不错的,有一定的基础,包括我们的报关和验收资料。文焕认为,大鹏新区可以承担全球海事服务中心的部分功能,比如说大型的、和海洋有关的国际组织,比如说仲裁机构、高端人才的服务中心,包括一些大型的海洋论坛组织机构。
文焕表示,国家赋予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任务,应该是看好深圳强大的创新能力。深圳游轮全国第一,游艇存量全国第一,其中在大亚湾的游艇存量占全国86%。但珠三角在香港登记的游艇差不多有1万艘,就是说在这里投资兴业,包括深圳人、珠三角的人把游艇登记在香港,这方面给我们的管理带来了很多不便利。他建议,大鹏新区在船舶登记制度的创新方面应该先走一步,先从游艇开始。通过这项工作推动海事登记改革,对国家海洋相关改革作出我们的贡献。
另外,希望能够尽快在大鹏半岛开设口岸,并推动公共码头建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