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11-1 10: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好!我讲个故事,2014年前后,某省里内部国中是定的某青,那时候某济是小沫子,第三,省里打死也没想到过某济。当时某省向某青堆积资源,国中的必要条件,都放在某青,比如国中一个考核项是有4F机场,当时批了某青4F机场,就说明某省心里报的是某青。因为这个4F机场既是必要条件,也是排它条件,看看哪个省能有两个城市4F机场?除了深圳那是邓的特区特殊以外。所以某青批了4F说明某济肯定不是国中的备选项。还有一个考核项是必须有国家级新区,全国19个,全都放在省会,只有某省放在某青,某济没有。还有大学,在向某青转移。还有国中的一个考核项是必须是所在省的交通枢纽,某省也是把交通枢纽定为某青,到现在都仍是某青,某济不是交通枢纽,所以你看某济的西站,东站,被多少人诟病,就是这个原因。还有土地指标,也是某青是某济的N倍,.........,等等吧!总之,所有的考核项都堆在某青,就是为了让某青在北方脱颖而出,为某省拔得国中。但是,某中原省堆砌的是某郑,最终国家选择了某郑。后来某省一直不死心,仍在努力争取国中,........,一直争取到2017年前后,大概吧,我凭记忆手打的,不一定准确。某省知道如果仍报某青的话,国中永远是个梦。开始拿出第二方案,以老带新,双保险,让某济也上场。当时某济是被赶鸭子上架,某济完全不具备条件,考核项基本都不满足。某省重新开始,筹划某济4F机场,500亿,其实这多少有点重复投资的意思。升级黄河北某新区,拉领事馆,稳山大,放开某济的土地指标,.......,等等吧!把当年曾做过的事又都重新做了一遍。当年的口号是支持某青、某济申报国中。然后,第二年,某济的条件好了一些了,初步有了点样子了,某省心里有点底气了,变为支持某济、某青申报国中,成了新带老。然后又一年,变为支持某济申报国中,没有了某青。引得某青少部分人很不满。这就是我讲的小故事的来龙去脉。不是抱怨什么,也不应该抱怨什么,毕竟某青某济手心手背都是肉,只是想一吐为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