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隋唐洛阳皇宫正南门 - 应天门保护展示工程效果视频,相当的震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18 20:3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喜欢调情的男人


    可能性不大 一个应天们都准备了几年 现在还在墙上挂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8 21: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8 22: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霸气  赶快建设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8 22: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帝城


    因为汉魏洛阳故城准备2014年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今年开工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9 09: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 喜欢调情的男人
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肯定不会用到这个复原项目的,只能用一些遗址性的,因为它坚持的标准之一就是真实性。。。
汉魏故城那个只能是中国大遗址建设的项目内容,对于太极殿复原什么的也持谨慎态度,记得当年阊阖门好像说的也是复原展示吧?结果呢,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9 10: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隋唐洛阳城 风雨应天门
    历史,曾经吱呀一声关住城门,驱赶我们奔向工业文明。
    时光学会了奔跑,文学习惯了粗糙。于是,在洛阳通往华州的官道上,再也不会出现徒步行走的杜甫,再也不会出现《三吏》《三别》,乘着高铁飞翔的当代诗人们,不需“暮投石壕村”,不会遇到“有吏夜捉人”,当然也写不出令人叫绝的《石壕吏》了。

    所以我想,古人生活节奏缓慢其实是天大的好事儿。今天你我能够梦回隋唐,端详历史背影中的那个城门,亦属幸福!

    帝都风雨多 城门更名频

    应天门建造时间:隋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

    应天门所处位置:隋唐洛阳城宫城正南门(定鼎路与凯旋路东端交叉口北侧),南与皇城正门端门、郭城正门定鼎门相对应,北与明堂、玄武门、龙光门相对应,处于隋唐洛阳城南北轴线上。

    应天门是隋唐东都最重要的城门,其地位可与北京天安门一比!两者之间,颇多相似。

    第一,名字相似,名字中都含有“天”字。 天安门最初叫“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 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修,改名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应天门在隋代初建时称“则天门”,取“以天为则”之意,到唐睿宗李旦时因避其母讳武则天改为应天门,取“应天顺民”之意。

    第二,气势宏伟,建设的规格都很高。天安门是明清皇城的正门,应天门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的正南门,建筑形制皆雄伟华丽:应天门城门下的台阶,东西长120米,南北宽60米(与中州路一样宽),在此台基上,又建起35米高的城门楼,其雄伟壮阔是不难想象的!城门进深25米,门洞高,人们穿过幽深高大的门洞,既兴奋,又感肃然。

    第三,应天门和天安门一样,都是政治符号。唐灭隋后,唐高祖李渊厌恶隋炀帝所建洛阳城过于豪奢靡费,令李世民烧掉了大部分建筑,真不知他是怎么想的,难道焚烧不是最大的靡费?只可惜如此华丽的应天门,烧得只剩下门洞和台基。可是有人烧就有人修,武则天的老公高宗重修此门,之后便派上了大用场,武则天称帝那天,城门变成政坛,她的登基大典就在这城门上上演了。

    第四,应天门和天安门一样,经受战乱多,更名次数频。隋朝末年,隋将王世充固守洛阳,将则天门改名为顺天门。李世民攻占东都后,放火焚之。唐高宗统治时期,因常携武则天来洛阳居住,遂重建此门,复称则天门。后来,为避讳“则天”两字,改名为应天门。不久,中宗李显给自己加冕为应天皇帝,应天门也不能叫了,于是又改称神龙门。没隔多久,唐玄宗李隆基上台,又改回来,称应天门。

    你该说一个城门,既无高堂华屋,又无宫殿设施,为什么这么受重视?还频频作为重大庆典场所呢?下面我来解答这些问题。

    豪华五凤楼 两次被焚毁

    原来,应天门不单是城门,而是一个巨大建筑群。

    那么,这个建筑群到底啥模样呢?这么说吧,如果你游览过明清紫禁城,观察过午门的建筑形制,也就知道应天门的格局了。你该说是不是在建筑形制上,应天门很像紫禁城的午门?错了!不是应天门像午门,而是午门模仿了应天门,谁在前谁在后?须知整个紫禁城都在模仿洛阳古城呢!

    首先,应天门不像定鼎门那样,有一个整齐的门脸。应天门遗址平面呈“凹”字形,地面上的部分由台基、门楼、垛楼、东西阙楼及其廊庑组成,“凹进去”的那部分空间很大,恰好形成一个门前广场,作为集会或庆典的会场是挺宽绰的。

    城门楼在中间,高35米。城门楼的两边,一前一后有阙楼、垛楼,均有12层楼房那么高。两阙之间相距83米(比中州路还宽23米), 阙上建有两重飞檐,状如凤翼,展翅欲飞。两阙向北通过17米宽的城墙与城门主体相连, 整个城门楼、两垛楼、两阙楼,体量宏大,浑然一体,庄严肃穆,让人膜拜。

    在这座雄伟的城楼上,隋炀帝俯视过他的东都城,李世民下达过焚城令,唐高宗过问了“韩国政事”,武则天发表了登基演说,唐玄宗接见了日本遣唐使。

    说起遣唐使,值得提一提。开元五年(公元717年),日本派557名遣唐使来洛,这哪里是“使”?分明是旅游团!那时候日本很落后,大唐的繁华盛景,在他们看来简直如九天虹霓。于是这些人坐着海船,顶着风浪,历经数月,九死一生来到洛阳,在接受皇帝接见后,从应天门的高大的门洞迤逦而出,向北望是天堂,那么高啊!向南看是天津桥,那么美呀!再一看,这天堂、应天门、天津桥、天枢、天阙都在一条轴线上,形成了繁华热闹的天街,这时,他们才懂得什么叫“天国”。

    唐中晚期,应天门又称五凤楼,很诗意,很形象——城门楼在中间,垛楼、阙楼各一对,分排在两边,飞檐如翅翼,似五只金凤凰。白居易、徐凝等诗人都曾以诗歌的形式写过五凤楼。

    似乎是宿命,越豪华的建筑,越易遭受火焚。这座城门,唐初被李世民烧过一次,高宗时修复了,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又被烧一次,这一次大火整整烧了一天,烟雾飘入宫中,形成“雾霾天气”。后有安史之乱,又有孙儒之乱,应天门哪里顾得上修,一直到朱温胁迫昭宗迁洛,朱温才派人修了一下应天门,没有好木料,修得很匆忙,只用木架彩绸搭了一个楼阙模样,应天门的气数已尽了。

    不过,已经准备篡唐的朱温,也知该城门是政治符号,他在立昭宗第九子、13岁的李柷(chù)为帝(唐哀宗)之后,把李柷的即位玉册(一共10枚)留在了应天门,直到1989年才被中国社科院考古人员发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9 11:5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政府应该考虑考虑舞步说的,不要一味的复原,而是保护好现有的老城古街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9 14: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9 16: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 1109619348


    那些明清建筑对洛阳来说毫无意义,外地人来洛阳希望看到是汉唐建筑,汉魏洛阳城和隋唐洛阳城重要建筑复原展示对洛阳来说是一等一的大事,关乎到洛阳的以后,只有把汉唐建筑复原展示好了,我们洛阳人才能自豪的说洛阳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我倒希望把汉魏、隋唐两大都城内的建筑全部复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9 19: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能建成这种规模  乃我洛之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9 20: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 喜欢调情的男人


    那样的前提是复原出来的是都是精品。像天堂,安喜门那样的东西,花了那么多钱,最后弄出来的确实不怎么地,这样的东西又怎么能让洛阳自豪?如果都是复原成那样有什么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9 20: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 1109619348


    安喜门这种商业产品与大遗址保护无关,不能相提并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9 20: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7# 喜欢调情的男人


    虽说是如此,但外地来的游客可不一定会这么想呀。。他们不会去了解这到底是个商业产物还是一个什么,他们只会看到:这就是洛阳的城门,洛阳的城门就是这样。等到他们回去了,给别人宣传的时候,他们会说:洛阳那地方的古建筑真不咋地,连城门都带玻璃窗。这样一来,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这么认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9 22: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8# 1109619348


    所以说洛阳复原的古建筑都必须要求出精品,以后真心不希望再有明清建筑出现在洛阳城里,洛阳城里需要更多的汉魏建筑、隋唐建筑,这才是洛阳的灵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20 20: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9# 喜欢调情的男人


    不管是复原什么,都要力求最精。若有些政府部门本着一颗应付差事的心去对待这些工程的话,那无论是明清洛阳城,还是汉魏隋唐洛阳城都不会出好东西。认真对待每一个遗址保护,复原项目,这样不管是复原的什么,都不会落得千古骂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1 17:22 , Processed in 0.041651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