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2-11 05: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这个视频不禁百感交集,当时真是花了不少力气去设计和完善这个方案的。各位坛友简单百度就知道设计单位,我作为参与前期方案设计,一直跟进到初步设计,我想我还是有发言权的。
设计及建造的本身就是一个多方博弈的过程,有设计师的理想和创新性想法,但更多是业主的野心和资本的倾轧。无论这个楼最后因为种种问题而停工,我觉得单纯论设计还是很值得的,因为设计师并不是拿着人民大众的钱去挥霍,如果被指责是被授权的帮凶,不辩解,正如刀匠卖刀有罪,同理。
这是广东电网项目的二号备选方案,也是相对最优雅的一个,原因在于突破了控规要求(标书就有说明,设计团队可以出一个突破控规的方案),中标方案不是这一个,是4个塔楼的设计,参数化的外立面印花玻璃表皮,五角星型的平面,非常奇奇怪怪但也确实非常创新和大胆。如果论好看,必然是这个,但这个完全不符合城市设计导则,规划报建将非常难办,必须上规委会专家论证通过(其实实施方案也是上规委会论证过的),这非常麻烦和棘手,因为琶洲地区的城市设计导则可不是说说而已。评价一个方案,外行高楼迷们看外形,内行看表皮跟核心筒及电梯分区。这个方案的特点及野心在于想颠覆传统超高层的柱子-表皮分离体系,直接把结构柱作为外皮,整个办公空间12米进深无柱。而困难在于竹节的造型导致了根本没有标准层,幸亏只是160米,每层都不一样,画平面图差点没把我画晕。节节高的造型很受领导们喜爱,但是没办法,一来不符合控规,二来设计建设难度太大可能会导致预计工期过长,基本上就断定了这是一个“设计很棒但是无法建成”的纸上建筑。作为设计师之一的感受是,未能建成非常可惜,但这设计的过程和磨刀的获益,很大。
电网(确切是广东电网,不是南网,它是南网的子公司)后来从中标到方案修改到施工,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期间颠覆性地多易其稿,最后走回了哈特曼考克斯的折中主义路线,也就是大家百度新闻的图片。这不是设计师的问题,是业主选择的问题,窃以为里面的空间品质和细节也是很好的,因为其实深化方案也是经历了长时间的推敲和尝试的,倾注了团队的大量心血,只可惜近期都可能无法建造起来或要大改了。其实,印花玻璃外墙,纯国外风格的中标方案绝对标新立异,但设计团队也深知,中标的其实是一种“符合城市设计导则的方案和高水平的设计团队的混合体”,而不是方案本身。作为保守的国企,基本不可能在琶洲修五角星。
至于坊间和记者所说的内部奢华,健身会所什么的,出于业主利益和设计师的立场,细节无可奉告,但能拿出来批判和说事的,其实已经是过滤过的不太“冲”的信息了,它家设计,真不算太奢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