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4-3 09:14: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常州市金坛区区长陆秋明:吸引人口需不断提升城市能级 21世纪经济报道 03-31 20:56 主力资金加仓名单实时更新,APP内免费看>> 2020年,常州市金坛区实现了人口净流入。这在苏南地区的千亿量级左右的县(市、区)中并不多见。 不过,在金坛区长陆秋明看来,现有的人口总量(户籍人口56万、常住人口72.8万)在“十四五”期间还有着巨大的成长空间。 陆秋明对此解释称,一是区域房地产的价格走势始终处于稳健可控的空间,在长三角地区的性价比处于前列;二是与常州市之间的关系由一体化转向同城化,将会获得市级统筹协调的支持;三是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光伏等产业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尤其是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产业链和光伏产业链较为完善;四是河海大学(主校区)的成功引进,这将每年带来至少2.5万的年轻人。 金坛区位于上海、南京两大都市圈的叠加区域,在2020年实现经济总量973.15亿元,工业应税销售收入1625亿元,规上工业企业467家,综合实力在2020年全国百强新城区排名第31位。从“十四五”的发展战略看,金坛的经济发展路径已非常清晰。这主要在于三大抓手,一是抓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抓高教资源,三是抓国际合作。 金坛的国际合作选择了以德语为主的国家和地区,面积约27平方公里的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SGIP)成为了江苏省首批国际合作园区,拥有较高级别的对外开放权限、全天候不见面的“云招商”平台和中德产业发展基金等。 “相对于其他与德语区合作的地区,我们的德资企业单体规模较大,并且常州是以民企和制造业为主,这与德国非常类似。”3月30日,陆秋明在中国常州金坛全球招商网络大会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目前,中德合作区已聚集德语区企业35家。根据规划,到“十四五”末将完成100家企业的入驻。 目前金坛的开发强度在18%左右,且近几年累计腾出了约100平方公里的产业用地,这在苏南地区具备较大的竞争优势。副区长朱天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十四五”期间金坛是常州发展最大空间所在,是新的增长极,同时地级市层面会给予较大的支持。 “现在与市级的快速通道已建成通车,同时在建的高铁枢纽是江苏南沿江高铁和连镇铁路南延的交接处,这也意味着金坛完美融入了上海、南京两大都市圈。”陆秋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只有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目前,人才落户在金坛放宽到中专,2020年为新进入人才在首套房购置上补贴超过20亿元。 就“十四五”的科技创新,陆秋明认为,从区级城市的能级看,更加侧重科技成果的应用,因此正在与诸多方面洽谈,希望整合资源力量,联合建立“华罗庚”科创中心,以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