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Raino2016

[经济资讯] 2017年深圳高等教育发展成果一览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4-30 18:5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工大将举全校之力建设深圳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院
http://www.hitsz.edu.cn/index.ph ... /231/eid/49979.html

深研院宣(常溪/文、图)4月2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校区理学院首席学术顾问魏奉思受聘为哈工大(深圳)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院(下称“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工大校长周玉为魏奉思院士颁发聘书。哈工大校长助理、航天学院院长曹喜滨,哈工大校长助理、校区筹建办常务副主任甄良,校区筹建办党委副书记张敏,筹建办成员刘红军、韩喜双、周超英、张素梅出席仪式。

周玉
在听取了魏奉思院士关于研究院的建设规划后表示,从魏奉思院士身上看到了老一辈哈工大人的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对研究院清晰的建设思路和合理的发展规划表达了赞赏之情。他表示哈工大将举全校之力,支持魏院士及其团队把研究院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在研究院建设方面,周玉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以“大师+团队”的模式建好团队;二是面向全国乃至全球招聘优秀师资,采取专职兼职结合的团队建设模式,力争为深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三是利用深圳理念先进、经济发达的优势,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优化人员管理模式;四是把空间学科做强做大的过程,也是育人才、出成果的过程,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相融合,推动学校教学和科研迈上新台阶。

魏奉思还就“深圳低纬度空间环境地基监测站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的情况做了汇报,并表示子午工程二期将为建设南方空间科技新中心、空间环境应用保障中心和空间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提供重要支撑,对深圳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据悉,目前,研究院正在筹备阶段,预计今年6月份正式成立,将设有9个实验室。研究院将以开放的姿态,广纳合作单位,优秀人才可以以全职、兼职等不同方式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相关领域的工作。预计在5年内,研究院将逐步建设成创新成果和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承接国家重大任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30 18: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工大举行全球化与发展国际创新研究院、深圳医学与技术研究院筹备工作汇报会
http://www.hitsz.edu.cn/index.ph ... /231/eid/49988.html

深研院宣(温婷/文、图)4月27日,全球化与发展国际创新研究院、深圳医学与技术研究院筹备工作汇报会在B栋404会议室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工大校长周玉、校区筹建办党委书记唐杰出席会议,筹建办常务副主任甄良,筹建办党委副书记张敏,筹建办成员刘红军、韩喜双、周超英、张素梅参加会议,听取了经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黄成的工作汇报。

周玉表示,哈工大始终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在保持工科优势的前提下,不断加强理学学科和新兴前沿学科建设,结合学校的学科特色和历史传统,特色发展经管文法学科。他强调,作为哈工大“一校三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区应加大体制机制创新的力度,充分利用深圳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做好学科发展规划,走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发展之路,真正把校区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努力成为提升哈工大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窗口。

针对全球化与发展国际创新研究院的建设工作,周玉要求校区认真规划该研究院的建设发展路线图,在争取深圳市大力支持的同时,积极推进各项工作,结合实际进行调概,尤其解决好办公区建设完成前的办学过渡问题。针对深圳医学与技术研究院的筹备工作,周玉强调校区应以疾病预防、生命健康为切入点,加快推进该研究院的顶层设计和筹备规划工作,积极探索多方合作、共建共赢的创新发展之路

唐杰表示,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作为深圳市的一所重要大学、哈工大“一校三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区应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为鼓励校区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做好顶层设计、创造良好环境;同时应不断完善校区学科体系建设,将哈工大办学优势与深圳区域特点相结合,走国际化、特色化办学发展之路。

唐杰强调,校区应加快推进全球化与发展国际创新研究院的建设工作,在争取深圳市大力支持的同时,尽快与国外合作共建机构签署合作备忘录。他指出,目前,深圳依托“十大行动计划”,启动了新一轮创新发展战略布局,其中国家生物医学大数据基础设施的研发中心已正式落地校区。深圳医学与技术研究院可考虑与高校、企业及政府机构开展合作,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与研发中心共同完成收集、分析、整合医疗信息的任务,为深圳医疗体系改革贡献力量

会上,黄成汇报了全球化与发展国际创新研究院、深圳医学与技术研究院筹建工作的相关情况。与会人员就研究院建设的背景意义、合作单位、筹建计划等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理学院院长仲郑、科技发展处副处长马闯也参加了会议。

又讯,4月27日至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工大校长周玉来校区指导工作,视察了本科生公寓、校区扩建项目工程工地,并听取了2016级本科生的专业课。期间,周玉勉励2016级本科生发扬“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精神,号召同学们让记笔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告诫大家业精于勤、荒于嬉,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针对校区扩建项目工程,周玉强调,作为哈工大“一校三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区扩建项目尤其是新建主楼,应充分体现哈工大的历史传统和办学特色,同时注重功能性、实用性,以国际化标准打造与世界一流大学水平相匹配的特色校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30 18: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aino2016 于 2017-4-30 18:58 编辑

校园频道:大揭秘!哈工大(深圳)报考火爆真因:大师+团队孵化拔尖人才,十余院士领衔+超8成老师系名家海归
http://www.hitsz.edu.cn/index.ph ... /232/eid/49986.html

为何全国优秀学子纷纷选择哈工大(深圳)?资深教育界人士分析,哈工大(深圳)火爆报考源于多重优势:该校区位于我国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不仅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而且传承了哈工大校本部“大师+团队”的师资队伍建设特色,形成“大师+团队”的培育拔尖创新人才体系,十余位院士、逾8成海归人才、中南海智囊等名家巨擘构筑起教师团队,目前已经组建若干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团队,由面向全球招聘的首席学术顾问把握方向、学科带头人规划管理、主要学术方向带头人领衔,对于学生的知识教育、能力教育、素质教育乃至创新教育均是强有力的保障,因此成为全国高考生的热门选择也在情理之中。

哈工大深圳校区2017年本科扩招近3成
http://www.hitsz.edu.cn/index.ph ... /231/eid/49757.html
截至目前,校区累计培养15届8000余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整体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留深率超过60%。60%以上的入职BAT、IBM、新浪等高新技术企业,逾20%进入了世界500强企业,余下绝大多数是自主创业、继续深造或出国留学。根据校区就业数据报告显示,2016届硕士毕业生入职月薪1万元以上者占比63%,入职月薪7000元以上者高达95%,而去年全国2015届硕士毕业生平均月薪仅为4778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30 19: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墨烯之父”海姆爵士将“转会”深圳
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 ... mp;isappinstalled=0

诺贝尔奖得主、“石墨烯之父”安德烈·海姆爵士日前在深圳市说,他正在与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洽谈进一步合作,将来会将工作重心向深圳转移,以帮助解决学术界和产业界间割裂的问题。

海姆在深圳期间,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会见了他,并与其深入交流了石墨烯的产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共同探讨如何利用石墨烯等新材料解决空气污染、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等民生问题。王伟中表示,深圳近年来高度重视石墨烯产业发展,非常欢迎海姆每年定期来深圳参与相关科学研究,充分利用当地市场化优势和产业化能力,合作搭建产学研用平台,尽快推动石墨烯领域基础科研、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

谈到深圳石墨烯产业化的环境,海姆点评道:“我了解到深圳有好几家企业已将石墨烯应用于消费品,如用来提升汽车电池的性能。目前,深圳整个创新环境和产业发展趋势让我们更愿意参与其中。”他表示,将担任深圳筹备建立的未来材料研究院名誉院长,每年至少来深圳一个月进行石墨烯科研和产业发展的研究。

据介绍,经初步统计,截至2016年,深圳已培育20余家石墨烯相关企业,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已发表石墨烯相关SCI论文400余篇,申请相关专利700余件。今年深圳明确把石墨烯作为“十大重大科技产业专项”和“十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重点工作来抓,以加快推进石墨烯技术产业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30 19: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科大本科生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期刊《材料化学》(影响因子9.04)发表研究成果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郭旭岗课题组的2013级本科生王雨伦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材料领域一流期刊《材料化学》(Chemistry of Materials,Impact Factor: 9.407) 发表了关于基于头碰头链接双噻吩聚合物半导体研究成果,题为“Alkynyl-Functionalized Head-to-Head Linkage Containing Bithiophene as a Weak Donor Unit for High-Performance Polymer Semiconductors”。

http://gaoloumi.cc/forum.php?mod ... &extra=page%3D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3 19: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大深圳校区今年招生2000名
http://www.sznews.com/news/conte ... ontent_16077786.htm
http://gaoloumi.cc/forum.php?mod ... &extra=page%3D1
来源:深圳商报 2017年04月25日
●包括1500名本科生和500名研究生;学生先在广州校区就读,待深圳校区建成后再回深
●目前深圳校区建设进展顺利,有望2019年建成
【深圳商报讯】(记者 邓红丽)昨日,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光明新区党工委书记李华楠会见到访新区的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校长罗俊一行,双方就中山大学·深圳校区进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协商。李华楠表示,中山大学·深圳校区落户光明新区,为光明发展增加动力、提升档次,光明新区将毫无保留支持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发展建设。李华楠同时希望中山大学将更多优质资源倾斜投向光明新区,携手合力把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办得比本部更优质、更有特色。
记者昨日从光明新区获悉,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建设进展顺利,有望在2019年正式建成。同时,该校区今年将招1500名本科生,学生先在广州就读,待深圳校区建成后,全部迁入深圳校区。
据介绍,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定位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校区; 汇聚人才、世界一流创新高地;融合粤港澳、“一路”发展示范区。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将包括超过10个学院,目前已经成立4个学院。去年8月成立基础医学院(深圳)、临床医学院(深圳)和药学院(深圳),同时深圳校区首批182名医学生入学。今年4月,公共卫生学院(深圳)也成立。接下来,中山大学·深圳校区还将筹备建设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海洋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等。
为更好配精配强深圳校区的师资人才力量,中山大学也在去年启动了全球招聘院长工作、举办深圳论坛等引进各类人才,目前已经有5位院长到位,另外还招进了17名教授
在招生培育上,深圳校区去年已经有首批182名医学生入学。今年,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将招1500名本科生和500名研究生,招生专业10个,包括临床医学、公共卫生、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据悉,近两年入学的深圳校区学生将暂时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就读,届时中山大学·深圳校区2019年建成,全部迁入深圳校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3 19: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learning.sohu.com/20170501/n491373811.shtml
 现在各类大学排行榜非常多,不过聚焦于体育的排行榜则不多见。日前,由人民日报社人民网主办,人民体育、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联合发布了“2016中国普通高校体育竞赛榜”,来一起看看
  体育成绩是主要参考指标
  人民体育、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联合发布的2016中国普通高校体育竞赛榜的评判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指标展开:贡献力(55分)、组织力(10分)、影响力(30分)、传播力(5分),具体参考指标和权重如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3 19: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位诺贝尔奖得主、5名院士科学家今天齐聚深圳
http://mp.weixin.qq.com/s/oQjzvvr04fdtHUFgXdd1cg

今天上午,中国深圳石岩湖国际院士村启动仪式在宝安举行。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名院士科学家共同出席启动仪式。

深圳石岩湖国际院士村位于深圳市中心西北40公里石岩湖畔,北至星湖路,南至石岩湖路,东至石岩湖湖区,西至洲石玉支线,自然环境清静优美,空气自然清新,翠树成林。目前规划功能为石岩湖度假村,范围总面积约73万平方米,其中已有建筑约4.1万平方米,预留发展用地约8万平方米。

据介绍,未来计划规划成为可容纳全球院士、诺奖获得者50名的国际院士村,设有院士工作区、宝安院士发布、院士会议中心、院士咖啡接待室、院士生活区、院士图书馆、院士运动中心及院士村半山步道等八个功能区域。  

 时值国家正式推出和启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创建国际科技合作乃天时地利人和。中国深圳石岩湖国际院士村的建设立足于科技转化,由国际院士村、实验室、诺贝尔中心和产业园形成科技产业链,打造世界级科技转化中心,实现"最后一公里"世界级顶尖高科技转化模式,从而打开国际、国内顶尖人才聚集深圳的广阔通道,建立长效沟通平台,形成人才流向深圳的新常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3 19:30: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在建的最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 堪称“超级显微镜”
今天(5月2日),微信公众号“中科院之声”刊文介绍我国目前在建的最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项目
该科学装置主要用于研究中子特性、探测物质微观结构和运动,简单地说,它是一个观察微观世界的工具,就如一台 “超级显微镜”,用中子探测来研究DNA、结晶材料、聚合物等物质的微观结构。项目建成后,中国将成为继美国、日本、英国之后,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脉冲式散裂中子源的国家。

广东省东莞市,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项目正在建设中。

据介绍,散裂中子源项目于2011年10月在广东省东莞市正式开工,目前土建工程已经竣工,各工艺设备正在紧张安装调试中,其中直线加速器首段成功完成调束,快循环同步加速器各系统已开始调试。
中科院院士、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介绍,项目力争在今年秋天获得第一束中子束流,迈出我国重大科学装置运作的标志性一步,并于明年3月接受国家验收。项目在工程建设的同时,也在积极培养用户群体准备首批实验。今后还将和东莞全面合作,大力推动散裂中子源相关技术的落地和产业化,为东莞和广东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作出贡献。
“超级显微镜”:探秘中国散裂中子源
散裂中子源产生强脉冲中子,通过测量中子束流在样品的散射反应过程,探测样品原子核的位置和运动状况,为材料科学技术、生命科学、物理、化学化工、资源环境、新能源等诸多领域的研究和工业应用提供先进的研究平台。中国散裂中子源是我国“十二五”期间建设的规模最大的大科学装置,将成为世界上第四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散裂中子源和利用X光探测核外电子来研究物质结构的同步辐射装置互为补充,都是研究物质结构的强有力工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8 18: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华社: “哈工大-代尔夫特国际太空学院”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http://www.cankaoxiaoxi.com/mil/20170607/2093060.shtml
新华社北京6月7日电 哈尔滨工业大学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6日下午在北京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两校共建国际太空学院的进程迈出重要一步。

作为一所以“立足中国、影响世界”为定位的高等教育机构,哈工大-代尔夫特国际太空学院将紧密围绕太空科技和中国航天产业、依托哈工大和代尔夫特的优势专业运行,在结合中国航天发展战略规划方向开展教学和科研的同时,培养国际太空科技领域精英人才。

共建国际太空学院的中外两所大学都是世界知名的理工大学,具备领先的航天科研和人才培养能力:哈尔滨工业大学是我国航天领域技术攻关的龙头大学,参与了第一颗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多项重大航天工程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拥有欧洲最大的航空航天学院,其航空航天工程、电子工程、水利工程等学科在世界上都具有领先地位和卓越声望

学院将落户深圳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8 18: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斌会见斯坦福大学副教务长约翰·米切尔
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 ... ;ie=utf8&query=
清华新闻网5月10日电 5月9日上午,副校长、教务长杨斌在工字厅会见了美国斯坦福大学副教务长约翰·米切尔(John Mitchell )教授。

杨斌代表清华大学对约翰·米切尔的到访表示欢迎,他介绍了清华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在线教育工作的进展,并介绍了清华深圳国际校区的发展情况

约翰·米切尔介绍了斯坦福2025教育创新计划,分享了在线教育领域的实践与创新,双方就斯坦福与清华在国内更广泛区域内的更多样化合作,以及未来在线教育发展交换了看法。

会见前,约翰·米切尔访问了学堂在线慕课平台,并与学堂在线总裁李超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斯坦福将在在线课程设计、课程互换、在线学习平台开发及研究方面与学堂在线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8 18: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aino2016 于 2017-6-8 18:32 编辑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接待深圳技术大学(筹)前来院调研
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 ... 2604480973970_.html
2017年6月6日上午,深圳技术大学(筹)教务组负责人刘宏伟、创意设计学院负责人阎评、基础教育部李真、校园建设组负责人洪洵、校园建设组裴黎明、校园建设组郭谦、后勤保卫组刘文瀚、学生工作组张宇、深圳市住宅工程管理站闵芙蓉、深圳大学设计研究院王炜妍一行到清华美院进行调研。清华美院副院长张敢、院务办公室主任任茜、清华大学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助理郑林庆参加了会见交流。
副院长张敢首先代表学院对深圳技术大学(筹)教务组负责人刘宏伟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负责人刘宏伟表示希望通过此行学习和借鉴清华美院在实验室建设的先进做法和宝贵经验,进一步推动深圳技术大学建设项目(一期)规划建设及功能布局。同时,希望加强两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郑林庆带领来宾分别参观了漆工艺实验室、综合模型实验室、织绣工艺实验室等15个实验室。期间,北方物业清华美院项目部总经理助理褚建伟从工程结构方面进行了介绍。参观结束后,双方就实验室建设进行了深入交流。
深圳技术大学是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高水平应用类技术大学。学校借鉴德国、瑞士等国家高等应用技术大学先进办学经验,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接地方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发展需求,以产业发展为导向,致力于培养高层次工程师、设计师和极具工匠特色的高端应用技术型创新型人才,成为一所高水平、国际化、世界一流的应用技术大学。深圳技术大学位于深圳市坪山区,前期总用地面积约150公顷。校园选址周边自然环境优美,交通设施完善,出行便利。本科生培养拟于2017年展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8 18: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学术指导委员会召开第五次会议
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 ... 5113586692524_.html
清华新闻网5月27日电 (通讯员 韦菲菲) 5月25日上午,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TBSI)学术指导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以远程视频的方式在深圳、北京、美国加州三地同时召开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学术委员会共同主席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伯克利加州大学工程学院院长山卡·特里(Shankar Sastry),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常瑞华(Connie Chang-Hasnain)、林立伟(Liwei Lin)、申作军(Max Shen)、约翰·毅(John Ngai)、康飞宇、王希勤、朱文武、马辉出席会议。会议由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共同副院长张林主持。
 
北京时间上午7时,会议正式开始。本次会议围绕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人才引进工作展开讨论,并审议了学院第三批全职教师的引进申请和职称提升申请。会议在积极活跃的氛围中进行,参会委员就人才引进议题深入交流了看法。

第五次学术指导委员会的成果将为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在国际化高层次人才引进指明方向。此前,通过两次高水平的全职教师全球招聘,已积累了在人才引进方面的经验,通过材料选拔、委员会审批、现场校园面试(包括学术讲演、教师试讲、圆桌会议、白板讨论、学生讨论等不同方式)等环节充分考察候选人在学术、沟通、教学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目前,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已成功引进了成会明院士和皮特·洛必(Peter Lobie)院士等各领域的领军人物。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自成立以来,积极推进国际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面向全球,聘任世界一流水平的学术人才,组建全职教研系列教师队伍,开展教学科研活动。预计到2020年,学院的教师队伍规模将达到100人,包括学院40位全职工作的教研系列教师和清华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各30位兼聘教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8 18: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aino2016 于 2017-6-8 18:39 编辑

清华深圳研究生院、清华大学珠三角研究院与中国石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 ... 2147308626177_.html

清华新闻网5月27日电(通讯员 刘雅娴) 5月25日,中国石油与清华深圳研究生院、珠三角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在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中国石油集团副总经理喻宝才等人的共同见证下,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康飞宇、清华珠三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德保与中石油瑞飞公司总经理李阳明代表三方签署了“中国石油与清华深圳研究生院、珠三角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三方将在油气生产物联网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签字仪式前,中石油与清华大学代表进行了会谈。双方充分肯定了前期在油气生产物联网、实时三相流量计产品开发和现场测试等方面交流合作取得的重要进展。
薛其坤表示,目前清华正在不断加强与地方企业的合作。清华深圳研究生院、珠三角研究院和中石油在油气生产物联网方面展开的校企合作是满足国家重大需求、服务社会发展的重大契机,也是双方未来全方面战略合作的重要切入点。
喻宝才表示,清华科技攻关团队依托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珠三角研究院研发的单井在线三相计量技术,是中石油在油气生产物联网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迫切需求,中石油愿意与清华大学共同实现关键技术的产学研落地,填补国家空白

此项战略协议的签署,将为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共赢发展搭建一个更为有效的合作平台,有利于充分发挥清华大学在信息技术相关学科发展、前沿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将在促进产学研用结合,提升中国石油油气生产物联网建设和应用水平,推进油气行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将为中国石油与清华大学全方位战略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8 18: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师范大学与深圳前海管理局、达沃斯全球风险论坛共同成功主办“巨灾与经济风险综合防范国际研讨会”
http://news.bnu.edu.cn/xwzh/yxxw/143415.htm
2017年5月13-14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前海管理局”)、达沃斯全球风险论坛共同主办,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深圳市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前海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未来地球综合风险防范项目共同承办的“巨灾与经济风险综合防范国际研讨会”在深圳五洲宾馆召开。来自全球的百余名顶尖专家学者齐聚,共议巨灾与经济风险综合防范。

  本次研讨会汇集政府、企业、学术界多方力量,针对“一带一路”灾害风险防范需求,吸取国际先进经验,大力促进社会资本进入防灾减灾救灾领域,提出绿色发展与应对巨灾风险的新思路。我校党委书记程建平教授出席并致词。程建平教授致词时表示,伴随着全球化和互联网等技术发展,地球系统风险和社会经济危机的压力和挑战日益突出。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地球系统风险防范提出了战略方向。巨灾与经济风险综合防范是国际社会共同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进程的重要议题之一。国家减灾委秘书长、民政部副部长顾朝曦,联合国秘书长减灾事务特别代表、联合国减灾办公室负责人Robert Glasser,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减灾委专家委主任、中国气象局前局长秦大河等高级专家发表了主旨演讲。

  世界气候论坛主席Carlo Jaeger教授、科技部前副部长刘燕华教授、美国RMS公司亚澳区副主席P.Burgess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主任傅伯杰院士、国科联灾害风险研究计划原执行主席R. Shaw 教授、复旦大学张人禾院士、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崔鹏院士、瑞典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院GY Han研究员等分别主持了“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金融和财政风险”、“巨灾保险和再保险”、“一带一路的生态建设与风险防范”,“一带一路的金融和财政风险防范”、“一带一路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价”、“地球系统风险管理”以及“绿色发展和巨灾综合风险防范”七个专题。

  通过深入交流和讨论,此次会议取得了重要成果。北京师范大学、前海管理局、达沃斯全球风险论坛在大会上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自2019年起,前海管理局(深圳前海)将与合作者每隔一年共同主办一次全球性综合风险防范会议。研讨会形成的“前海共识”建议,深圳达沃斯全球风险论坛应专注于高度全球化时代的地球系统性风险的综合防范,综合推进东西方社会各界在地球系统风险防范和能力建设领域的广泛交流融合与合作创新,针对“一带一路”建设等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发展战略、联合国仙台减灾框架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实施的全球进程,全面协同推进绿色发展与综合风险防范。

  程建平书记表示,北京示范大学在地球系统风险防范学科不断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相关领域输送了大批高水平人才。学校今后将继续支持和参与地球系统风险防范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重视学科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强与各方的交流协作,为“一带一路”在灾害风险领域的研究落地生根,共同推动绿色发展和综合风险防范的全球进程提供更加可靠的战略与科教支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5-18 21:48 , Processed in 0.045677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