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湖蓝海

[龙城交通] 东中环南延拆迁建设进行时(已开复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4 12: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中环名片

    东中环位于太原市区东部的东山地区,位于建设路和东山过境高速公路之间,呈南北走向,行政区划隶属于杏花岭区、迎泽区和小店区。该工程南起许坦东街,北至胜利东街,全长9.88公里,道路宽度50米,主线地面标准路段双向8车道,高架桥地面标准路段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60公里,与南中环街、北中环街通过立交实现互通,是中环路网的组成部分,也是太原市东山地区唯一一条贯穿南北的快速交通主干道。

  这里形式最全乎:上跨下穿、互通立交、高架大桥样样都有

    南部有学府街、长风街,北部有北大街、胜利街,西部有千峰路、和平路,在省城太原,唯有东部,因山岭沟壑纵横,主干道路缺乏。仅有的建设路也常常“满载”,难以满足市民出行需要。“东中环道路工程建设,对于省城东部地区居民而言,在出行方面是一种极大的解放。”东中环工程建设单位太原市市政建设开发中心副主任郭永东说,东中环对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完善城市路网结构、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以及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均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1月10日,东中环通车在即,工地上仍是一派繁忙景象,做伸缩缝、安装路灯、绿化,工人们正在做着最后的收边收口工作。记者沿东中环由南往北,依次穿越多条街道:许坦东街、学府街、龙堡街、坞城东街、长风东街、西太堡街、南十方街、南内环东街、朝阳街、五龙口街、郝家沟街、府东街、马道坡街、迎春街、凯旋街、胜利东街以及南北沙河和东山运煤铁路专线。东中环具体路面分布为:中间是4米宽的绿化带,两侧分别是14.25米宽机动车道、1.5米宽绿化带、3米宽非机动车道、1.5米宽绿化带及2.75米宽的人行便道。
    由于穿越多条道路、河流等,为保持车辆行驶的持续性,在东中环与这些道路的相交段,采用上跨下穿、互通立交、高架大桥等多种方式确保车辆快速顺畅通行。相比其他三条中环,东中环堪称“最全乎”,具体有:全互通立交1座(长风东街),相交道路下穿太行路简易互通立交4座(学府街、西太堡街、坞城东街、南十方街),大桥2座(南沙河桥、北沙河桥),朝阳片区高架段桥1座,太行路上跨相交道路3座(南内环街、府东街、凯旋街)。其中,朝阳片区高架段桥为主线上跨南沙河、朝阳街以及五龙口街,两侧辅桥(南沙河桥)上跨南沙河,辅道与朝阳街、五龙口街平交;北沙河桥主线上跨马道坡、铁路专用线、北沙河、迎春街,辅道上跨北沙河,与马道坡、铁路、迎春街平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4 12:34: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地洞式匝道有特色长风东街“地下”实现四通八达

    与南、北、西三条中环相比,东中环有着诸多特殊之处。“其中,东中环与长风东街下穿实现四通八达就是一大亮点。”郭永东带领记者来到长风东街与东中环相交处,指着一条条钻到地下的匝道兴奋地说:“看看这些特殊的地洞式匝道,没见过吧。”
    记者注意到,长风东街与东中环相交的方圆几百米主道范围内,8条互通的匝道逶迤盘旋,首尾相接于长风东街或东中环之上,形成“苜蓿叶+定向”的全互通立交,甚为壮观。据了解,这8条匝道竟长达6公里。
    “长风东街过了东中环就是环城高速路口,之所以要设计成下穿式立交,就是为了避免立交矗立于高速路口,视觉上显得过于突兀。”在东中环建设项目指挥部,郭永东指着墙上的巨幅图纸介绍,往东、西、南、北直行可以直接通行,若要拐弯则要借助匝道。其中,两个“苜蓿叶”为两条匝道,北边的“苜蓿叶”为A匝道,南边的“苜蓿叶”为B匝道。A匝道的功能,是实现从环城高速经长风东街高速路口下来后,由东往南驶上中东环;B匝道的功能,是实现从东中环由北往东,驶上长风东街高速路口。
    剩余的定向匝道中,西北、西南两条内匝道分别为C匝道、D匝道。C匝道的功能,是实现从东中环由南往西驶上长风东街,进入市区;D匝道的功能,是实现由西经长风东街往北驶上东中环。西北、西南两条外匝道分别为E匝道、F匝道。E匝道的功能,是实现从东中环由北而来,下到长风东街往西而行,进入市区;F匝道的功能,是实现从长风东街由西往南驶入东中环。
    另外,东北、东南两条匝道分别为G匝道、H匝道。G匝道的功能,是实现从环城高速长风东街高速路口下来后,由东往北驶入东中环;H匝道,是实现由南而来,经东中环,往东驶入长风东街高速路口上环城高速。
    郭永东介绍说,“往东、西、南、北直行,实现‘四通’;加上A到H八条匝道,实现‘八达’,这就是‘四通八达’。”
    尽管东中环仅有长风东街这一处全互通立交,但并不意味着其他相交路段不能上下东中环。比如,东中环与南内环街东延相交处,是通过东中环上跨的形式实现立交,这种情况下,车辆可以通过辅路上下东中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4 12: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施工难度最大南沙河桥是太原市首座三幅桥

    “东中环路所处地段的地质结构属于北方湿陷性黄土,这种地质结构遇到渗水会发生土质疏松流失。同时,东中环路所处地势高,全路段要跨过多条河道、山沟等,按照工程质量技术要求,首先要打挤密桩,也就是地基桩,增加地基的承载力,才能进行下一步建设,否则很容易出现工程塌陷。”太原市市政建设开发中心副主任张秀生介绍,从这个角度讲,东中环的建设难度要比其他中环大不少,其它中环至少不必打挤密桩。“建东中环时,光挤密桩就打了20多万根。”
    南沙河桥桩基施工期间,塌孔现象时有发生,不但影响工程进度,也给工程质量带来了隐患,这正是在湿陷性黄土上施工带来的问题。东中环工程项目组组长刘亚明主动联系勘探单位研究处理方案,建议施工单位对泥浆进行优化,放弃使用原专用化学粉剂,改用膨润土并适当放慢钻孔速度。经过这样的实战性技术改进,原先的塌孔现象基本消除。这一因地制宜巧妙施工的方法也在其他类似区段推广应用,保障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东中环有一段全长2.1公里的高架桥,是中环全线最高的一段。行走在高架路上,起起伏伏的黄土崖被劈开,一道美丽的弧线定格,施工进入最后工序。“修类似的路桥都要打灌注桩,而打灌注桩需要大量的水,东山地区用水是个大问题。”张秀生说,“东山地区地势高,自来水管网压力低,难以供上去。没办法,我们只能求助环卫部门的洒水车拉水支援。”他粗略计算了一下,每根灌注桩用水达100多吨,共打了1102根灌注桩,每辆洒水车仅能拉五六吨水,这样前前后后共用了2万多车水
    东中环南沙河桥是太原市首座三幅桥。南沙河沟比较深,平面辅路落差有11米,因此,主桥两侧的辅路在规划中也一并列为高架桥。一项桥梁工程同时要建三座桥,而且要与主线同步完工,施工场地狭小是最大的困难。“比如,南沙河桥共需吊装300多片预制T梁,每片都有70多吨。”张秀生说,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并如期完工,一台300吨吊车和一台150吨吊车共同作业,要在极其有限的场地稳定精确地吊装T梁,安放到最高达30米(相当于10层楼高)的桥墩上,其难度可想而知。
    除了这些,建设东中环时还遇到了一个大难题。东中环区别于其他中环,它没有现状路,且属于半山区,不少沟壑深达30多米,而又有不少区域呈山岭状。这就需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填沟壑、削山岭,拉来土方、运走土方成了每天的“必修课”。整个东中环工程填、挖土方达300多万方
    此外,整个工程沿线穿越11个城中村,拆迁量达73万多平方米,拆迁难度大、涉及群众多,也是东中环建设中一度遇到的难题。“建设大军科学组织,高效施工;各级干部赤诚为民,排忧解难;广大群众充分理解,积极支持,我们才能过关斩将,成就了今天的东中环、龙城东部‘大动脉’。”张秀生说。
    记者还了解到,东中环道路两侧将建几十米宽的林带,林带中将栽植漳河柳、新疆杨、合欢树、杏树等乔灌木,呈现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景观效果。东中环路绿化完成后,市民行驶其上,不仅能实现快速通畅行车,还将享受到“车行绿中、人在景中”的惬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4 12: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未来的东中环会像一条巨龙蜿蜒在太原东山腹地拉动东山地区的经济命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4 12: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定位是环路,就不应该继续延用30年前的名字“太行路”,统一成东中环最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4 12:5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怒顶,顶我东中环上四百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4 13: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定位是环路,就不应该继续延用30年前的名字“太行路”,统一成东中环最好
太原土著 发表于 2013-11-14 12:46



    叫什么都是小事情,关键是这条路真真切切的呈现在我们面前了。我记得年初还说是东面叫太行路,西边的叫吕梁路,都记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4 13: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估计应该叫东中环了吧!这样外地人一听路名,就明白路的位置,等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4 13: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太行好东面算太行山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4 14: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行路有性格与众不同,好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4 14: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车行绿中、人在景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4 14: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何时通车        ?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4 14: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定位是环路,就不应该继续延用30年前的名字“太行路”,统一成东中环最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4 15: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11月10日,东中环通车在即,工地上仍是一派繁忙景象,做伸缩缝、安装路灯、绿化,工人们正在做着最后的收边收口工作。记者沿东中环由南往北,依次穿越多条街道:许坦东街、学府街、龙堡街、坞城东街、长风东街、西太堡街、南十方街、南内环东街、朝阳街、五龙口街、郝家沟街、府东街、马道坡街、迎春街、凯旋街、胜利东街以及南北沙河和东山运煤铁路专线。东中环具体路面分布为:中间是4米宽的绿化带,两侧分别是14.25米宽机动车道、1.5米宽绿化带、3米宽非机动车道、1.5米宽绿化带及2.75米宽的人行便道。
    由于穿越多条道路、河流等,为保持车辆行驶的持续性,在东中环与这些道路的相交段,采用上跨下穿、互通立交、高架大桥等多种方式确保车辆快速顺畅通行。相比其他三条中环,东中环堪称“最全乎”,具体有:全互通立交1座(长风东街),相交道路下穿太行路简易互通立交4座(学府街、西太堡街、坞城东街、南十方街),大桥2座(南沙河桥、北沙河桥),朝阳片区高架段桥1座,太行路上跨相交道路3座(南内环街、府东街、凯旋街)。其中,朝阳片区高架段桥为主线上跨南沙河、朝阳街以及五龙口街,两侧辅桥(南沙河桥)上跨南沙河,辅道与朝阳街、五龙口街平交;北沙河桥主线上跨马道坡、铁路专用线、北沙河、迎春街,辅道上跨北沙河,与马道坡、铁路、迎春街平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4 15: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报道也是东中环与太行路同时称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10-21 10:19 , Processed in 0.050639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