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1-3 10: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办法,现在现实就是这样,做学问这活动早在1000年前就已经不再是天马行空鲲鹏游鱼的思想家们的专属了。德国、日本、美国、英国等等这些国家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基本都是伴随着战争、殖民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现代是工业信息社会,不再是农耕文明社会了,一切社会分工明确,一切发展从需求出发。
量子物理的诞生并不是由于普朗克睡觉晒太阳搞出来的,而是由于炼钢工厂需要根据钢材光谱测定温度。牛顿的苹果掉地上的浪漫故事不会再有了。没有设备,没有资金,没有市场的需求,再多的人才教授也是百无一用。我前面有说,产校联合指的是熟能生巧这个教育基本道理。没有成熟的司法体制发展哪来的大律师大法官?没有活跃的企业活动哪来的熟练会计师需求?甚至于没有发达的文化市场连文娱学科都发展不起来,武汉电影学院音乐学院怎么都赶不上北影上音,是差人才?
还有普林斯顿哈佛这些大学基本上全是从法律学政治学这种最基本的社会管理学科发展起来,基本环境就是混乱无序的殖民地需要这些人才的治理。你叫当时的美国大学去模仿牛津剑桥去发展物理数学这些自然学科?美国的基础自然学科的爆发式发展起始于二次工业革命,任谁都知道二次工业革命美国赶上了,是科学家引领革命,还是革命造就科学家这个有点像鸡生蛋蛋生鸡问题。但有一点可以确认,就是赶上了二次革命的美国高教得到了飞速发展,而没赶上的中国,高教依旧缓慢前行。
到了现代更是如此,发展基础学科,专注学术,是的,但是国内基本情况就是连很多国外几十年前的学科发展水平都没达到,国内基础生产力远没达到那种高度,要么结合实际需求发展,要么就是依靠国家重大科研计划。前者是你嗤之以鼻的但却是绝大部分高校地方政府努力发展的方向,后者则是全靠国家意志去分配去规划,比如上海北京合肥的量子通信,清华的暗物质研究,兰州的核物理工程,西安的航空航天,这些都是凭借国家意志去实现。
而我讨论这事的前提是地方政府该如何发展本地高教,国家力量不在考虑范围内。
再跟你说个实话吧,教育在我国早就是一个产业而不是社会思想活动了。高校为何扩招?政府为何每年关注大学生就业?大学为何到处建设产业园?每年考研考博出国你真以为是为了更高的学术追求?你口中的那种阳春三月,春江水暖的江南书院情调在现代工业信息时代的教育制度是格格不入的。我不否认你口中的学术单纯的美好,但是对于读书人来说,现实是残酷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