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5-31 20: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4月,泉州台商投资区“五纵五横”骨干道路及21条在建主要道路命名方案出炉。
据了解,台商区是在充分考虑洛阳镇临江、百崎乡环湖、东园镇和张坂镇依山面海的特征后,对全区城市道路予以命名。其中,“五纵五横”10条骨干道路的路名根据各自区位及起止终点地理风貌,以“江、山、湖、海、港”命名,体现台商区的总体自然风貌及国家级新区的气势和精神。区市政公司市政工程部负责人曾俊赫介绍,目前,区内主要道路指路牌更换工作已基本完成。
近日,记者驱车行驶在新命名的道路上,体验台商区城市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成果,享受优质、高效、便捷的地名公共服务,感受台商区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精神面貌转变。
五纵
提高交通运输网络通达性
驱车从后渚大桥前往台商区,大约3公里后,就到了南北大道(原南北主干道〈一期〉)。它与东西大道交叉,沥青路面宽阔整洁,绿化隔离带姹紫嫣红,沿途横跨百崎湖,海鸟低飞,波光粼粼,风景如画。
该项目负责人介绍,南北大道全长11.7公里,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北起国道324线,向南延伸至滨湖南路(原通港路),全长约7.5公里,沿线有一座百崎湖大桥。一期工程于2013年年底全线通车。二期工程全长4.18公里,起于一期终点即滨湖南路(原通港路),终于海湾大道(原沿海大通道)绕城高速秀涂互通出口。二期工程于2015年年底全线通车。整条南北大道红线宽度68米,双向八车道,为城市主干道,设计时速80公里,两侧设辅道和人行道。
“南北大道未通车前,从国道324线到泉州湾大桥秀涂互通出口,必须从台商区的东西大道、杏秀路等车辆密集路段绕行,还要经过路况不好的村道,按照时速60公里/小时计算,需要40分钟车程。南北大道正式通车后,只要15—18分钟,节省了一半的时间。”该负责人表示,南北大道是联系台商区与外部道路的快速通道,同时也是区内联系南北组团间的快速机动车通道。它的建设对于片区骨架路网的构建、提高交通网络的通达性、疏散交通压力、构成有机的交通综合运输网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记者了解到,除南北大道外,其他“五纵”道路的名字也颇具含义。比如:海江大道,即原滨江路,是台商区洛阳江东岸至泉州湾的滨水景观大道。海山大道,即原东环路,是台商区交通性快速通路,南至泉州湾海域,北接安峰山。海城大道,即第四纵路,是联系泉州湾海域和台商区城市中心区域的交通性主干道。海灵大道,即原张经13路,是台商区交通性快速通路,南至泉州湾海域,北接灵秀山。
五横
发挥交通大动脉属性
从后渚大桥长驱直入台商区,脚下宽敞笔直的道路正是台商区东西大道(原东西主干道拓改一期工程),静静依偎在百崎湖边上。“整条东西大道分三期建设,目前前两期拓改工程已完工。其中,一期工程全长约5.94公里,按城市主干道建设,主车道为双向八车道,辅道为双向四车道,于2014年完工。”该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拓改前的东西大道按公路标准建设,起点位于后渚大桥,终点接杏秀路,全长约5.6公里,其中后渚大桥连接线长度1.1公里,路基宽度仅24.5米,双向四车道,其余路段路基宽度45米,双向六车道。拓改后的东西大道大大提高全区的交通运输、出行效率。
据了解,东西大道二期工程起于杏秀路交叉口,终于绕城高速及东张路,全长2.55公里,沥青砼路面,道路宽度75米,主道双向八车道,辅道双向四车道,双侧各布设4.5米人行道,项目于2015年完工。“东西大道作为台商区‘五纵五横’骨架路网格局中的中间重要一横,决定着其必然承担台商区内大量的对外交通及区内各片区的联络交通,具有交通大动脉的属性。”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绕城高速是环整个大泉州地区的快速通道,可将大泉州地区各主要行政区块高效地连为一体,绕城高速在台商区内共设3个出入口,与东西大道衔接的张坂互通收费站为最中部的一个出入口,也是最主要、交通量最大的出入口。“现在,从后渚大桥上环城高速的时间缩短至10分钟左右。”
区规划建设与交通运输局规划科副科长江辉介绍,把原东西主干道取名为“东西大道”,是因为它是贯彻台商区东西向中轴线的交通性快速通路,是台商区“五纵五横”路网规划中的重要一横,也是其连接中心城区的一条重要快速通道。不仅如此,东西大道是泉州市“两重环湾+多向放射”快速路系统中内层环湾快速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五横”中的重要一员,洛阳大道(原国道324线台商区路段)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拓改工程前,该路段是二级公路,23米宽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该路段车辆通行量大,常年承受大型车辆碾压,已破损不堪,部分路段每逢下雨天就积水严重。在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后,工程建设指挥部因地制宜,降高度、填低洼,裁弯取直,道路标准提至一级公路标准(兼市政功能)。”该项目负责人表示,拓改的范围为国道324线惠安南高速出口至洛阳桥头,全长8.229公里。拓改后,把原来的四车道拓宽至六车道,路面类型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时速为60公里/小时。道路中间加设隔离带,两侧设置绿化带(洛阳镇区段暂时无法实施)、路灯,同时兼顾雨水、污水、燃气、供水、电力、通讯管线落地等市政管道功能。
记者了解到,根据规划,台商区江城大道(原惠城大道)、泉东大道(原百东大道)和海湾大道(原沿海大通道滨海道)均属于“五横”道路。“海湾大道即原沿海大通道、滨海道,是台商区沿泉州湾的滨海景观旅游大道。”江辉介绍,八仙过海项目、白沙湾、月亮湾等滨海景观旅游资源都在这条路上。
“江”“山”“湖”“海”尽显特色
其他在建主要道路
作为海丝艺术公园的重要配套,亚艺街(原惠纬一路),是海丝艺术公园南侧主出入口的主要东西向次干道。亚艺街西起滨湖东路(原杏琅路),东至杏秀路,全长900多米,为沥青道路。“当时,为了能在海丝艺术公园开园前顺利完工,施工人员分成2个班组,连日来昼夜不停歇,加班加点,确保在规定日期前完成人行道铺装、交通设施、路灯等附属工程任务。”该项目负责人表示,施工时,亚艺街的绿化工程也同步推进,近300株大腹木棉、腊肠树、香樟等乔冠苗木都在相继进行移植,为亚艺街穿上绿装。
亚艺街附近,是湖东学园周边的4条道路,取“学堂”之名,分东西南北向。其中,学堂东路,即原惠经四路,是湖东学园东侧南北向支路。学堂南街,即原惠纬三路,是湖东学园南侧东西向次干道。学堂西路,即原湖东片区杏惠路,是湖东学园西侧南北向次干道。学堂北街,即原惠纬二路,是湖东学园北侧东西向支路。
区民生保障局民政科负责人卢伟阳介绍,各乡镇范围内的主次干道根据所在区域的独特环境和人文风貌,有针对性地命以专名。洛阳镇范围内城市道路路名主要体现“江”的特色,百崎乡范围内的路名主要体现“湖”的特色,东园镇和张坂镇范围内的路名则主要体现“海”和“山”的特色。比如:滨湖东路,即原东经二路(杏琅路),是位于百崎湖东畔的生活性主干道。江锦街,即原洛杏大道,是联系洛阳江(洛阳镇)至东园锦厝村的东西向生活性主干道。海张路,即原张坂大道,是联系泉州湾海域至张坂镇区的南北向次干道。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