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5-21 13: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unozhaozihe 于 2017-5-21 13:36 编辑
总结
近年来,市内新开放的公营博物馆,如恩宁路的粤剧艺术博物馆、文明路的鲁迅纪念馆(国民党一大会场)、还是惠福路五仙观西侧的南粤先贤舘,在布展和细节上面都有了质的提升,可以给市民游客更好的参观体验,在此不再细讲。
在建筑方面,有版友认为该建筑群采用了三进院落,略显单薄。其实可以仔细看看,先贤舘内建筑的南北分布大致是同五仙观内原有的历史建筑(牌坊、大殿、禁钟楼及即将复建的通明阁)大致是平行的,这样的布局从整体上可以与五仙观因山造势、严整有序的布局相互协调。也就是说,五仙观的建筑布局决定了先贤舘的建筑布局。况且先贤舘大部分展览集中在地下展厅,尽可能削减地面建筑体量,可以达到功能使用面积最大化,充分利用了宝贵用地。
也有版友认为“从外面看,有点单薄没气势,而且岭南特色不明显”。其实先贤舘更多的是作为五仙观历史建筑群的配角,主角还是五仙观。所以外立面采用简单的砂岩石材在色调上能与五仙观历史建筑群相协调。没有“气势”是本人拍摄角度问题,你可以亲临感受。其次,建筑处处体现岭南特色:如其中的庭院布局有助于加强室内通风,顺应广州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建筑结构采取木构梁架形式;采用传统绿瓦屋顶等。
南粤先贤馆采用下沉庭院空间形式,还原了坡山古渡的历史场景,突出了坡山在五仙观建筑中重要统领作用,表现了设计方对广州古城格局的尊重。
不足之处还是有的,如该馆尚未完全开放,而且大部分背景讲解为普通话。
不得不说,南粤先贤舘实乃岭南式建筑精品,也是弘扬岭南文化的重要基地,值得大家一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