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9-13 13: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茫点 于 2017-9-13 13:16 编辑
我成长的环境完全不一样,同样地,我出生在区人民医院,两岁以前,我家住在桃源路。对于住在桃源路的记忆,我几乎没有,唯一记得的一个画面就是我坐在路边的沙堆旁玩沙子。两岁以后,我家搬到了人民路龙胜街,当时的地址是南宁市龙胜街新和里33号,现在这个地址早已不存在。在这里,我度过了8年的时光,记得每天奶奶背着我到水街去买菜,然后就能吃到好吃卷筒粉和生榨米粉,吃完卷筒粉,往碗里倒上半碗茶,喝下去,味道太好了。有什么头疼脑热的,妈妈就会带我到马路对面的红会医院看医生。在这里,我上了幼儿园和小学,我的幼儿园对面就是南宁市糖果食品二厂,旁边是壮志路小学。但是幼儿园毕业后我却上了马路对面的卫国路第二小学,同学们都是来自附近的孩子,包括人民路,三坊街,龙胜街,水街,甘棠街,新阳路,解放路,甚至北际路。整个幼儿园,小学时期,除了上课以外,同学之间,同学跟老师之间的对话都是白话,普通话完全就是教学用语言,而不是生活语言。小学时学校经常组织学生看电影,地点一般都在邕江电影院,当时看的片可不差,象《超人》,《第一滴血》等等这些1980年代的美国大片,都是学校组织去看的。住在人民路这段时间,我见证了江滨路的建成。民族大道通车那天,我爸还带我去看了。
10岁的时候,我家又搬到了衡阳东路,由于转不了学,所以我开始了两年的公交车生涯,当时学校统一帮我们这些家住的远的学生在公交公司办理月票,一个月2.5元。我每天上学的路线就是到友爱衡阳路口搭2路车到百货大楼,然后步行到人民朝阳路口转3路车,,到红会医院下车,往前走不远,就到学校了。放学回家则反之。百货大楼前的地下过街通道和人民朝阳路口的人行天桥,是我每天必走的。那个年代的南宁公交车比现在拥挤多了。那时百货大楼北楼的位置还是灯光球场,灯光球场有很多卖胶卷的。灯光球场和百货大楼门前可谓鱼龙混杂,有表演胸口碎大石的,有卖退字灵的,有演讲的,有卖肥皂的,有表演匕首穿手臂搞得满地都是血的。。。。。。。在这一段时间里,我见证了南宁市第一批高楼的兴起,南华大厦,银河大酒店,南方大酒店。如果我没记错,南华大厦应该是南宁市第一栋二十层以上的高楼,完爆它对面的广西建工大楼。
小学毕业后,初中,高中直到大学,我的活动范围就转回到了我家附近。衡阳路,南铁,南棉,友爱路,地委大院,明秀路,北湖路,师范学院,中医学院,五里亭,农院路等等这些地方成为了我青春期的记忆。记得刚上初中那会,我很习惯地跟同学用白话打招呼,但是我发现很多同学都是讲普通话的,特别是家住在南铁的同学。从那时候起,讲南普也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住在衡阳路的日子,是至今为止我生命里度过的最长的时光。在这里,我度过了青春,经历了我最喜欢的女孩离我而去,经历了初出社会的坎坷,经历了结婚生子。直到几年前,我在望州岭买了房,离开了那里,不过父母还住在衡阳东路的老房子。所以不管怎么说,总还是离不开那一片地方。
现在的南宁已经不是二三十年前的那个小城,目睹着这个城市一点一滴的变化,我们也慢慢地长大,慢慢地变老,唯一不变的,就是这颗爱南宁的心。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