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12-9 03: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正有了阿里的教训在前。对深圳的产业政策我只相信本地的企业。培养起一个华为比招十个富士康的大项目意义都更加重大。
所谓“国际总部”直流,反正我现在是不信任任何非独立法人的外来户布局。寸土寸金的深圳可不是要多少亩有多少亩的地主家的阔少爷。
深圳的产业政策是有需要阶段性检讨的地方:
比如金融业从业人员连续三年减少,最近快两年的时间存款增速极为缓慢。
在信息服务业上,去年深圳独角兽数量被杭州追平,而且深圳独角兽多为硬件企业,和信息服务业相关的板块与北京的差距并没有缩小的趋势。
腾讯是强大,但独木不成林。深圳要谋求全国新经济中心城市地位的执牛耳者,需要强大的成规模的本地信息企业。乌镇大会腾讯的饭局是风光,但是里面除了腾讯自己,又有哪一个是来着深圳的势力?
在这里也要吐槽一下深圳市政府对于本土企业资源的利用不力。对比一下杭州和阿里的关系。阿里直接养活了杭州一个生态圈,和阿里有人员和资金关系的高估值2C类企业如雨后春笋。但是腾讯的VC和创业孵化,最后大多数都肥了北京。深圳真的利用好了腾讯为本地信息产业的孵化和裂变提供力量了么?
就拿共享单车这块来说吧。与其去招什么靠不靠谱根本未知数,有阿里前车之鉴的“国际总部”,他的主要竞争对手摩拜是腾讯领投,现在是财付通移动支付推广的重要入口,深圳的招商部门是否对此感到敏感?能不能和腾讯进一步合作,利用腾讯的关系和影响力,直接把摩拜的大本营从北京连根翘到深圳来?
深圳作为科创、新经济发展全国最耀眼的城市之一,我们手里现在有很多不错的资源。IT领域随着百度掉队,真正处于第一梯队的就两个企业,而深圳占其一——这是连北京现在都没有的优势。但是我们真的充分发挥和利用了我们的优势了么?
尽管深圳目前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是深圳绝对不能沉醉于虚名当中,深圳依然需要把自己放在【挑战者】【追逐者】的角色上,以此来要求自己。要知道,在深圳产业最核心的竞争力上——新经济与民营经济上——和我们最有直接冲突的那个城市,现在各方面的综合实力依然在我们之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