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8-8-22 17:3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沧海行云1234 于 2018-8-22 17:45 编辑
首先声明,我不是邯郸人,只是想理性探讨,不知是否欢迎。
在我看来,目前三线城市发展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外流的问题,说得再宽泛一点,就是青年外流的问题。
十几年前,除了北上广深几个特大城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普通地级市的差距只是城市规模上的差距,但城市面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上的差距并不明显。再加上工作机会相对有限、户口管制相对严格等因素,很多三线城市的优秀青年会选择留下来。但现如今情况已然大变,可以说只要考上211的学生,都不愿意回到家乡的三线城市,更不要提去其他三线城市,找工作的底线就是省会城市。
对河北的孩子来说,千军万马过高考这座独木桥,好不容易考上了211,985,谁愿意回到河北让孩子像自己当年一样再经历一遍如此残酷的高考?即使愿意,谁又能担保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在高考脱颖而出?河北的学生就业,首选是北京,然后就是天津,说到底还是希望能在大城市扎下根,巩固自己的奋斗成果,让孩子的奋斗起点比自己当年高。即使是没有考上好大学的青年人,只要有机会,也会去大城市闯荡闯荡,只要肯干基本也都留下了,三线城市没办法为他们提供想要的工作机会和公共服务。
这个现象不仅发生在河北,外省更为明显。在省会独大的省份,本省学生首选的就业地点是省会,普通地级市平日里可以说是非常萧条,商场里的服装款式也都偏中老年。河北的好处在于,石家庄没发展起来,和省内地级市的差距没有那么明显,而且京津和省内地级市的差距比较悬殊,所以只要特别优秀的青年能最终留在京津,而其他青年在京津奋斗一段时间无果之后,可能会选择回到家乡三线城市,而非石家庄。
啰嗦了这么多,我想表达这么一个观点,现在三线城市对青年的吸引力确实是大不如前了,连二线省会城市都在拼命抢人。所以说,在青年大量流失的情况下,三线城市能维持住现状城市规模,适当提升增效就已经很不错了。恕我直言,我觉得所谓卫星城、一体化这样的发展模式,并不适合于包括邯郸在内的几乎所有普通地级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