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8-21 09: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9成外来务工子弟,不一定都是没有房子的人,择校的都以这个身份进去了。之所以会是择校,有些是非地段的冲着宣传来的,以为是名校,或者房子未交付,户口还没转来南宁。举个例子,金龙小学办学这两年,生源一半地段,一半外来务工子弟。前几年的五象小学,地段生源少,也是吸收不少地段外的,瑞和家园那么远的也有。外来务工子弟多,也就能解释为啥姚明和国家队来,姚明是做慈善来的,不是因为你是名校(当然也不能太差),领导也是慰问关怀农民工子弟来的。至于五象业主是哪个行业的,真没必要纠结,能买这里房子的,都不是差的人,早年医科大没指标买集资房的,也有些来蟠龙这儿买房了,我们小区里各行各业的都有,大多是很积极向上的人。这边孩子的成绩跟别的城区差距大,真的一言难尽,学校的学习氛围,教师的教学经验,领导的办学理念,各种条件综合的结果吧。有人会说,孩子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是跟父母生活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最大。这的确是,但是除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有的,我自认为对孩子的教育是从未放松的,但是孩子的学习习惯,课堂的习惯,作业的习惯,考试的习惯,学校老师比家长更有经验更有发言权,也更有影响力。小学阶段,孩子的向师性是很强的,我孩子跟我说某某老师爱数学但语文学的不好不喜欢看书,因为孩子喜欢这个老师啊,所以他就认为不看书也很正常。还有,比如,语文教学,每个单元有个需要背诵的好词好句,这些知识呈现在书本上是碎片的,本来是某首古诗中的一两句或是演变出来的成语,有经验的老师会在这时给孩子拓展知识,这样孩子的思维就得以延申,视野开阔。没经验的老师就只会叫孩子背下来就行。还有就是学校领导的办学理念,你是以完成上级交给任务的心态来办学呢还是以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追求来办学,体现在学校管理上就不一样。有某个初中校长,认为学校周边环境和家庭的氛围对孩子的成绩影响大,所以决定周末开放学校的图书馆,鼓励家长带着孩子到学校看书。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心态。学校有丰富的教育方法和经验,引导家长一个方向,家校合作下,孩子的成长会更健康顺利。但是,如果你作为校长家长会上总是谈钱,谈学校投入多少经费,拜托,谈经费你跟上级领导说就行,而且老师开什么车背什么包家长不太愿意关心。家长关心的是教育这件事本身,学校你怎么想,怎么办,都有那些方法,我们家长该怎么配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