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毗陵我里

[城建规划] 常州季子文化中心即将开放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2-5 14:53: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 这沙雕1111累不累啊 大家别理他就行了 越回复越来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5 14:58: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tctll1111 发表于 2025-2-5 13:26
季子作为吴王子是无锡人有啥问题?无锡名人太多根本顾不过来宣传,不像常州,文化贫瘠,拿来主义惯了。就 ...

你说无锡是吴国王都,几百年咋没一座吴国王墓?相反别的地方发现一座又一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5 15: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tctll1111 发表于 2025-2-5 05:26
季子作为吴王子是无锡人有啥问题?无锡名人太多根本顾不过来宣传,不像常州,文化贫瘠,拿来主义惯了。就 ...

瞎说八道。“常州”在民国时也是城区的代称一直沿用着。“常州”永远冠不到无锡头上,死了这份心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5 15: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晋 发表于 2025-2-5 15:15
瞎说八道。“常州”在民国时也是城区的代称一直沿用着。“常州”永远冠不到无锡头上,死了这份心吧。

常州这名字谁要啊,现在是边缘化落后的象征了。你以为是香饽饽呢还要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5 15:54: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tctll1111 发表于 2025-2-5 09:21
韩化的不是常州吗?倒打一耙。自己文化贫瘠,名人贫瘠的边角料地方。苏东坡想去宜兴养老,半途死在常州, ...

梅里什么时候变成无锡了,傻雕,你想去韩国为什么还不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5 16: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晋 发表于 2025-2-5 14:30
隔壁要做吴都,要当常州府的话事人,只要能带来相关利益,管他是哪里人都必须是“无锡人”。常州人千年以 ...

这不就证实了常州和韩国一样的,季子又不是常州人,人现在蹭热点,春节不起源于韩国,韩国也来蹭。苏东坡蹭一下么还不用说,毕竟病死在那。虽然人家也不喜欢你常州,临死心心念念都要去阳羡养老。季子生不在常州,死不在常州,就工作地点一段时间在常州,常州文化真的贫瘠到要蹭这个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5 16: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晋 发表于 2025-2-5 15:15
瞎说八道。“常州”在民国时也是城区的代称一直沿用着。“常州”永远冠不到无锡头上,死了这份心吧。

荣德生念旧提议保留还是叫常州吧,否则常州这个词已经没了。不过有和无都没事,反正这片土地不行边缘化和边角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5 16: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顾恺之和他的父亲顾悦之有一些研究认为是当时的无锡焦溪人,常州比较低调,不喜欢抢。既然无锡那么喜欢抢,不如我们多宣传宣传顾恺之是常州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5 17: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tctll1111 发表于 2025-2-5 07:54
常州这名字谁要啊,现在是边缘化落后的象征了。你以为是香饽饽呢还要争

很好呀,常州这名字轮得到你来说三道四么?你谁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5 17: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tctll1111 发表于 2025-2-5 08:01
这不就证实了常州和韩国一样的,季子又不是常州人,人现在蹭热点,春节不起源于韩国,韩国也来蹭。苏东坡 ...

你不就是韩国人么?你文化水平贫瘠到如此地步是不是羡慕嫉妒疯了?没关系,无锡七院欢迎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5 17: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武晋 于 2025-2-5 09:50 编辑
tctll1111 发表于 2025-2-5 08:05
荣德生念旧提议保留还是叫常州吧,否则常州这个词已经没了。不过有和无都没事,反正这片土地不行边缘化和 ...


随你怎么造谣,“常州”之名永续,气死你个假无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5 20:00: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manech 发表于 2025-2-5 16:39
顾恺之和他的父亲顾悦之有一些研究认为是当时的无锡焦溪人,常州比较低调,不喜欢抢。既然无锡那么喜欢抢, ...

顾恺之是晋陵焦溪人(今常州市天宁区),地名是移动的,晋代的武进包含丹阳,晋代的无锡包含焦溪。顾恺之是常州人,跟今天的无锡没有任何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5 22:27: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tctll1111 发表于 2025-2-5 16:05
荣德生念旧提议保留还是叫常州吧,否则常州这个词已经没了。不过有和无都没事,反正这片土地不行边缘化和 ...

荣德生是什么政治级别?!他真要有资格定,怎么不把无锡改叫有锡呢?!你个该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6 01: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据史**载,

“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始置毗陵郡,

分毗陵、无锡之地置暨阳(今江阴);

析旧丹徒、旧曲阿(今丹阳+金坛)以东之地置武进县。”

可见,当年延陵季子的封地包括现丹阳、丹徒,金坛,武进、江阴一带。奇怪的是丹阳延陵镇西面有个九里铺,而常州城西面也有个小镇叫九里铺。从锡剧《红楼夜审》的剧情中可以看出,九里铺其实是县(州)城的驿站。上级来了官员,县(州)官就要出城到驿站相迎,以示礼节。延陵官衙迁至现常州之后,原地保留原地名,出现丹阳、武进两个九里铺就很自然了。查看此地的地形,九里的西面和北面是丹徒的丘陵地区,东面和南面是丹阳、金坛的平原地区。当地人说,季子庙后面有个“万顷洋”。每年春夏雨季,丹徒、句容丘陵山区的水直泻万顷洋,一时下泄不及,万顷良田被淹为水乡泽国。在季子庙里我还看到刻在石碑上的唐代诗人张丛申的诗句“登览之胜,遥碧远明”。当地的百姓和主政者在每年经受水淹之苦后,将首府迁至地理位置适中,且少水旱之灾的常州,不失为是明智之举。由西向东迁城的想法这只能是猜想,结论要等专家的研究结果。



延陵九里季子庙座北朝南,是为纪念春秋吴国名贤季札而建的祠庙。始于秦汉,距今已逾二千余年。季札是吴国十九世君主寿梦第四子,因三让王位,避耕于后被封为其采邑的延陵邑,史称“延陵季子”。季札的至德谦让,诚信重诺,闻乐知政等高贵品质,被后人崇敬为“至德第三人”。季札去世后,孔子专为其书“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碑文,因正好十个字,所以也称“十字碑”。庙内管理人员说,季子墓就在大殿的下面。延陵季子庙的前身是季子墓,季札后人在其基础上建季子祠,成为吴季札宗庙。自秦汉以来,香火不断,每年农历四月十三日、八月十六日,是吴姓后人举行祭祀仪式,拜祭祖宗的日子。据管理人员介绍,季子庙历史上曾毁坏过多次,但总是累毁累建,并越建越大。唐初武则天当政,狄仁杰撤销了一大批寺庙,江南仅保留泰伯、季子、大禹、伍员等四座庙宇,一度季子庙成为江南名刹。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信奉拜上帝教,所到之处,佛道寺院均付之一炬。季子庙也被堆满柴草,准备点火。后被季札“三次让国”,“徐墓挂剑”等故事所感动,决定撤掉柴草,保护庙宇。



季子庙里最有价值的就是这块“十字碑”。石碑上刻有据说是孔子书写的“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10个篆字。现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在“十字碑亭”两侧还有两块圣旨碑,看碑文内容,一块是北宋元佑三年(1088年)大旱,民众到季子庙祈雨,旬日得雨,润州太守杨杰奏请宋哲宗,封季札为“嘉贤大帝”,立碑祭祀;一块是南宋宁宗皇帝封季札为“昭德侯”立的碑记。季子庙前殿保存有一块清道光年间的“功德碑”。这块已经破碎再拼拢来的石碑上,刻着丹阳、丹徒、金坛三县民众捐款修建季子庙的姓名和捐款额,因九里铺地处丹阳、丹徒、金坛三县交界,三县民众不忘季子先德,共同缅怀先贤,集资修庙,可见季札在三地民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金坛和丹阳至今都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上茅山,回九里,功德圆满。那是因为金坛和丹阳搭界的九里村地处茅山老区,具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是古吴文化的发祥地,位于道教上清派发源地茅山的脚下,历代都有朝廷或地方官员及民众上茅山,烧香许愿后,前往被称为“江南第一庙迹”的九里季子庙祭奠季子,展现了人们对道德和品格的追求。渐渐形成了“上茅山、回九里”的传统习俗,旨在上茅山求功,回九里修德而功德圆满。


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延陵县废。延陵古县从建置,历经唐、五代、至北宋熙宁五年,长达791年。延陵县废置前夕,辖治太平、寿安、洞仙、孝德、上元5个乡。废置后,改延陵县城为镇,所辖的:太平乡村、里和寿安乡村、里划归丹阳县;孝德乡村、里和上元乡村、里划归金坛县;洞仙乡村、里划归丹徒县。北宋哲宗元佑三年(1088年)九月,季子庙被敕赐“嘉贤”庙号。其规模在江南庙宇中已首屈一指,世称“江南第一大庙廷”。延陵季子庙成为古今中外帝王将相、文人贤士、平民祭祀的向往之地。延陵九里季子庙一进大门就能看到的两块立着的高大石碑,这是清代道光八年大修季子庙时,丹阳、金坛、丹徒三县老百姓捐款的功德碑,因九里铺地处丹阳、丹徒、金坛三县交界,三县民众不忘季子先德,共同缅怀先贤,集资修庙。正背面密密麻麻刻满了捐款人的名字、住址和捐款数额。捐款的人多,足见当时的盛况。这两块碑是砌在头山门墙里的,未曾被毁,重建季子庙时被移到这里作影壁。其中,有些碑文是名人写的,文采飞扬。如清朝顺治年金坛人蒋超写的《重修季子庙碑》,蒋超是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写这篇文章时只有23岁。所以,从前经常有很多文人雅士、达官贵人前来季子庙瞻仰和研读碑文,获益匪浅,这也充分证明九里季子庙文化底蕴深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6 07:00: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EBASTIAN1 发表于 2025-2-6 01:16
据史**载,

“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始置毗陵郡,

《汉书· 地理志上· 会稽郡条》载:“毗陵,季札所居。江在北,东入海,扬州川。莽曰毗坛。”师古曰:“旧延陵,汉改之。”延陵邑范围很大,但治所从来都在今天的常州。江阴前身是毗陵县的暨阳乡,无锡最早也是从延陵邑分出来的。丹阳的延陵是吴国被灭后,季扎的后裔往西迁徙后建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18 11:14 , Processed in 0.034669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