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Thebigsea

时至今日,现在回顾再看广州大剧院,留下两大遗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0 19:4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Thebigsea


    和楼主有同感,国内项目最重要是没有建筑,景观一体化设计.重要的公建四周一般以草地,水面居多,就有效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0 20: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4# yincai1981

歌剧院这种低矮的建筑尤其不能放在高大的一堆建筑中间,得给他的外形营造环境或寻找环境。的确放海心沙的一角至于珠江中间相当出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0 20:41:2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大剧院已定型了,现在主要精心打造一下海心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0 20: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6# gzjj


    是的,好的海心沙设计能提升珠心的不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0 21: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7# who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0 21: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大艺术建筑扎堆在一起本身就是失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0 22: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世博会那么多精品现代建筑,上海政府都有魄力拆除,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场馆的历史意义那么大,一样被拆除,一个既无美感又无旅游效益的看台和风帆,广州政府却什么保留亚运记忆舍不得拆掉,我呸!

顺便说一下,上海紧挨着外滩建筑群的虎丘路上曾有一幢22层高达90米的文汇大厦,因为太过突兀,影响了“万国建筑群”景观,2006年被政府一纸命令拆掉;南外滩上150米高的光明大厦也因为之前的外墙设计与周边太不协调,而被改造并加了一个纽约洛克菲勒大厦式的尖顶,成为新的地标。广州政府何时能学学人家,下决心把中轴线上大煞风景的两颗“大门牙”拔掉呢?

====================================================

“一个既无美感又无旅游效益的看台和风帆”只是你的看法,我倒觉得很好看!

上海佬大把钱你不知吗?这与政府魄力有何相干?只与银子相干!

海心沙的东侧要好好设计一下,以便改造下四周的整体景观!

海心沙上最好将广州五羊雕像迁过来(好像新加坡的鱼尾狮像的位置一样),可以更好地宣传广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0 22: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的两点我都认同,但是名称这里楼主就扯淡了,我只是希望楼主真正去了解广州大剧院的全部组成再来评论 ...
天上种的菜 发表于 2014-4-20 18:50

叫歌剧院不必就是以歌剧为主要演出的纯专业歌剧院,悉尼歌剧院的全部演出中歌剧又占多少呢?我只是觉得没必要把原来的广州歌剧院改名,一样可以适用。你看过某些报道就知道了,改为大剧院纯属是广州某些领导因北京上海有“大剧院”而广州也要有的缘故,纯属折腾。好笑的是,中文名改了,英文名却不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0 22:36: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何不在海心沙多弄一块「石头」?正好代表广州三石
timtimday 发表于 2014-4-20 16:53

这是个大胆而奇特的设想,在现在巨大看台的地方再搞一块“石头”。。。

是什么好呢?中型的演唱馆、艺术中心、甚至酒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0 22:4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看看下面的某些建筑师的观点是否有道理?


=========================================


建筑设计“大咖”眼里的珠江新城

近百名国内建筑设计师空降天河CBD,热议高楼建筑规划和设计

2014年4月14日 南方都市报   

    上周五,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B IA D”)华南设计中心成立暨“当代设计企业管理的观念性变革”论坛在广州大剧院举行,近百位国内建筑设计师空降天河C B D。原珠江新城总规划师袁奇峰、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副总设计师倪阳等建筑设计界的“大咖”人物也低调登场。在这些国内建筑设计大师眼中,天河C B D的核心区域珠江新城已成了广州城市形象名片的代名词。但光环背后,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不妨来听听“大咖”们对珠江新城的建设是如何“点赞”如何“建言”的。

    总评

    袁奇峰 原珠江新城总规划师、中大教授

    高楼林立 承载理想承载技术也承载虚荣心

    珠江新城是华南高层建筑的集中营,集中了广州、华南乃至中国最高的建筑,比如西塔、广州塔和尚未完工的东塔。在袁奇峰看来,这是CBD区域的土地价值高决定的。“这些高层建筑还具有象征意义。”袁奇峰认为,这当中既有理想主义、技术主义,还有虚荣心。据袁奇峰介绍,2003年在珠江新城检讨规划方案中曾提出,中轴线上的建筑包括沿江的建筑,全部要经过国际竞赛来获得设计方案。但最后只有不到50%的建筑执行了这一标准。这是因为广州市规划局后来放弃了这一标准,没有坚持制度和城市理想,以致后期的一些建筑的设计水平参差不齐。

    “CBD里面其实也不可能都是写字楼,全是写字楼太可怕了。”袁奇峰表示,当年在CBD区域内规划建设住宅现在看来也是正确的决定。据他透露,当时珠江新城开发有两个目标,一个是为地铁建设筹集资金,第二是需要为城市培育新的功能区。现在来看,这两个目标都实现了。


    遗憾

    倪阳 华工建筑设计院副院长、总建筑师

    广州的建筑不能一味比高比怪

    “广州失去了这样一个让城市空间形态独一无二的好机会。”曾参与西塔相关设计工作、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副院长倪阳认为,中轴线上的东塔和西塔没有建成对称“双子塔”是珠江新城建筑的一大遗憾。倪阳介绍,按照最初的规划,东塔和西塔应该是广州新中轴线两边对称的两座超高层建筑。在城市轴线上形成对称的双塔,目前在世界上还没有先例,而广州看到了这个机会却没有把它抓住。如今的西塔和东塔,一个弧形一个方形,一个432米一个530米,除了位置,已经找不出其他对称的特征。倪阳说,广州放弃在中轴线两侧建造对称的双子塔,就像是一个非常有音乐才华的音乐家跟人家比赛跑步。如果广州的建筑一味跟别的城市比高比怪,其实占不到任何先机和优势。

    图书馆等公共建筑扎堆反变杂乱

    歌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建筑集中分布在花城广场两侧,倪阳认为这种规划实际上并不成熟。他说,城市里头大部分是住宅和写字楼,这些建筑的肌理都比较方正。像歌剧院、图书馆等小公共建筑可以作为一种点缀融入到城市肌理。

    “它们就像衣服上的徽章、别针和吊坠。如果一个人身上挂满了这些点缀的东西,可以想象这并不美。”他指出,每一个建筑都有它的特点,放在一起争奇斗艳,就会给人一种杂乱感。他认为,这些公共建筑应该分散到城市各处,在周边设计一些绿化,把它变为该区域的公园景观、休闲娱乐的地方,这些建筑能更好地服务于区域。



    陈雄

    ADG设计研究院院长

    建筑靠得太近反影响观赏性

    作为城市客厅的 中 轴 线 花 城 广场,其周边的建筑就以标志性为重点。“整体来说我都很喜欢,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当这些风格不一的建筑物处于同一空间的情况下,彼此之间应有更大的间隔距离。这样才能更突显各自的风格。例如广州图书馆和广东省博物馆,大剧院与第二少年宫,都靠得太近了些”,陈雄认为,间隔太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些建筑物的观赏性


    钱方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广州大剧院外表拼接得比较乱

    钱方对广州大剧院特别关注。专门从事剧场设计规范编制的他,4年前曾经到广州参加考察调研。 “完成度有问题,而且拼接得比较乱。”钱方告诉记者,广州大剧院由境外设计师设计,在原来设计中,剧院的整个外表是黑白色混凝土相间,但是现在变成了同一颜色的石头,原来是非线性的设计应该用非线性的办法来建造,“但实际上用线性的办法来做了。”


    本土化

    洪卫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四大标志建筑中最喜欢省博物馆

    “政府落力打造的中轴线终于成为了重要的城市景点。”这是建筑师洪卫对CBD中轴线的评价,每逢有外地的朋友或同行来到广州,洪卫都会带他们来到花城广场。在四大标志性建筑中,洪卫坦言,自己最喜欢的是参与其中的省博物馆。他认为,这是一个“出生在中国氛围下的建筑师的原创作品”,极具中国本土特色。“传承传统文化,首先要具有时代性,然后才是表达地域文化。”洪卫说,如何把地方特色融入到时代建筑的设计,中国设计师一直在思考。


    郭明卓 广州市设计院顾问总建筑师

    CBD建筑可结合本土文化创新

    广州购书中心、天河城、天河体育中心等建筑,是广州市设计院顾问总建筑师郭明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代表作品。郭明卓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广州市一直在追求具有现代感的建筑,现在从珠江新城的建筑来看,这个憧憬已经实现了。而且现在还有不少建筑视觉冲击强烈。“建筑要有特色,不一定说要搞视觉冲击,可能还要好好研究下本土文化的特点做一些传承,再结合现代建筑的使用要求、技术标准。”郭明卓认为这也是建筑设计的一种创新,但目前在珠江新城内还没有出现这样类型的建筑。


    人性化

    王舒展《建筑创作》杂志社主编

    C B D区域还应增强城市功能

    “作为看客,走在珠江新城的街区里,我感觉这就是现代大都市。”《建筑创作》杂志社主编王舒展对珠江新城的建筑形象非常看好,但她同时感觉到这个区域是为了城市形象而建,城市功能并不完备。她说,在C B D里可以找到很多高档的酒店、商场,但真正给普通人提供的中小型餐饮、超市、杂货店等比较少,长期在此工作生活的人们会出现各种不便。“每天生活在C B D的人,他们的感受是应该被尊重的。”王舒展谈到,不只是在广州,包括上海、北京的C B D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解决这个通病,王舒展认为关键在于政策导向和社会共识。“地价、税收等整个政策层面是否能够支持C B D区域多元化发展,这很重要。比如除了引进大型企业,建高端写字楼之外,可能它需要有一部分小型的商业、企业进入。”


    朱小地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董事长、总建筑师

    C B D要高容积率也要人文关怀

    亚运会后的广州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让朱小地感觉“振奋人心”。他表示,城市领导者也好,市民也好,总是希望能把自己的城市更好地展现在世人面前,珠江新城作为广州城市形象的新名片,已经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他指出,城市建设特别是CBD的建设,追求高容积率的同时也要追求对人性的高度关怀,“建筑设计要注意情感度,老百姓并没有这种建筑觉悟,天天去看这些建筑。老百姓只有在感觉环境不舒适了,他才能意识到建筑的问题。”他提出,城市公共空间的开发应该遵循连续性、立体化的原则,从老百姓的感觉出发才能做得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0 22:4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钱方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广州大剧院外表拼接得比较乱

    钱方对广州大剧院特别关注。专门从事剧场设计规范编制的他,4年前曾经到广州参加考察调研。 “完成度有问题,而且拼接得比较乱。”钱方告诉记者,广州大剧院由境外设计师设计,在原来设计中,剧院的整个外表是黑白色混凝土相间,但是现在变成了同一颜色的石头,原来是非线性的设计应该用非线性的办法来建造,“但实际上用线性的办法来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0 22: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剧院”,中国城市起码有上百家用这个名字的,歌剧院本来只有广州,现在广州也没了。领导喜欢喜欢俗气,没办法。
最遗憾的是外墙,不是石材不好,而是施工不好。如果施工方是上海建工的话,应该会上升一个档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1 10: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8# gzjj


   就歌剧院本身而言,把周围的建筑挪开效果就出来啦,如果在滨江某个三角洲的顶端更出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1 10: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剧院”,中国城市起码有上百家用这个名字的,歌剧院本来只有广州,现在广州也没了。领导喜欢喜欢俗气, ...
aaaa 发表于 2014-4-20 22:49



    石材的颜色不好控制,总之广州歌剧院的实际效果也许只达到了设计的60%-7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1 10: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个大胆而奇特的设想,在现在巨大看台的地方再搞一块“石头”。。。

是什么好呢?中型的演唱馆、艺 ...
Thebigsea 发表于 2014-4-20 22:36


主题不要偏离了大剧院本身,还是弄个高档的表演场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1 04:25 , Processed in 0.046136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