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4-25 14: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倒是觉得,这个逻辑应该反过来。是国有及私人部门实体经济投资下降导致,使得煤炭领域矛盾突出,价格敏感,成本高企,冗员难以化解。如果继续单纯寄希望于金融振兴太原经济,无异于舍本逐末。即使单纯把债务降下来,也是难有活力。况且,你也说了,这些大企业对银行借贷实际并没有用足,投资还有很大空间。如果寄希望债转股,未来企业有复苏,利润又到了别人的口袋里,对企业对太原发展都不利,甚至会有资本财团趁机瓜分国有资产。其实当时,高价位买入那些私人煤矿本身就有阴谋。
煤炭钢铁是刚性的需求,“过剩”是局部是暂时,价格上涨缓解这种困境之后,如果没有有效投资拉动,我们的煤炭企业还是老样子,迟早会陷入下一场危机。债务根还是要依靠有效产出化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