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11-15 18: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标题:上线两周,武汉票据交易中心迎来首笔亿元大单)
2016-11-15 08:39:00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上海)
专家:建立区域性票据交易中心很有必要
11月10日,上线运营仅两周的武汉票据交易中心,便迎来首笔破亿交易大单。云南某企业通过武汉票据交易中心平台撮合,与招商银行武汉光谷支行达成议价,在线完成了金额高达1.55亿元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交易。这笔交易为该企业节省了近50万元交易成本。
武汉票据交易中心董事长方敏介绍,该企业收到客户单位以票据支付的1.55亿元货款后,因急需现金,需尽快将票据贴现。该企业在深圳、昆明两地通过自身资源与众多银行询价,均未达成交易。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临近年底,一些银行对票据承兑银行的同业授信额度不足,且受年底各项指标考核需要,银行很难突破额度限制为企业办理票据贴现;其二,极少数银行额度充足,但贴现率报价在3.15%—3.25%之间。以该企业为例,1.55亿元的票据贴现额约500万元,成本过高。
经多方辗转,该企业获悉武汉票据交易中心正在运营电子化交易平台,可在网上与多家银行在线即时议价,并自主择优成交。于是,该企业注册成为交易中心会员,发布了交易信息。
交易信息一经发布,便收到了多家商业银行的响应。因看中武汉票据交易中心的优质客源,多家商业银行愿意突破同业授信额度限制,并报出较低的贴现率。最终,该企业与招商银行武汉光谷支行达成交易,且未产生其他任何资金成本。与之前3.15%的贴现率相比,武汉票据交易中心帮该企业节省了近50万元贴现成本。
“武汉票据交易中心的建立,就是为了搭建企业与银行间、企业与企业间的撮合平台,让票据交易更便捷、更高效,同时成本更低廉,最终的目的是帮企业降成本,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方敏介绍,交易中心运营两周来,上线的银行有20多家,企业有近90家,目前票据挂单量已超30亿元。
“从武汉票据交易中心上线运营的效果来看,在全国试点区域性票据交易中心很有必要。”武汉大学中国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叶永刚教授认为,票据交易中心的实质是短期资金拆借市场。区域性票据交易中心的建立,打通了企业与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壁垒,为地方企业开辟了一条更便捷的融资通道。
武汉票据交易中心于今年10月28日正式上线运营,是全国第二家获批、首家上线运营的区域性票据交易平台。
某种意义上,该交易平台的诞生,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产物。2015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会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知识产权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部门印发了《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创新专项方案》(银发[2015]225号,以下简称《武汉城市圈金改方案》)。这是国内首个区域科技金融改革创新专项方案,武汉城市圈成为国内首个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武汉城市圈金改方案》中明确提出,“鼓励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参与武汉区域性要素市场建设,探索建设区域性票据市场”。
“既然国家鼓励探索区域性票据市场,我们就应该积极行动。”方敏介绍,在筹备期间,武汉票据交易中心的申报材料得到多个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与肯定。其中,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业管理部在收到申报材料后表示,“建设武汉票据交易中心非常有必要……总体来看,我们认为《申报材料》基本可行,同意申报。”
今年8月,武汉票据交易中心获得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文。这意味着,武汉票据交易中心拿到了“运营牌照”。
“我认为,建设武汉票据交易中心,对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来说是一种有益探索。”国富金融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过文俊教授表示,《武汉城市圈金改方案》是国务院8部委联合印发的以科技金融创新为主线的改革方案,其中专门提及“探索建设区域性票据市场”。2015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支持武汉等8个改革试验区率先进行创新驱动发展的转型,发挥示范带领作用,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性改革成果,并在全国推广。“我理解,区域性票据市场等要素市场建设,属于中央鼓励改革试验区率先探索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
过文俊教授认为,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各地区和各种类型企业的融资需求是多样化的。为此,需要建设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满足它们的融资需求。“建设区域性的票据交易中心,应鼓励有条件的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为全国性票据交易市场建设探索有益的经验。当然,在先行先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