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路筱河潺潺

[江城资讯] 2016年12月27日武汉新闻汇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27 10: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山大道及江汉路步行街管理标准出台

为落实中山大道地区市容环境管理责任,维护中山大道地区环境品质和景观形象,12月27日,在中山大道即将重新开街之际,武汉市城管委就中山大道地区市容环境制定5个大项,60个小项的管理标准,以及城管执法人员执法执勤期间,应符合《城管执法队员举止礼仪规范》等相关规定。
  据介绍,城管执法人员执勤期间,统一组织着制式服装,按需佩戴帽、白手套、扎斜挂腰带,不得背手、袖手、叉腰、插兜、抽烟、嬉戏打闹等。清扫保洁人员必须穿反光标志服,服装颜色统一为橘黄色,服装干净整洁,不能过于陈旧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7 10: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BRT实行一票制单程2元 一个站最多可换乘8条常规公交

明日,武汉市首条BRT——雄楚大道BRT开通试运行。武汉市公交办昨晚发布消息:雄楚大道BRT线路名称为BRT1路。BRT1路的首末站由武昌火车站东广场至雄楚大街BRT光谷大道站,线路走向为武昌火车站东广场经静安路、雄楚大道至雄楚大道BRT光谷大道站。
  雄楚大道BRT1路实行“一票制”,执行我市现行常规公交的票价政策,即刷公交卡为1.6元,现金2元。没有携带公交卡的乘客,可在站台入口的自动售票机上,按照操作指南用现金换取二维码凭证刷码进站。

  常规公交站设在BRT专用廊道内

  为配合雄楚大道BRT站点的启用,原雄楚大道(静安路—佳园路)的22对常规公交站点,除雄楚大道井岗村站点保留外,其他的公交站点,均按照雄楚大道BRT规划设计的要求,在BRT专用廊道内设计了雄楚大道BRT静安路等14对BRT公交站点(BRT与常规公交同台共站)。
  因为雄楚大道BRT专用廊道位于雄楚大街高架桥下,处在道路中间位置,所以,乘客要进入BRT站台,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过街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和地面人行横道。乘客严禁翻越护栏进入站台,严禁在BRT专用车道穿行。目前,雄楚大道BRT沿线有过街人行天桥18座,地下通道1座。

  每站都可免费换乘常规公交

  雄楚大道BRT将采用“快速通道+灵活线路”混合式运营的模式,即由1条BRT主线和24条常规公交BRT辅线组成。
  雄楚大道BRT每个站台设4至8个子站台,可停靠4—11条公交线路,实行同台同向免费换乘。雄楚大道BRT每站都可免费换乘常规公交,其中,珞雄路站可换乘多达8条常规公交线路。乘客确定换乘线路后,可按导向标志到达相应的子站台候车,不用走出站台闸口。

  715路等4条公交调整 921路停运

  为保证雄楚大道BRT的开通试运行,方便市民出行,15路、715路、738路、632路等4条公交线路同步配套调整,921路暂停运营。
  15路首末站调整为临江大道汉阳门至楚平路。715路首末站调整为东山公交场站至友谊大道沙湖。738路首末站调整为创业街关东园五路至浅水湾路方家嘴。632路首末站调整为烽胜路复地悦城至文荟街幸福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7 10: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山大道的管理千万不要和步行街一样,那就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7 10: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路筱河潺潺 发表于 2016-12-27 07:45
柏泉郊野公园示意图
东西湖柏泉开建“0围墙”郊野公园

期待32.5公里的绿道  柏泉的旅游资源要利用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7 10: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武汉后花园”到“国家旅游标杆”黄陂:大步迈入全域旅游时代

      2月5日,黄陂区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创建单位。
  8月17日,第二届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推进大会上,黄陂木兰天池景区被评为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景区,黄陂区的旅游扶贫经验更成为全国示范。
  9月5日,黄陂区政府负责人应国家旅游局邀请,给来自全国各地的“首届旅游业改革发展青年研修班”学员讲授全域旅游的地方实践经验。
  11月19日,由国家旅游局主办的“世界厕所日暨中国厕所革命宣传日”活动上,黄陂区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获得了“厕所革命十大典型景区”,成为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的标杆。
  11月23日,在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黄陂区的健康管理模式代表中国与世界分享。
       即将过去的一年,黄陂在“全域旅游”建设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五年前,黄陂还只能称作“武汉后花园”、“中部休闲之都”,短短几年时间,黄陂已经跻身为“国家全域旅游标杆”。

坚持“五主模式” 发展全域旅游

  2016年,黄陂预计接待旅游人数1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0亿元,同比分别将增长25.2%和36.4%。
5月,《人民日报》曾以《武汉黄陂生态保护激活“美丽经济”》为题,对黄陂区近年来通过保护生态环境,以美丽风光打造“美丽经济”收获生态红利进行了深度报道。
  今年初,黄陂区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创建单位,是武汉唯一入选。
  近几年来,黄陂区坚持旅游强区富民战略,充分利用生态资源、文化品牌和区位优势,推行党政主导、企业主角、农民主体、行业主管、品牌主打的“五主模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旅游快速发展之路。

  政府主导 推进旅游产业科学发展

  一是把旅游规划与全区产业共谋。区委区政府用“全域大旅游”理念来研究、思考和编制《黄陂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规划》,加快构建黄陂“一城一环二轴五板块八业态”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二是把公共设施建设与旅游服务配套共享。黄陂区高度重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全区投入80多亿元,全方位提升旅游基础设施。
  三是促进旅游与其他产业互动。充分利用旅游业综合性强、带动力大、辐射面广的特点,大胆尝试“旅游+”,推动旅游业与工业、商业、金融、物流、影视娱乐等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增强了旅游业的辐射能力和发展后劲。
  四是促进旅游与文化体育融合。培育景点文化,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地挖掘我区历史文化内涵,相继开展了木兰文化、二程文化、盘龙文化、首义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的深度挖掘和整理工作。先后出版了多部研究丛书和文学作品,挖掘开发“木兰寻根之旅”系列产品。
  五是推动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通过“村景融合、农旅结合、精准扶贫”的方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28个市级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推动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融合。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还成为农村精准扶贫、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企业主角 投资旅游产业合力发展       

  黄陂旅游业良好的成长性,吸引了大量民营企业家们纷纷回归投资介入,全区从事旅游行业创业总人数现已达到2.5万人,投资100万元以上的1550人,兴办旅游企业近百家,其中规模化旅游企业达到12家,成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景区开发建设以“业主+村组+农民+行政组织”的“景区带村”的开发战略和各方联动模式为主,吸引社会业主投资达百亿元,建成景区16家,其中拥有国家5A级景区1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4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5家,正在申报验收4A景区2家,正在打造的景区共有20多个,成为全国A级景区的最密集区。还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4家,已建成休闲特色集镇6个,休闲专业村58个,休闲山庄168家,星级农家乐956家,其中最高等级的五星级农家乐9家,位列全省第一。
  在2015年华中旅博会上,全省签订项目480亿元,黄陂独揽其中300亿元旅游项目大单。

  农民主体 融入旅游产业共赢发展

  黄陂积极组织农民依托自己的山水、林地、耕地、建筑、人力、资金等参与景区开发,入股分成。据统计,每年各景区合计支付给村集体的门票分成收入达几百万元,支付给农户的山场、田地租赁金达近千万元。并加大区级奖励扶持配套,量身打造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别具一格的休闲山庄或“农家乐”。同时,积极引导农民全面参与景区的餐饮、住宿、旅游商品等配套服务,从而使许多农民成为了酒店业、餐馆业、运输业、农副土特产经营业、传统特色手工艺品制作等行业的老板,让更多农民参与到旅游景区、旅游专业村、旅游特色镇建设中。
  黄陂目前有10万农民吃上了旅游饭,直接从业人员达到6万左右,间接就业达25万左右,涉及旅游产业的街乡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2%,景区周边50多个村从过去的贫困村一跃成为全区最富裕的、最美丽的山村。旅游已成为黄陂精准扶贫、解决
  “三农”问题的金钥匙,成为招商引资的一张美丽名片,成为促进黄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品牌主打 力推旅游产业集约发展

  黄陂区十分重视旅游市场的打造,一直坚持党政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对旅游市场进行开发和培育,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兰传说》的“木兰文化”为核心,作为“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的灵魂,依托“灵秀湖北”,宣传“醉美黄陂”;凭借“大江大湖大武汉”,推介“好山好水好黄陂”。着力主打 “中国木兰故里、四季休闲黄陂”品牌,从多个层面、全方位、深入挖掘和弘扬宣传黄陂旅游;同时,有效协调各景区和旅游企业抱团发展,联合营销,紧紧抓住武汉在全国高铁的中心区位优势,积极开拓高铁沿线旅游市场。到2016年,黄陂区成功举办了16届武汉木兰旅游文化节,8届木兰山登山节和8届武汉木兰杜鹃节。

  行业主管 助推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对行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指导。着力引导旅游开发企业、农民按照全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行开发建设,在聘请专家和专业机构高质量高水准编制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密切结合各地实际,帮助开发业主找准市场定位,力求实现差异化各具特色和风格的发展,避免景区建设和旅游产品开发同质化倾向。
  二是联合相关部门加强行业规范管理。定期对全区旅游的“食、住、行、游、购、娱”各方面进行检查,积极培育发展“农家乐”行业协会,规范业内竞争行为。在全区设立了6个旅游巡回法庭,成立了旅游警察大队,正在组建旅游工商所。
  三是高水平实施旅游创新管理。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拿出“干货”,在资金、土地、税收、信贷等方面对景区建设给予政策支持。

  5A加身 演绎“木兰传奇”

  黄陂区的《木兰传说》,已成为国家级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大景区内也竞相打下“木兰”烙印:木兰山是花木兰的生葬之地,也是木兰文化之源,山上佛道合一,郁郁葱葱;木兰天池内有木兰外婆故居,园内山寺林立,十步一景,百步一绝,小桥流水人家;木兰草原是木兰骑马习武之地,偌大的草原和遍野的格桑花,花木兰从军骑马射箭的场景仿佛历历在目;享有“西陵胜境、楚国名景”美誉的木兰云雾山是木兰将军归隐之地,草庐明志,花海知心……
  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从不同角度鲜活地还原了木兰替父从军前后的生活,演绎了木兰生前身后的故事,已成为全国唯一全面、完整展示木兰文化的旅游胜地。

  三年磨一剑 四景抱团申5A开先河

  2012年,黄陂区决定将4个木兰系列的4A级景区进行资源整合,抱团冲击全国5A。其中,木兰山为国有,其余三个则是民营。为此,黄陂组建管理公司,实行统一规划、建设、保护、管理、营销,保证“兄弟齐心”。4个4A景区打包申报,这在全国开了先河。
  为了申报5A,黄陂全面升级交通及硬件设施:全区投入15.8亿元,用于交通设施改善,连通4个景区的110公里旅游环线,构建15分钟到达1个景区、2小时串联所有景区的旅游交通圈,并完善全区旅游交通标识导引系统。
  每个景区还分别投入上亿资金新建或改造、丰富景观:木兰山重新打造入口服务区;木兰天池新建游客中心、停车场、山顶花园;木兰草原对景区景观、游览设施全面改造提升,营造广袤草原风貌;木兰云雾山加装木质步游道,建设“三园一圃”,成为四季花常开的城市花园。
  从4A到5A的历程,三年磨一剑,黄陂在对大自然的敬畏、思索、保护与利用中不断“进化”。
  这种进化,既是黄陂在盘龙文化这一“武汉之根”上的再度发现,也是黄陂对区域自然本体这一“武汉之肺”的保护升级,更是黄陂作为“木兰故里”,向中部、全国乃至世界打开的一扇“武汉之窗”。

  花开四季 美景赏不停

  黄陂之美,尤以花为俏。在“武汉新花城十景”、“武汉赏花游名片”、“武汉最美花道”的评选中,黄陂均独占鳌头。木兰天池杏花、清凉寨中华樱花、木兰云雾山杜鹃花、锦里沟樱花、花海乐园百花、木兰草原格桑花、木兰玫瑰园玫瑰花、大余湾油菜花……黄陂成为武汉花景最为集中的区域,蔚为壮观。
  黄陂区主要的花卉集中分布为:1-3月的木兰花;3月的桃花、油菜花;4月的樱花、杜鹃花和玫瑰花等;5月的格桑花、玫瑰花、栀子花、金银花;6-8月的荷花;9月的桂花;10-11月的菊花、红叶;11-12月的温室花卉等。可谓是“月月有花开、四季花不断”。
  除了花景,这里还可以满足你的各种旅游休闲所需。想看山,这里有千年宗教名胜木兰山、武汉海拔最高的清凉寨、红色圣地姚家山、奇石胜景木兰古门;想看森林,这里有国家森林公园木兰天池;想看草原,这里有华中唯一的草原风情景区木兰草原;想看水,这里有国家水利风景区、华中旅游度假胜地木兰湖;想看土司城,这里有武汉唯一的“改土归流”土家风情谷锦里沟;想看古镇老村和乡风民俗,这里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大余湾及木兰胜天等;想购物,这里还有华中最大的旅游购物中心汉口北国际旅游商品购物中心和奥特莱斯国际品牌旅游购物广场……
  通过5A创建的提档升级,黄陂已成为全中国最佳旅游承接地之一。

  擦亮名片 木兰品牌传四海

  近年来,黄陂旅游部门联合各景区连续举办了16届中国武汉木兰文化旅游节和多届木兰文化研讨会、8届中国武汉木兰山登山节和武汉木兰杜鹃节,“国际旅游小姐大赛中国总决赛”、黄陂全国热气球精英赛等。
  此外,还创作了大量木兰题材的文化作品,包括与央视联合推出大型音舞诗画《木兰山组歌》在木兰山实景演出后,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上演,并在央视音乐频道播出;大型楚剧《少年花木兰》在央视戏曲频道播出;与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取景木兰山实景的电影《烽火木兰山》在央视电影频道上映。
  今年4月12日,黄陂区政府还与中央歌剧院签约打造《千古木兰万世花》歌舞剧,并邀请好莱坞著名编剧迈克·瑞斯夫妇来黄陂,借此将这部歌舞剧推向世界。
  从今年“五一”、“十一”来看,黄陂区游客量继续保持大幅增长。旅游市场半径扩大到全国各地,还吸引了不少海外游客。

  “5A”景区带来的龙头引导作用,也让黄陂旅游充满底气,黄陂已经为2020年定下宏伟目标,全区旅游综合收入270亿元,年接待游客达到3000万人次,旅游从业人员达到50万人以上,旅游龙头企业营业收入过5亿元企业4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7 10: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路筱河潺潺 发表于 2016-12-27 02:52
新中山大道成武汉唯一公交专用街
2016-12-27 02:13:14 来源:长江商报

显然应该把402路恢复到中山大道啊,贯通三镇,标准的旅游线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7 10:31:25 | 显示全部楼层
zhoujie1999 发表于 2016-12-27 10:23
显然应该把402路恢复到中山大道啊,贯通三镇,标准的旅游线路。

我也有这个想法呢,本来想在汉网上提这个建议的,然而很久没上,密码忘了,呜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7 10: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路筱河潺潺 发表于 2016-12-27 02:52
新中山大道成武汉唯一公交专用街
2016-12-27 02:13:14 来源:长江商报

360度是啥意思,公交车顶是全景天窗,地板也是玻璃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7 11:31: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路筱河潺潺 发表于 2016-12-27 07:04
在汉企业家振奋
把握发展机遇 与城市共成长


碳交易中心如果成了那真的是厉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7 13:2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基尔斯腾 发表于 2016-12-27 10:17
中山大道的管理千万不要和步行街一样,那就毁了。

要说清楚是哪个步行街,汉街管理很好啊,江汉路步行,光谷一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7 13:34: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还是期待明天媒体怎么报道武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7 13: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路筱河潺潺 发表于 2016-12-27 06:59
国务院批复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全文公布
武汉被提及次数在6个省会城市中居首

各种口号一大堆!就是不见国家给实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7 14:52: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uc_M 于 2016-12-27 16:04 编辑

武汉媒体终于开始大规模宣传中心城市了,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7 15: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7 15:37: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在八方 发表于 2016-12-27 10:33
360度是啥意思,公交车顶是全景天窗,地板也是玻璃的吗?

水平360度,自转360度,四周都是玻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3 19:01 , Processed in 0.044900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