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1-6 11: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湾圣淘沙 于 2017-1-6 11:38 编辑
你这个帖子让我好好思考了一下东站出发层的道路系统。得出以下浅见:
东站的进站道路就相当于一个大环岛,可以从4个角落进出(西南、东北进,西北、东南出)。
东侧高架立交系统我没走过,不好评价。但是看卫星地图,设计应该是东南角为东站—高环,东北角为高环—东站,相当于东侧路需要由北向南行驶,与当前出租车行驶方向相反。
但是2016年8月20日东循环高架和立交系统竣工了,可以按照“西进西出、东进东出”的原则走了之后,就发现基本上车都在自西边(可以预见未来多年也必将仍然是西边的车远多于东边的车),西侧路拥堵严重。所以安排出租车在西侧路往北走再右转进入北侧路往东,到达东侧路,但这样会形成两个冲突点(西侧路交通压力大,西北角的右转和左转车流也会形成严重冲突)。这样会拥堵。再后来通过让出租车走南侧路到东边下客,同时下客后还可以通过北侧路到西北角出去。
所以,推断出当时最初的设计,车流组织模式就是一个顺时针车流方向。没有考虑到西侧的车永远多过东侧,实际情况要缓解西侧路压力需要强制分流部分车辆到东侧路下客,如果继续按照顺时针形式,车流重叠,不仅西侧路交通压力大,西北角的右转和左转车流还会形成严重冲突。
如果东侧高架立交系统是反过来的,也是南进北出,按照目前的车流组织模式(西侧路和东侧路都是南往北单向行驶,南侧路西—东单行,北侧路东往西单行)反倒不会形成车流冲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