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chemxl

[江城资讯] 2017年3月16日武汉新闻汇总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16 10:32:55 | 显示全部楼层
落飞 发表于 2017-3-16 09:57
长沙市人大常委会来汉考察

    本报讯(记者胡雪璇 通讯员吕友明)13日至15日,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 ...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洪春、丁雨,秘书长袁堃参加考察。”

貌似这三个人都当过黄陂区委书记,又在市人大凑到一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6 10: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武汉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6 10: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工投啊工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6 11: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投资讲究回报 北方很多城市工投厉害的很 但是没效益都是落后产能有产值没增加值 武汉要耐得住寂寞 走自己的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6 11:30: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建三局要建新总部吗,在微信公众号中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6 11: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wuhan0027 发表于 2017-3-16 10:07
四期有望整体拿下

有什么内幕消息吗?这么有把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6 11:4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uguangrenjia 于 2017-3-16 11:59 编辑

2010年武汉工业投资843亿元,增长19.7%  

2011年武汉工业投资1202亿元,增长42%,增幅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

2012年武汉工业投资1700亿元,增长41.7%,2013年目标力超2400亿元,瞄准全国前五

2013年武汉工业投资2258亿元,增长32.7%,2014年目标3000亿元,天津、重庆分别于2011年,2012年突破3000亿大关。

2014年武汉工业投资2606亿元,增长15.4%,2015年目标3000亿元,谋划工业倍增升级版,制造2025。

2015年武汉工业投资2769亿元,增长6.3%,  2016年目标增长12%,即要达到3101亿元

2016年武汉工业投资2117亿元,下降16.3%(对比2015年,应该是下降23.5%?),2017年目标增长12%,即要达到2371亿元

2017年1~2月武汉工业投资122亿元,降幅同比收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6 11:43:04 | 显示全部楼层
董盼:“招才局”打造招才引智“武汉样本”
2017-03-16 10:45:44 来源: 荆楚网(武汉) 举报
0分享到:
易信
微信
QQ空间
微博
(原标题:董盼:“招才局”打造招才引智“武汉样本”)
武汉市近期完成组建“虚拟机构,实体运作”的“招才局”,形成招才引智的良好机制,涉及大学生留汉的政策措施等,通过“招才局”机制,多部门集中优势兵力强力推进。(3月8日《长江日报》)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武汉市设立“招才局”,正是创新落实人才政策的具体实践,更是武汉赶超发展的有力支撑,抓住了当前全市创新发展、奋力赶超的牛鼻子。那么,如何让好的政策进一步落地?
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一个“实”字。“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则愈匮”。武汉市是科教大市,教育和科技资源丰富,但是近些年在留住大学生在汉就业创业方面却相形见绌,已经成为极为尴尬的一个现实。要想进一步将国家科教中心的优势转化为建设国家科学中心的具体成果,必须直面这一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针对此,招才局正是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鲜明举措,明确提出“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强调“留住大学生,不能顺其自然,需要‘刻意人为’”。这既是武汉当前发展的现实需要,长远来看,又能够极大改善武汉的人口结构,再进一步结合“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使武汉真正成为一座“大学之城、青年之城、梦想之城、创新之城”。
坚持综合施策,突出一个“新”字。“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招才局不能单打独斗,“虚拟机构,实体运作”,从其组建和运行机制上就具有创新性、务实性、综合性、协调性的特点。习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新常态、新理念,需要新的综合性人才、新的人才工作格局。综合施策的过程中,必须要把分散在组织、人社、科技、经信等诸多部门的人才工作统筹整合,破解“九龙治水”“点多面宽”“无从下手”的尴尬局面,形成工作合力,提升引才效能,打造招才引智工作的武汉新实践。

坚持主动作为,突出一个“严”字。招才引智,健全组织保障是第一位,严的作风、严的政策、严的管理是根本保障。将原来相对分散的人才工作格局,归口到一个部门来综合协调,是要求更是考验。改进人才工作考核、健全“人才信息库”、构建全面的人才大数据,非严不能实现,非真抓实干不能兑现。尤其在落实好住房保障、人才医疗保健、子女入园就学、户籍迁移、医疗健康等政策措施方面,绝不能搞短期行为、做表面文章,更要坚决杜绝变相走后门、利用人才政策套利、优亲厚友等违纪违规行为。否则伤害的不仅是各地各领域人才对于武汉这座城市的感情,更是对全市人才工作大局的掣肘。
“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环境,非朝夕可成。但是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一以贯之,从实、从新、从严不折不扣的创新人才政策、落实人才举措,武汉一定能形成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浓厚社会氛围,在企业创新、产业升级转型中形成新的关键力量。
稿源:荆楚网
作者:董盼
(原标题:董盼:“招才局”打造招才引智“武汉样本”)
netease 本文来源:荆楚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6 11: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互联网+”共享单车搅活市场 武汉公共自行车市场迎来新生
2017-03-16 09:26:00来源:湖北日报

图为在东湖绿道楚风园站点,停满了“车小蓝”公共自行车。(记者 梅涛 摄)
  
  图为市民们游玩东湖绿道,骑行共享单车是首选。(记者 梅涛 摄)
  记者 成熔兴 黄磊 通讯员 李莹
  昨日凌晨零时起,武汉市4万辆“车小蓝”公共自行车的运营时间,由早6点到晚10点调整为24小时运营。武汉环投公共自行车公司表示,将进一步加大车辆投放力度和站点建设密度,以满足更多市民的出行需求。
  业界普遍认为,这是武汉公共自行车面对摩拜、ofo等共享单车做出的应对之举,“被市场竞争的压力倒逼着提升服务、加速布点。”
  去年12月29日,摩拜单车进驻武汉。短短2个多月内,ofo、哈罗单车相继入驻,加上“车小蓝”,目前已有近20万辆公共自行车服务武汉市民。
  如同“鲶鱼”一般,这些“纯市场化运作+互联网技术革新”的共享单车,快速搅活整个市场。曾经一波三折、不温不火的武汉公共自行车市场,迎来新生。
  民心工程一度“烂尾”
  武汉是国内最早开通公共自行车的城市之一。
  2009年4月,该市启动公共自行车项目,采用“政府主导扶持、企业投资运营”模式,由本地民营企业鑫飞达出资建设站亭、配置车辆和人员,市城管部门免费出让广告资源作为投入。
  最高峰时,武汉曾有1200多个便民自行车服务站点,近10万辆自行车,近100万市民办理租车卡,可在规定时间内免费租用自行车。
  一时间,“满街都是自行车”成为武汉的靓丽名片,杭州、太原及安徽、湖南等地先后来汉学习。这一项目也成为该市创建“两型社会”的标志性工程之一。
  但2014年前后,武汉公共自行车开始陷入“车辆少、租车难”的境地,不少站点或无人值守、无法租车还车,或改为卖报售烟的商摊。
  鑫飞达称,自行车管理维护成本高、站点广告牌广告收益不理想,导致企业亏损,进而加剧后期管理脱节。最终,市民争相退卡,破旧车辆影响市容,“民心工程”变成了闹心的“烂尾工程”。
  两次重启仍不温不火
  2014年4月,武汉市政府与鑫飞达提前中止合同,运营5年的公共自行车宣告夭折。
  随后,该市决定改用“政府投入、国企运营”的模式重启该项目,却一波三折。
  一开始,武汉市政府拟将运营管理权交由市公交集团负责。该集团组建公共自行车专班,先后前往杭州、太原等多地考察,着手制定接手方案,拟于当年底挂牌成立运营公司。
  根据规划,新方案拟借鉴杭州模式,站点启用全新的智能租车系统,无人看守,同时选用更为昂贵、结实的自行车。每辆自行车单价在500元至1000元,在汉口地区先行试点。然而,该计划需政府投入大量经费,难以实现收入平衡,最终市公交集团宣布退出。
  随后,武汉市城管委将该项目转交市环投集团负责,2015年4月,新项目“车小蓝”正式上线。
  相比鑫飞达,“车小蓝”的互联网味儿更浓,使用更加方便:骑行者可用微信和手机APP扫码租车,只需交纳押金,1小时内免费使用。所有站点不设亭棚,不涉及广告资源出让,避免了重收益、轻公益情况的发生。
  据悉,截至去年底,武汉公共自行车开通站点2000个,投放车辆4万余辆,日均骑行量约12万人次。不过,受限于资金及技术等原因,“车小蓝”仍无法满足市民需求,推出一年多来不温不火。
  共享单车搅活市场
  去年12月29日,摩拜单车亮相光谷,成为进驻武汉的首款智能无桩共享单车,经过近3个月投放,目前已有数万辆单车遍布三镇。
  2月25日,ofo全国共享服务中心及华中区总部落户光谷;3月10日,哈罗单车开始布局。短短76天时间,已有3款共享单车进驻武汉,加上“车小蓝”,集齐蓝、橙、黄、白4种颜色。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4款单车在武汉市投放量近20万辆。而按照各企业的投放计划,到4月底这一数字将再翻上一倍。
  相比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都采用无桩停靠技术,可随停随走,解决了居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有人形容,公共自行车是线路固定的公交车,如果用户的起始点不在站点周边,可能要步行一两公里。而共享单车更像是机动灵活的出租车,能触及城市的每个“神经末梢”,用户随时可能遇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车改”名人叶青表示,武汉公共自行车与共享单车各有优势:共享单车外形时尚,随借随还,颇受年轻人青睐,而武汉公共自行车运营规范,车辆清洁、安全维护有保障,骑行轻便,覆盖人群更广,年轻人中老年人都适合,“两者只有相互取长补短,才能最大限度满足市民需求。”
  据武汉环投公共自行车公司负责人介绍,共享单车进驻武汉后,“车小蓝”日均骑行量已增至12万人次,“99%的用户都是免费使用。”下一步,“车小蓝”还将加大投放:今年底累计开通站点2800个,投放车辆6万辆,预计到2018年底实现站点3100个,车辆8万辆,最终在中心城区实现每300米到500米便有一个站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6 11:44:57 | 显示全部楼层
xiongc 发表于 2017-3-16 11:30
中建三局要建新总部吗,在微信公众号中看到的

微信号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6 11: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地铁第四轮规划通过国家环评 总长397.6公里
2017-03-16 07:45:28 荆楚新闻网  余宁
  楚天金报讯

  (记者余宁)未来6年,武汉市规划新建12个地铁项目,总长度397.6公里,共设站182个。昨从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获悉,武汉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17-2023年)已通过国家环保部的环评技术审查,即将上报国家发改委评估审查批复。

  根据环评审查意见,有4个项目是在现有已运营、在建或规划线路上延伸的:(1)6号线二期,由金银湖至走马岭,设站9座;(2)8号线三期,由野芷湖至黄家湖,设站2座;(3)21号线二期由一期工程的后湖大道站向西延伸至全民健身中心,设站2座;(4)11号线三期,由武昌火车站至中法生态城,设站11座。11号线葛店段,由一期工程左岭向东延伸一站一区间,设站1座,与城际葛店南站接驳。

  另有8条新线路:(1)12号线为线网中的环线,设站36座;(2)14号线,起于古田片区宜家,止于江岸区堤角,设站20座;(3)10号线一期工程起于蔡甸常福,止于青山车辆段,设站30座;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工程起于青山车辆段,止于阳逻,设站7座;(4)19号线由红钢城至光谷保税区,设站10座;(5)13号线由古田至关南村,设站27座;(6)16号线由国博中心至纱帽,设站13座;(7)前川线,设站8座;(8)20号线,起于武汉火车站,止于天河机场,设站6座。

  据悉,第四轮地铁规划建设重点有三:一是解决拥堵,建设轨道交通环线;二是远近结合,完善市域快线;三是均衡客流,加密、补充新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6 11: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城区21条小路集中动建
2017年03月16日07:24 荆楚网-楚天金报 0
微博
微信
QQ空间
添加喜爱
  原标题:武汉城区21条小路集中动建


  楚天金报讯 金报讯(记者余宁)本周武汉各城区纷纷批量启动新建改造辖区各连通要道,其中尤以武昌地区最为密集。目前,已有20余条背街小巷进入规划公示环节。这些道路均为城市次干道,长度都在数百米至千米不等,设计宽度双向2车道或4车道,有的连通主干要道,有的系区域断头路的延伸。

  武昌区:沱塘路(中北路-东亭路),长562米;秦风路(沙湖大道-中北路)长461米;惠安路南延线(秦臻路-秦园路),长378米;徐东北路(才华街-才林街),长350米;秦臻路(和平大道-友谊大道),长620米;江盛南巷(临江大道-武金堤路),长320米;花堤街(张之洞路-彭刘杨路),长860米。

  汉阳区:蟠龙路(玫瑰街-琴台大道),长639米;墨竹路(汤山路-四新大道),长1072米;红建路(江堤二路-鹦鹉大道),长1083米。

  此外,江岸区拟新建改造绿荫街、凌波街、堤角小路、飞虹街;江汉区拟新建改造精武三路、青年小路、石桥一路、八古墩北路;洪山区拟新建改造武梁路、南湖路、烽胜东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6 11:5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未来一周武汉晴雨相间
2017年03月16日06:30 汉网-武汉晚报
分享
添加喜爱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本报讯(记者符樱)近几天,武汉雨一天晴一天,有市民吐槽,最近天气就像婴儿脸,说变就变,忽冬忽春。而气象部门预计,未来一周,我市还是晴雨相间天气为主,不过雨点可能会现身更频繁些。

  昨天,雨水只来武汉走了个过场,不少地方的降水量不到1毫米,有的地方飘落的雨丝甚至连地面都没能完全打湿。

  今天雨水暂歇,我市将迎来多云天气,虽然早晚最低气温将跌至6℃左右,但午后最高气温预计会升至14℃左右。

  这个星期,武汉晴雨频繁转换,“忽冬忽春”。气象科普专家说,冬春交替之际,也正是冷暖空气角力的时候。眼下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呈“拉锯战”,导致武汉最近忽晴忽雨、乍暖还寒。

  预计武汉今天白天多云,气温6℃—14℃,湿度60%-90%,偏北风2到3级。今晚到明天白天阴天转小雨,气温7℃—13℃。明晚到后天白天多云有短时小雨,气温8℃—16℃。

  (原标题:未来一周武汉晴雨相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6 11:5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造“网红之都” 武汉直播产业链初显

2017-03-16 07:47:01 来源:楚天金报



图为:主播正在直播享用美食

(记者曾茜 通讯员李喆 康天)“现在的直播,太可怕了!”谈到2016年以来直播行业的发展,“找主播”平台创始人尹春感叹道。作为一家网红主播与商家之间的平台公司,“找主播”为数以万计的主播们对接各种商演机会。

记者了解到,在直播经济爆发式增长的同时,被业内称为“网红之都”的武汉,围绕直播平台的上下游企业悄然增加:内容生产、主播经纪、中介平台、手机云台、服饰化妆……在直播领头羊企业“斗鱼直播”的带动下,直播产业链雏形初显,成为武汉快速发展的互联网+的重要板块。

让商家与主播对接

“主播中介”平台火了

去年12月16日,恒大翡翠华庭楼盘开盘仪式上,12位来自花椒、一直播、映客的主播,一边介绍楼盘情况,一边与直播间网友互动,连续两小时的直播吸引30万人次观看。

“这是一场典型的主播对接商业的活动。”尹春告诉记者,传统的直播变现方式是网友打赏,事实上,直播还有更多的商业变现方式可挖掘,“很多商业企业都有这样的需求,通过主播的影响力和粉丝量,扩大品牌影响力,或者带动客流量”。

2015年圣诞节,一家餐饮企业找到正在做互联网营销的尹春,让他找几个主播到餐馆做一场直播秀。“这让我意识到,主播和商家之间是有商业机会的。”很快,尹春和几个朋友鼓捣出一个直播广告经纪平台,“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中介平台,让主播和商家在这里找到对方”。

平台运营四个月,累积撮合500场商业活动,平均每天接近5场。尹春介绍,“找主播”的客户包括苏州丝巾厂、广东化妆品企业、东莞的鞋厂、深圳的眼镜厂、湖南的土特产企业等等,本土诸多著名企业也都是尹春的客户,包括小蓝鲸、华美达等酒店餐馆,也有屈臣氏、良品铺子、大洋百货等零售商超,还有恒大集团、万达集团等地产企业。

记者了解到,百万粉丝量级别的主播,参加一场商业活动每小时收费在8万元以上。

运营半年溢价5倍被收购

海归制作直播内容赚第一桶金

从国外留学回来后,80后小伙张雷尝试做过多个项目,去年创办的直播内容制作公司——锦鲤网络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是最成功的。

“2016年4月份注册,5月份开始运营,年底就以四百多万的价格,估值溢价五倍被本土一家公司收购了。”张雷告诉记者,去年初,他察觉到直播行业正处风口,“行业进行百播大战,大量的热钱涌入,这里面肯定有机会”。

锦鲤网络做的是直播内容提供,以电竞游戏直播为主,张雷介绍,当时全国各地很多直播平台上线,这些平台都需要大量内容,利用行业早期的红利,他捞到人生第一桶金。

最初经纪公司的收入主要来自于打赏,网友给主播的打赏,经纪公司、直播平台和主播分成。张雷说,随着行业的发展,经纪公司的业务越来越多元化,“今年开始,行业已经开始洗牌,不具备运营能力的经纪公司会逐渐退出市场”。

被收购后,锦鲤网络将运营内容扩展到教育板块、线下实体平台、俱乐部等多个板块,“我们将在今年年中推出华中地区最好的电子竞技体验馆,将直播产业从线上搬到线下”。

  打造“网红之都”

武汉直播产业链正在形成

在直播平台领头羊企业斗鱼的带动下,武汉被业内称为“网红之都”,涌入直播产业的企业越来越多。

“我们认为,微商的黄金期已过,下一个风口是直播和网红。”武汉颜值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曾建华介绍,经过多方调研,公司决定将位于光谷关山大道的电商云工厂转型为网红梦工厂,在今年2月成立新公司,专门孵化网红。

曾建华的目标不止于此,“计划未来三年内,打通产业上下游,上游选拔网红,进行网红培训,后期建设网红公寓、对其它公司进行人才输送等等”。

业内人士透露,2015年至2016年两年时间内,武汉诞生超400家经纪公司,而围绕直播上下游的中介企业、手机云台公司、培训公司、电商企业更是无法统计。记者了解到,未来光谷将重点打造直播产业,将其作为互联网+板块的重要一环来发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6 11: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是那个观点,工业投资要注重实际效果,而非具体数字,没什么好的项目前提下不要轻易出让土地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3 17:56 , Processed in 0.046327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