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6-2 18:4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itian_ 于 2012-6-2 18:44 编辑
中国古典建筑的现代化,因为国力所限,发展不太顺,作为后进国家,这方面只形成了个案,没有形成一个时代。
以民国时期的前门大街为例,平均来说也就3层,有些地方还有两层的。而且放眼全城这样的商街也就寥寥几处,大多数人居住于一层的平房/棚户/胡同区,而当时的巴黎就已有18世纪末以来一百多年顶级的规划设计发展,全城各街区的欧式建筑普遍发展到了5层以上,比北京更具有都市味道。
而北京从民族样式建筑风格的批判开始,就走向了简易的苏式工人宿舍风格,后来改开之后,为几十年落后的审美教育买单,建设出各种品位不高,材料和施工质量低级的建筑,经由简陋的物业管理、糟糕的商业广告设计、全民的晾晒习惯、家用空调外挂机或太阳能的“洗礼”,变成发展中国家味道极浓的风格,还好大锅小锅的卫星锅还控制住了,否则更惨。直到2000年左右,一些国家重要建筑,城市地标建筑的建设,才有所改观,民房在2005年之后,才有精品出现。但是这些好作品多走现代质感的路线,与中国古典建筑现代化的时代已越走越远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