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2-3-6 06: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其实还是有一些愚见的,大家可以讨论下是否合理
保利和广州地铁的商业物业从设计到运营,似乎都非常忽视对客流的“友好程度”
例如,第一、万胜围保利广场、万胜广场,从地铁站进入商场内部的通道都很小很欠缺。从项目设计开始已经输了。纵观香港、日本、欧美等发达地区的商业综合体,客流通道入口往往是设计的重中之重:宽度超宽、层高加高,地铁人流经过这些商场的进出通道会突然有“豁然开朗”之感,虹吸着过路客流转化成商场客流。
第二,资源浪费,万胜广场自身在负一层带有户外场地,却没有利用好。应参照港、日、欧美的设计原则,把这块“粗糙”的场地,改为具备社交功能的公共场所。营造了美好的环境后,路过停留的客群体验会变好,停留时间增长,自然对商场租户带来效益。
第三,商场没有对“流线”的重要性研究到位。有没有深入考虑过怎么把地铁过道的人流更有效引到商场里来?进来商场后商场的布局和走线怎么设计会让人流经过最长、驻足最久?商场层与层、片区和片区间的人流移动是否足够方便和友好?至少我在看琶洲保利广场、万胜广场的商场硬件设计,就跟普普通通的大盒子没有区别,很基本水平的设计,这又输了。
第四,就是老生常谈的招商管理运营,怎么建立与知名连锁租户的信任?这点我也不懂,所以建议保利等多考虑引入战略投资者,从实践中增强相关管理技术。 |
|